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2006年5月20日雕漆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被保护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
清代大诗人袁枚笔下,这种如珊瑚般明丽、犹如霞光般熠熠生辉的器物,便是雕漆
艺术品。
明永乐 剔红双层牡丹纹盘
自这种技法诞生以来,各个朝代的雕漆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明代宫廷雕漆基本上继承了元代浑厚圆润的艺术风格;清代宫廷雕漆特别注重雕工,到了乾隆年间,雕漆作品更为精工纤巧。
清 剔红花卉纹宝座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古诗有云:
“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
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
这里的‘髹漆’‘精刀’就是雕漆其中的两个环节。那么雕漆究竟有着如何严苛的工艺要求呢?
雕漆工艺复杂,周期很长,一件雕漆作品的制作时间一般是一年。其中最耗费时间的步骤是“髹漆(将漆涂在器物上)”的过程。
液体漆液如何成为固体呢?就是通过髹漆,在作地后的胎体上层层髹漆(刷涂),每天只可髹漆一道,1毫米的厚度,匠人要髹漆16到20遍。
一般说来,雕漆需要16毫米厚的漆,算下来要髹漆300道左右。
每层漆不能过厚,且必须每层干透后才能再次涂刷。
过去为了等待上一道漆干透,匠人们一天只能髹一道漆,为了保证久经岁月不开裂,每一遍刷上去的漆都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不能烘干或晒干。
如今有了现代化手段,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一天最多能髹三道漆。算下来,要髹16毫米厚的漆也需要百余天的时间。
髹漆的最佳温度为23摄氏度到30摄氏度,湿度80,可想而知,工匠会在一个阴暗闷热且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干活时身上不停地滴汗。因为环境封闭,很多人都对漆有过敏反应。
髹漆时要用生丝制成的“丝头”在胎体上揉搓,要将漆搓得匀、实、薄,紧接着还要用马尾鬃做的鬃刷将漆顺平。
顺平时要一来一回交叉各一次,别小看这两个动作,力道过大过小都不行,动作必须一气呵成、干脆利落。如果这个环节没将漆顺平,再来一遍的话,漆可就干不了了。
若论雕漆最生动、最精彩、最复杂也最令人叫绝的工艺阶段,非
雕刻技艺莫属,这也是雕漆工艺品区别于其他工艺品的最重要标志。
按雕刻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等,每一种技艺的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
“刺”是运用刺刀扎进漆层中,扎到接近垫光漆层为止;“起”又称为“剔”,是把雕刻中不需要的部位剔除掉,只留下图案纹样有用的部位。
剌(la)活
起活
经过“刺”“起”后,漆胎出现了简单的高低漆面,然后进行“片”。“片”是运用片刀对锦纹以上的漆层,按图案要求进行雕刻。
片活
勾刀
这是雕刻中的关键,要求明了浮雕艺术的内在关系、层次、高低、深浅、远近、透视等,雕刻时要求一刀到位,否则就是败笔。
雕漆的雕刻只能在漆处于一种半硬不硬状态下进行,因此雕刻的最佳时间段只有大约四个月。这也极其考验创作者的功力,素有“出刀无悔”之说,尤其是人物刻画,没有数十年的功力很难下“笔”。
如今,完整掌握这门技艺流程的匠人少之又少,其中“80后”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马宁便是这项技艺的代表人物。
马宁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北京雕漆代表性传承人
京作核雕代表性传承人
雕漆传承:继古斋第四代传人
雕漆国家级大师文乾刚的传承弟子
马宁自幼随祖父马荣春先生学习家传的京作核雕技艺,后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大师学习雕漆技艺,是继古斋第四代传人,也是雕漆一脉正统的传人。
对于这种传统技艺的未来,他认为,漆是中国艺术流动的血液,也是唯一一种以凝结形式显现的艺术品,因此,其形状可以无限变化,也可以和很多造型融合成为创新之作:
蟠桃仙会罗汉床
尺寸:2100*1060*1085mm
材料:染料紫檀、天然生漆
设计:马宁 &谢勇
工艺:北京雕漆+京作硬木家具两项非遗技艺集合,纯手工雕刻,传统榫卯结构,烫蜡处理
蟠桃仙会雕漆罗汉床是雕漆工艺与传统宫廷家具技艺相结合的作品,集雕漆技艺与京作硬木家具两项非遗技艺于一身的雕漆家具精品。
整件作品的画面设计根据明代仇英的《蟠桃仙会图》(现藏于台北故宫)设计而成,融合了中国山水画的布局技法,体现出中国人以田园自然生活为本的心理追求。
设计图稿
整幅画面的设计展开后,为一个山水长卷,从左至右画面展开,滔滔海面步入海岸,以至于群山之中,把中国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观念融入其中。
榻面由团寿万字文组成蕴含万寿无疆的吉祥含义,是中国文化当中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体现。
作品的雕刻将中国传统工艺雕漆的技法中的锦纹与现代雕刻中的肌理处理相结合,将画面的层次表现出来,既体现了山势的雄壮又展现树木与建筑的秀美精致。
采用传统红木家具设计、榫卯结构、雕漆技艺等于一身,是新式红木家具的典范,是具有创新性的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
万寿添福罗汉床
尺寸:2050*1050*775mm
材料:东非黑黄檀、天然生漆
设计:马宁 &谢勇
工艺:北京雕漆+京作硬木家具技艺,纯手工雕刻,传统榫卯结构,烫蜡处理
设计图稿
《万寿添福罗汉床》荣获2019“工美杯”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铜奖”。
罗汉床是将雕漆工艺与传统宫廷家具技艺相结合,集雕漆技艺与京作硬木家具两项非遗技艺于一身的雕漆家具精品。
在万寿添福罗汉床作品之中,大量的使用了云纹和蝙蝠相组合的图案,从而将鸿福鸿运的理念,注入其中。
在设计当中正面主体图案,为云纹蝙蝠,底纹为雕漆中常见的四方锦纹,故名“万寿添福” 。
整个画面当中共有36只蝙蝠,取天罡之数,在画面中心的开窗内以寿桃纹样作为主题,蝙蝠围绕着寿桃取福寿之意,整个作品被片片云朵衬托缠绕,形成了一个无限深远的空间画面缓缓展开。
在整个构图设计当中云纹占据了画面当中近1/2的位置,运用外围压刀雕刻的手法,将云纹图案在整个画面当中雕刻得圆润饱满,手感柔滑,从而做到视觉与触觉具佳的双重享受。
事事如意官帽椅
尺寸:600*480*1150mm
主材:东非黑黄檀、天然生漆
设计:马宁 &谢勇
工艺:京作硬木家具技艺镶嵌雕漆,纯手工雕刻,传统榫卯结构,烫蜡处理
传承明式四出头官帽椅式样,扶手和搭脑浮雕如意云纹,靠背板镶嵌两个
大漆的柿子。
柿子采取一正一反的阴阳组合方式,柿子的枝叶选取颜色稍浅、花纹绚丽的木材镶嵌,起到了很好地过渡作用和装饰效果。
此椅设计巧妙,寓意深远,乘坐舒适,是传统家具创新的精品。
玉堂富贵圈椅
尺寸:630*480*1010mm
主材:东非黑黄檀、天然生漆
设计:马宁 &谢勇
工艺:北京雕漆+京作硬木家具技艺,纯手工雕刻,传统榫卯结构,烫蜡处理
传承明式圈椅经典器型,靠背板刷大漆,浮雕玉兰、海棠和牡丹纹样,取其谐音寓意“玉堂富贵”。
获奖作品
近年来,马宁的诸多作品获得行业协会、大师专家及行业主管机构的好评,《大黑天—六臂玛哈嘎拉》、《二十六臂准提观音》、《水月观音》、《雕漆哈雷》等蜚声业内。
作品《水月观音》
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均有展出,与恩师文乾刚大师合作品《百草屏风》被国家选为APEC会议北京雁栖湖会场的主背景屏风。
作品《百草屏风》
另一件与文大师的合作作品《居庸叠翠》被评为工艺美术精品,现收藏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作品《居庸叠翠》
作品《百合富贵》雕漆壶被北京非遗博物馆收藏为重要展品。
作品《百合富贵》
▶ 个人荣誉
代表国家文化部,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政府及文旅局出访过的国家有:马耳他,意大利,泰国,智利,蒙古,越南等国家。
代表国家文化部,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政府及文旅局出访过的地区有:台湾(作品被高雄佛陀纪念馆收入地宫),西藏昌都(作品被昌都文化馆收藏),新疆和田(文化支疆),内蒙古乌兰牧骑、阿尔山(文化支边),湖北荆州市、竹溪(发展顾问,作品被竹溪生漆博物馆收藏为重要展品),四川成都(文化展览),海南三亚、福山(文化边疆行,作品被三亚文化馆与福山文化馆收藏),云南德宏、腾冲(文化边疆行,作品被德宏州文化馆和腾冲文化馆收藏),广西北海市、防城港市(文化边疆行,作品被防城港市文化馆和北海市政府收藏)
北京雕漆工艺是中国髹漆工艺的优秀代表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艺人萧乐安及李茂隆在北京开办了近现代第一个民间雕漆制造作坊——“继古斋”。1949年后,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间的继古斋雕漆传人建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成为北京雕漆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
北京雕漆工艺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髹漆工艺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转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及管理体制变化等原因,雕漆行业发生萎缩。北京雕漆厂名存实亡,真正的手工雕漆品越来越少,雕漆行业技艺人员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无新人后继的残酷现实。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爱好者,能像马宁大师一样,为了雕漆传承与发展进行努力与尝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技艺终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 END -
让最好的家具传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