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美术品等,一般称为“ 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发展源流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种种因素使工艺美术也随之发达,在艺术、技术以及生产上,皆远超过前期。唐朝漆器大放异彩,呈现出华丽的风格。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
明代时期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
主要流派
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清代以来的传统产品,它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而富于变化,轻巧而坚韧, 色泽艳丽,光亮如镜,髹(xiu)饰的方法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 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到了清乾隆年间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雕漆造型古朴而庄重,纹饰精美,色泽光润而深沉,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四川漆器
四川漆器早在汉唐时期,就被誉为“蜀中之宝”。早在西汉初,成都就已成为我国漆器生产的中心。成都漆器在胎型上,采用了木胎、麻布脱胎、竹蔑编织胎等,在髹(xiu)饰技法上以调填见长。
云南漆器
云南漆器始于秦汉时期,云南漆比较典型的是云南彝族 髹漆技艺,清代彝族漆器工艺已有了“嵌漆”、“描饰”、“罩明”、“金染”、“隐花”等技法。彝人的红、黄、黑三色的彩绘漆器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彝族器物文化的重要构成。
阳江漆器
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阳江漆器分皮胎、纸胎、木胎,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
金漆 镶嵌
北京的金漆镶嵌始于元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它是以木胎成型、髹(xiu)漆,然后再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主要有多宝嵌漆器和螺钿漆器,多宝嵌是我国漆器工艺中别具一格的品种,它是选用翡翠、象牙、玛瑙、青玉、白玉、芙蓉石、青金晶、木变石等珍贵材料,并利用其天然色泽,雕镂拼接于漆地上,使珍玉镶嵌和漆器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具有华丽富贵、典雅、浑厚的优点。
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所谓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现代漆艺
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 中国的漆画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