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0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8-29 12:01:20 | 查看: 1259| 回复: 0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游丝:游丝的形状像一盘微形发条,英文称balancespring“摆轮发条“”,因其外形犹如发丝,又称之为“发形发条”,中文译为游丝。游丝按照旋转的方向可分为左旋游丝和右旋游丝。早期的游丝是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一般只有四五圈,内端固定在摆轮轴的内桩上,外端固定在摆夹板桩上。钟表上的游丝年代早的大多数采用磷青铜金属材料制作,年代近的普遍使用镍基合金,其主要成份有镍、铁、钛、锰、硅等。由于擒纵调速机构有不同的频率,所以对游丝的钢度、长度、宽度、厚度、均匀度和材料的弹性都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游丝诸方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组装、调试和修复摆轮上的游丝。

八仙:“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八仙过海: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神话传说之一。八仙的形象至明代定型,其故事流传甚广。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击传》中称:八仙至东海岸边,见巨浪汹涌,提议不乘云而各凭宝物渡海。于是铁拐李将铁拐投至水面,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汉钟离以拂尘投水中而渡,张果老乘纸驴而渡,吕洞宾踏萧管而渡,韩湘子以花篮而渡,何仙姑以竹罩而渡,蓝采和以拍板而渡,曹国舅以玉版而渡,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后人常以比喻人各有自己的本领或办法。八仙的故事广泛地被改编成传统剧目,又常反映在各类工艺品的图案题材中。

《髹饰录》: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安徽新安平沙黄成所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乾集》讲制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的禁忌;《坤集》讲漆器分类及各个品种的形态。这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和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堆色:又称“竖色”,为剔彩技法之一,运用局部加色的剔彩方法做成。其法为用单一色漆先髹出层次,再按设计要求剔出花纹轮廓,然后将所需色漆填入轮廓内,再雕刻花纹细部。此技出现于明代晚期,但只限于表现器物的花叶等局部,至清乾隆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被大量运用于表现主题画面。

上述就是关于清中期剔绿加彩张果老渡海图桃式盒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3:12 , Processed in 0.0735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