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
平遥推光
漆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具雏形,至唐代开元年间,平遥
漆器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作工序流程,其以手掌推出光泽得名,形成了独特的漆器制作风格。明清两代随晋商的足迹远销英、俄等地,并与北京漆器、福建脱胎漆器、扬州漆器并称中国四大名漆器。而今,它又与绛州澄泥砚、高平珐华器并列“山西三宝”。
平遥推光漆器,是用炼制过的
大漆髹饰木器家具和精致器皿,经过漆后细磨,磨后再漆,反复数遍,然后用手掌推擦出光泽,再经多种
工艺,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复杂。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为漆器中之精品。
平遥推光漆器的髹饰
技艺,以堆鼓罩漆、描金彩画等为主要内容。堆鼓罩漆工艺,富丽堂皇,因为堆鼓,漆平面有凹凸感,用透明漆涂饰,则产生漆的效果,因凸凹聚漆不同,而产生了一种漆的深浅韵律,这就是漆的特性所创出的特殊效果。描金彩画工艺,是用天然大漆调矿物质颜料,色彩绚丽,细腻庄重,因为褐色的大漆调各种颜料,均起到一种和谐之美,再配以勾金线描,用大漆调银珠勾出的金线,凝重而又流畅,抑扬顿挫,都具有韵律感,是平遥推光漆器的经典技艺所在。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潜心学习,坚守漆艺
薛生金和他的徒弟们(左一贾兴林、左二梁中秀、右一 薛东亮)
1972年,梁中秀进入平遥推光漆厂,跟随薛金生大师学习推光漆艺,潜心学习了平遥漆艺的两大工艺——描金彩绘、堆鼓罩漆。梁中秀深感传统漆艺的精湛和其中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他从平遥推光漆艺的文化、体裁以及工艺特点入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基本功练习,从而奠定了他对平遥漆器的认识与制作技法的基础。
1981年,从四川美院进修回厂,运用在美院学到的知识去深层次地了解平遥漆艺的工艺要点以及千百年来推光漆艺人的制作用心,撰写论文,详细地阐述了平遥推光漆艺的守恒与创新,对传统工艺特点与现代理念的结合,进行了尝试。在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创作了带有民族文化特点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作品。用平遥传统堆鼓罩漆工艺先后创作了大型屏风《岳阳楼》、《江山颂》,作品入选了中国现代
美术全集漆器卷。
山西风光
作品《山西风光》,在充分运用平遥推光漆堆鼓工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多层次的堆鼓和贴金、泥金相结合的工艺。大大地提高了平遥推光漆艺的表现手法,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用传统平遥漆艺工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的大型壁画与屏风,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等。
梁中秀偏爱山水题材,也许是在美院学习过的缘故,他常常将传统的堆鼓罩漆工艺与西方油画技法相结合,作品总是呈现出油画般绚丽的效果,风格鲜明。而在授徒方面,他也喜欢经常带着徒弟们外出写生,他认为,艺术和设计才是工艺品的价值和灵魂所在。将来,他还希望能培养一些从学院出来的人才,他们在设计和创意上有着自己的优势,能与目前他工作室里有着扎实基本功的弟子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50年来,梁中秀钟情于漆器工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漆艺创作阵地,致力传统漆艺创新发展,并精心培养漆艺传人,传承漆艺文脉。
勇担传承责任
保留漆器地域特色
随着时代的更迭,各行各业都焕发前所未有的朝气活力,大型漆器的需求量旺盛,但传统平遥漆器多以小件和古文化内容为主,需要创新夺优。梁中秀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重任。
近几年来,他的漆艺作品主要是以描金工艺进行创作,并结合天然漆的性能,保留平遥漆艺的基因和地域文化内涵。创作构图上采用装饰形式,把各个景物有机和谐地联系起来,统一在画面中达到气韵流动的艺术效果,突破了传统的构图形式,在全国是独立存在的漆器工艺,有着山西的地域特色,多次在全国获奖。2015年描金《蝶恋花》双碗荣获第四十八屆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梁中秀是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承担着重要传承责任,除传承当地从业人员外,兼任晋中学院客座教授。他先后担任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全国展览评委,2018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梁中秀工作室非遗传承基地,并出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梁中秀正在以一个匠人独具的精神和造诣,弘扬着他所钟爱的漆艺文化和漆艺事业,致力于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漆器的时代光彩!
梁中秀相关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