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8-29 16:00:39
|
查看: 502 |
回复: 0
深宅大院、宝刹[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5]古城[/url]、重镇名村……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这些目的地成为游客游览晋中的首选。在此,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文明,体验传统文化。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3]平遥[/url]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遗产[/url]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财富?晋中市显然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2月25日,在晋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做好文旅、[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文物[/url]、文创融合文章,加快创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集“体验、互动、跨界”于一体的“云上晋中”文旅融合发展4.0版,推动璀璨的华夏文明、厚重的晋商文化、鲜活的红色基因、独特的清凉生态活起来、用起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晋中城,半部中国史”。晋中拥有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6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全省首位。古城、大院、晋商……这些古老的符号在岁月中演化沉淀,成为了今日晋中历久弥新的灵魂。
其中,平遥古城可谓是镶嵌在晋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align=center]http://www.jzxww.com.cn/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220225/7427eae3bfe223830f975c.jpg[/align]
图为2022“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据平遥县文物所所长雷雅仙介绍,平遥古城2.25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0处,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极具保护价值古民居3798处……丰富的文物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一个宏大的命题。
1997年,平遥古城从联合国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捧回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申遗成功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当时,在周边兄弟市县纷纷走上煤炭致富路时,唯独平遥开始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建设,古老的建筑逐渐成为这座小城的标志,也形成了对外界的独特吸引力。
从“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保护传统民居、改善居住环境,到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注重“形”的保护,更突出“神”的传承。这座历经千年具有独特空间格局和传统民风习俗的古城得到了保留,游客慕名前来,只为寻觅独此一份的“烟火气”。
[align=center]http://www.jzxww.com.cn/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220225/7427eae3bfe223830f9e5e.jpg[/align]
图为张壁古堡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张壁古堡在开发之初,首要面临的也是古建筑的“生存”难题。
作为一个融军事、居住、生产及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堡,张壁村集中了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张壁独有。
“古村旅游开发,‘以群成势’很重要,只要是古村的东西一概不能动。”经过一番讨论后,旅游公司坚持了对传统风貌的保护,张壁古堡的名头也从此越来越响。
“所有的珍贵文物都是特殊的文化优势,也是精神文明的支撑。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利用。”越来越多的晋中人同雷雅仙一道,呵护着文化遗迹,守护着晋中的精神根脉。
传承非遗[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2]技艺[/url]
“老师,您看我编得对不对?”2月4日,在晋中市博物馆青少年历史学堂,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素萍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传统线编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记录着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俗积淀深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省级101项、市级27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省级146人、市级307人。2010年,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让这些“老手艺”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align=center]http://www.jzxww.com.cn/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220225/7427eae3bfe223830fa760.jpg[/align]
图为平遥推光漆器
其中,作为“山西三宝”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大放异彩,在这个春节假期,成为古城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据了解,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到今天已有数千年历史。明清两代,随着晋商实力的增强,平遥推光漆器远销海外。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做工精美,很有收藏价值。”来自清徐的古先生选购了一个推光漆器首饰盒,红色为底,盒子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2010年,平遥县出台《平遥漆器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的支持和带动下,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研发培训、旅游观赏、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多功能推光漆器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平遥推光漆器作坊和销售点达100余个,并逐步形成多个大型企业。
[align=center]http://www.jzxww.com.cn/data/attachement/png/site2/20220225/7427eae3bfe223830fb462.png[/align]
图为平遥牛肉
与此同时,平遥牛肉集团建造了“平遥牛肉博物馆”展示、传播平遥牛肉历史文化、技艺传承;山西老陈醋公司将手工技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走出一条发展老陈醋的新路子,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
老曲调新曲目、老传统新民俗。结合当代人消费习惯和审美取向,晋中非遗资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当代生活场景之中,人民的非遗,真正实现人人共享。
推进文旅融合
山水、民俗、古城、大院……行走晋中,可谓满目皆风景,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促进文旅相伴相生、共生共荣,是新时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课题,无疑也是晋中市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实践路径。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晋商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
[align=center]http://www.jzxww.com.cn/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220225/7427eae3bfe223830fbf00.jpg[/alig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