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犀皮漆
犀皮漆又称“虎皮漆”,宋元时期犀皮工艺已十分娴熟,明清时期更是到了完美程度。其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割漆、榨漆、贴金、
髹漆、
打磨等十几道流程。
通过层层工序最终制作而成的犀皮工艺品会产生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2.螺钿
黑漆嵌螺钿人物盘
故宫博物院
藏品
螺钿是通过对贝类进行打磨,装饰到器具上的工艺。早在商朝的
漆器上就出现螺钿工艺,到清朝时达到发展高峰期,深受皇室亲睐。
“千里”款螺钿人物风景漆盘 扬州博物馆藏品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精美,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上。
3. 百宝嵌
黑漆百宝嵌婴戏图立柜 故宫博物馆藏品
百宝嵌是在螺钿工艺基础上,将宝石、象牙、珊瑚等材料镶嵌到器物上的工艺。该工艺于明代时期一位名叫周筑的漆器工匠所创,在当时制作出来的百宝嵌都供贵族所用。
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其图案
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发出各样光彩,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一绝。
4.雕漆
红雕漆“五蝠捧寿”鼻烟壶 故宫博物院藏品
雕漆又称“剔红”“剔彩”,是在胎上将天然漆料涂抹出一定的厚度,再用刀在厚重的漆层上
雕刻花纹的技法。从唐代到清代,雕漆工艺发展悠久,制作技术更是复杂而耗工。
剔红海水游龙纹盒 故宫博物院藏品
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般来说,1毫米厚的漆要刷17遍。
5.戗金
彩漆戗金银锭式盒 故宫博物院藏品
戗金是在漆器上刻划出金色线条、细点的装饰技法,战国时期的针刻技法是戗金的雏形。
彩漆戗金花卉纹圆盘 故宫博物院藏品
在漆器表面先按照设计的图案阴刻出花纹,再打金胶,上金粉,使得刻在漆器上的纹路具有立体感和沉稳的美感。
6.堆漆
堆漆是将漆或漆灰堆填出花纹的技法,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这一技艺。
通常堆漆是先涂一道漆,再粘一层木炭粉,逐层加厚;也可用漆一遍遍逐次堆起;有时既要打磨,又要加彩。
7. 描漆
描漆包括描漆和描油等。描漆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色漆来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油则是用桐油调制出鲜艳颜色画出花纹。
先秦以前,漆器都为描彩漆,到了汉代漆器出现油彩,使其色彩更加艳丽和丰富多彩,明清两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8.描金
红漆描金龙纹箱 故宫博物院藏品
描金起源于战国时期,是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常以黑漆作地,也有少数以朱漆为地。
朱漆描金澡盆 故宫博物院藏品
9.色漆
黑漆棋桌 故宫博物院藏品
漆色是指给漆膜增加颜色,保护漆器的涂料。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主要有黑、朱、黄、绿、紫等一种颜色的漆器。
木雕金漆佛坐像 故宫博物院藏品
最早的一色漆器出现在原始社会,以后历代均有作品传世,以朱、黑、紫三色最为常见。
10. 剔犀
剔犀如意云纹方盒 故宫博物院藏品
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
剔犀寿字云纹瓷胎尊 故宫博物院藏品
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红黑两种漆色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待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再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不同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