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漆器始于商周时期
旅游勿忘三件事:观光拍照买特产。所以,来到平遥你一定要观观古城,拍拍靓照,当然还要买买平遥三宝。何为三宝?
漆器、牛肉、长山药。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谈谈三宝之首——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售卖的推光漆器,小到半尺见方的首饰匣,大到几米长的精美屏风,还有炕几、木榻、靠椅、方凳、围屏、衣柜、炕头柜、书柜、挂屏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价格也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乃至几万元不等。也许,这与物件的大小有关系。但其中看上去同样大小的首饰匣价格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悬殊。游客就迷惑了:为何看起来差不多的东西,价格却差了那么多?带着种种疑惑,记者采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推光漆器继承人薛金生。
薛金生今年77岁,从事推光漆器制作已经60多年了。一说起推光漆,薛金生就有说不完的话,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而笔者的疑惑也从老人的言谈里一一得到解答。
中国的漆器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茹毛饮血奔波在生存线上的河姆渡人就有了朱漆木碗(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商周时期漆器传入平遥。史书记载,晋国权臣赵简子曾把政敌智伯的头颅漆成酒杯,虽然听起来有些惊悚,也从侧面说明了漆器的防潮防腐功能。而智伯的家臣豫让为了知遇之恩,吞炭漆身去刺杀赵简子。虽然他的刺杀失败了,却和“漆”一起被永载史册。
平遥漆器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在盛唐开元年间,享誉全国,还走出了国门。明清时期的平遥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晋商的富有为推光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乾隆年间,平遥鸿锦信作坊的漆器已经出口美、俄等国,光绪年间,平遥的漆器店铺更是多达14家。
进入民国,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一样几经风雨,历尽坎坷。1917年,乔生瑞、任茂林六个平遥人合开了“合成泰漆铺”,产品远销法国、日本等地。1937年,日军侵华,推光漆也被迫停产。直到解放后,这一传统工艺才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1957年,老艺人任茂林更是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的接见与鼓励。1964年,推光漆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颇受外商赞誉。1982年,薛金生老人设计制作的两套山水屏风在百花奖评比中获得单项第一名、第二名。至此,平遥推光漆迎来了它蓬勃发展的春天。2006年5月20日,平遥漆器髹(xiū)饰工艺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薛金生就在那时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推光”是平遥的独特工艺
作为工艺品,推光漆器纹饰繁复,色泽浓郁,映影如镜,手感细腻,古拙质朴;作为器具,它简单实用,耐热防潮,真真正正地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而要做一件这样精美的成品,需要几十道
工序——推光漆产品价格悬殊,主要原因也在此了。
平遥推光漆器与成都漆器、扬州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并称中国四
大漆器,它的名字“推光”就是来源于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它异于其他漆器的一道工艺。薛金生的儿子薛晓钢对推光有一段描述:“灰胎上每刷完一道漆,干透后都要用水砂纸蘸水
打磨,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刷下一遍漆。多则七到十遍,少则五到六遍。其后的打磨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打磨,再用细水砂纸推光,之后用棉布、丝绢或头发打磨光滑,最后用棉花蘸上麻油或豆油均匀地涂于漆面,撒上砖灰开始推光。推光时需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才可以进入绘制工序。”
而描画则是平遥漆器的另一特色。比如薛金生正描画的一幅猫戏图,只见他几笔齐动,细描慢摹,猫身上的毛纤毫毕现,眼睛灵动非常,下一刻就仿佛要从胎板上跳下来。薛老说一个成熟的画工至少需要四五年甚至十几年的沉淀。不仅如此,天赋也是必备条件之一。这也导致了好的推光漆产品不是可以量产的。
传统推光漆画的题材有的选自刀马人物,如“岳飞抗金”“长坂坡”。1995年,长达120余米的关公大帝漆画屏风获选吉尼斯世界之最。另外还有的取材于神话传说如“众仙祝寿”“牛郎织女”。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名著如《红楼梦》《西厢记》也被搬入漆画。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古代仕女、现代生活皆可入画。
中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过:“中国各种传统艺术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种传统艺术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甚者相互包容。因此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推光漆走到今天,借鉴了传统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除主料大漆之外,更是运用了金、银、玉、铅、锡、蛋壳、贝壳等多种材料;采取了彩绘、堆漆、刻漆、描漆、雕漆、镶嵌等技巧。可谓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能工巧匠们从来就不会固步自封,他们心思灵巧,眼界开阔,在艺术长廊里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独特的风景。
推光漆的“传统”与“现代”之争
再回到最初的疑问。游客们买到的是推光漆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为何看起来相似的首饰匣却价格迥异?一是它的木胎取材。高档的选用昂贵的实木材料,“一榆二槐三核桃,柳木家具常用料”。低档的则用现代合成的密度板、胶合板等,成本不可同日而语。二是漆的来源。平遥漆器的用料颇有讲究,使用的是在中国温暖湿润地区的漆树刮掉皮后流出来的一种天然涂料,俗称大漆。采到材料还不能直接使用,还要经过好几道工序。而市场上一些低廉产品则用价格便宜的合成漆,甚至更低廉的化学漆。三是传统的漆器全程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薛金生的展室里有一幅百美图屏风,半年才绘制完成。现在推光漆引进了现代技术工艺,有些漆器采用生产线批量生产,其艺术性与价值性不能与手工漆器相提并论。薛金生指着一个小首饰匣:“街面上这样大小的有的才卖50块钱,50块钱对我来说原料钱都不够。”
平遥推光漆的传承大多是师傅带弟子的传统模式,并且大多采用小作坊作业。这也使得推光漆市场混乱不堪,产品良莠不齐。面对困境,新时代平遥推光漆究竟该走向何方?老舍先生曾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仅仅是推光漆,可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都面临这样的艰难选择:坚守传统固守底线,还是服从市场沦为商品。我想起我们的国粹京剧。时不时的,现代流行歌曲里就能听到一两句华丽的京剧唱腔。对此,不屑者有之,赞同者有之。至少国人都在积极探索。
如何保持传统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发展创新,使我们最美的民族文化遗产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如何让传统文化永葆活力代代传承?或许有一天,推光漆批量生产与完美技艺可以共存,大漆同合成漆能够互补,传统与现代也能完美交融。
无论如何,作为平遥三宝之首的推光漆,它的美是毋庸置疑的。
特约撰稿 郭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