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
漆艺传承与发展研究 文/陈文彦摘要:广东阳江漆艺以生产日用品、家具等实用
漆器为特色,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其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坚固耐用,是岭南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江漆艺经历了民国的兴盛,建国后的转型,再到当下转变为以
漆画为主要发展方向,在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阳江漆艺的品类、材质、工艺、风格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关键词:阳江漆艺;技艺传承;发展中国漆艺发展至明清时期,技艺日渐成熟,各地生产的漆 艺地域特色也日益鲜明,如北京的雕漆、福州的脱胎漆、潮州 的金漆木雕等,可谓流派纷呈、百花齐放。以实用性为特色的 广东阳江
漆器也在此时开始名声远播,成为岭南漆艺的重要代 表,也是我国漆艺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江位于广东西南沿海,自古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 重要转运港,尤其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 主要通道,促进了阳江海运的迅速发展。海运的发达推动了阳 江造船业的发展,由于木质船只长期在海水中浸泡,为防止船 只腐烂需要涂上防腐油料,而早期的涂料为桐油,后来在桐油 的基础上发展为油漆。造船业的大发展,对油漆的需求大为增 长,阳江的漆器业便由此发展而来。曾在南宋的阳江墓葬中出 土工艺精湛的描金漆盒,也曾在阳江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目 清末阳江年行兴盟 海一号”中发掘出许多漆器碎片。
便捷的海运交通使得阳江商 枕皮椅皮盒各器俱极精良。”清末民初,阳江人婚嫁时为寓意夫 贸发达,促使阳江漆器对外销售渠道畅通,漆器市场空前活跃, 妻感情如胶似漆,一些富贵人家的嫁妆一定会有黑色的漆皮箱、 清末的阳江洋行林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阳江漆器运往港 漆皮枕。阳江漆皮箱通常以杉木为胎,内外各贴一层牛皮,将 澳、东南亚等地。牛皮加固烫平后,最后在表面
髹漆。漆皮枕则在木架上用藤条编织轮廓后套一层牛皮,烫平髹漆而成。传统的漆皮箱因用料、做工上乘,因而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相传在清代道光时期,曾阳江漆器制作始于明清时期,主要产品为日用漆器、家具、 有一外国商人购买漆皮箱用于放置贵重物品海运回国,不幸遭 漆画等,多为皮胎、纸胎、木胎,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坚固耐 遇风暴沉船。然而数月后被打捞上来的漆皮箱因密封性良好,防 用,防潮防腐。20世纪60年代,著名诗人田汉参观阳江漆器厂止了海水的渗入,箱内物品丝毫未损。阳江漆皮箱更因此蜚声 时,曾题写了“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江朱漆好,留得岭 海内外,销路非常好,一些国家还特地在阳江设立商行,专门 南春”这样美好的诗句。阳江漆器最初以漆皮箱、漆皮枕为代 负责采购阳江漆器。
因漆皮箱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腐功能,一些 表,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有生产,其造型方正,轻巧坚实,色国内的博物馆和文史馆还专门订购,用于存放珍贵的书画和史 彩单纯,多为红黑二色。据“阳江志》记载:“漆皮器,牛皮亦 料,阳江漆皮箱也曾被巴基斯坦游击队战时用于保管文件。 他色同,而漆独佳。故阳江皮箱驰名京省,远及外洋,其余皮阳江漆器的品类发展到民国时期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大 万方数据传统与创新139 大增加,除了传统的漆皮箱、漆皮枕,还出现了茶叶盅、茶瓶 盒、茶杯脚、花瓶、果盘、卷烟盒、烟丝盒、印章盒、眼镜盒、 拐仗等100多个品种。与此同时,阳江漆器的装饰手法、色彩 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了更好地兼顾漆器的实用与审美,阳江 漆器开始重视造型与髹漆手法、装饰纹样的结合。民国时期的 阳江漆器各式装饰图案大量出现,诸如花鸟、人物、山水、书 法等;色彩运用上也一改以往的红、黑二色,出现了绿色、白 色、金色等;髹漆工艺除了传统的素揉,还开始采用多种髹饰 手法,其中以皮雕彩绘最为知名。20世纪初,漆器行“广泰成” 制作的皮雕金漆盒,在南洋赛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在巴拿马万 国博览会也获得金奖,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阳江国营漆器厂在1956年成立后,漆木家具和磨漆画的生 产逐渐取代传统的漆器日用品,品种样式一度多达500多个,产 品也屡屡在全国各类工艺美术评比中获得荣誉。此时的漆艺产 品在胎质和髹漆工艺方面都得到发展,胎质方面不仅仅局限于 传统的皮胎,而发展为纸胎、陶胎、布胎、塑料胎、金属胎等; 在髹漆工艺方面也精益求精,由皮雕彩绘发展为描金、罩金、镶 嵌、堆漆、印花等。到20世纪80年代,阳江的漆木家具得到 大力发展,阳江漆艺家具厂于1978年成立,专门生产漆木家具。 沿袭阳江漆器传统的揉漆技法,家具用材多为杉木、樟木,加 以彩绘装饰,较少采用雕刻和镶嵌,颜色多为黑底,再以红、黄、 绿、白等色漆描绘图案,产品色彩对比强烈,极具装饰感。对现代漆画的探索在建国后就已经开始,当时阳江漆器厂 的老艺人已创作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漆画。后来为进一步推 动漆画
艺术的发展,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克振曾带领广州美术 学院的学生与阳江漆器厂的艺人合作。画稿由广美学生负责设图5漆皮箱的制作 计,制作由漆器厂的艺人完成,众人各施所长,共同创作出多 行业中出现了“老仪和…义和栈…‘义和成记…‘老裕和”“鲁 幅优秀的漆画作品。
创作于1980年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义和…义和老”“老义和栈”等仿伪“老义和”的漆器作坊,可 东厅的《葵乡》和创作于1985年被作为国宝赠送给英国女王的见其受欢迎程度。“老义和”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后来 《苍鹰》均出自他们之手。其产品均附有“阳江老义和制作”的标记。另一漆器行“广泰成”由民营企业家郑文江创办于1913年,郑文江以前店后厂的形式创立“广泰成”厂,1919年他又扩大了漆器厂的生产,并阳江漆器经历了明至清初的萌发以及清代中后期的发展, 先后在广州和香港开设了门市部和分支机构,在香港、上海等 直至清末民国时期,这是阳江漆器最为兴盛发达的时期,漆器 地的大新、永安、先施等百货公司也设有专柜销售。随后,阳 产品供不应求。当时阳江县城南恩路西段基本全是做漆器的商 江制造漆器的家庭作坊日益增多,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 店,其中著名的有“老义和”“广泰成”等,产品远销东南亚诸 但发展至民国后期,由于战争的影响,阳江漆器发展出现衰落, 国,在华侨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老义和”最早源于清朝乾隆时 一些漆器作坊纷纷倒闭。至1949年前,阳江的漆器店家只剩“老 期林姓某人开办的一间小鞋店,一开始店内只有几个工人,后 义和…‘广泰成…广益成…‘利源…‘广隆”以及其他家庭作坊 因鞋业生产利润单薄,就转做皮箱、皮枕,因其皮箱、皮枕均 约17户,漆器艺人40多名。
用上等木料、皮料和天然
大漆精制而成,因而广受欢迎,“老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倡导下,阳江漆器行业逐步恢复, 和”的漆器从此扬名。发展至民国时期,“老义和”生产的漆器 联合原有的漆器作坊成立了“漆器生产合作社”,由刘启和谢竟 产品在广州和香港的先施、大新等百货公司均有专柜进行展销, 超担任社长,“广泰隆”老板张椿棕负责技术指导、采购推销等 香港还有专营其产品的行庄。由于“老义和”名气极盛,后来 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漆器Et用品的需求逐渐增 万方数据 加,“漆器生产合作社”加大了漆器的生产,业务蒸蒸日上。1958产品销售断层,使得一般民众对阳江漆艺知之甚少。而且当下 年,“漆器生产合作社”改为“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阳的阳江漆艺偏重漆画的发展,传统的实用性漆器产品几乎绝迹, 江漆器的生产模式由此转为国企。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阳造成阳江漆艺走向形式单一的局面。漆画相对传统漆器在制作 江漆器厂一直是阳江漆器生产的主力军。阳江漆器厂在1979年技艺上要简单,尤其在制胎工艺上,漆画一枝独秀,会导致很 后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全国13个重点厂之一,漆器产品归属轻 多传统的阳江髹漆技艺失传,不利于阳江漆艺的多样化发展。
工部“部管产品”。为此漆器厂新建了宽敞的厂房,扩大了生产 同时,由于阳江漆艺的传承方式过于保守,主要为传统的师徒传承,相关部门的扶持、与高校的合作较少,技艺传承没能得 规模,到20世纪80年代,阳江漆器生产达到鼎盛。进入20世 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工业化大生产的时 到较好的推广,使得阳江漆器的发展止步不前。 代背景,传统漆器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因而阳江漆器厂遭到回首阳江漆艺的发展历程,从民国时期的“老义和…‘广泰 巨大冲击。1996年阳江漆器厂倒闭后,漆器艺人被迫转行,只成”,到20世纪50年代的阳江国营漆器厂,再到当下的漆艺工 有极少数艺人继续坚持阳江漆艺的制作。作室,阳江漆器从最初的皮箱、皮枕等实用产品转变为以漆画为主的装饰品,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阳江漆器的品类、材质、工艺、风格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阳江漆艺兴衰的背20世纪90年代,随着阳江漆器的发展陷入低谷,只有为数后,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手工艺在机械化、 不多的艺人,如范俊、陈其积、傅以周、曾爱琼等老一辈艺人 工业化的冲击下逐渐衰退。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续从事漆器的制作,他们成为阳江漆器行业的中流砥柱。
由 保护的当下,阳江漆艺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除了政府的扶持和 于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阳江漆器中的实用性产品基本消失, 保护,行业自身必须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 取而代之的是漆画、漆瓶等装饰品。以漆画为代表的装饰品由 美相结合,同时转变保守的传承方式,才能在现代社会立足,再 于与现代家居装饰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因而在21世纪初得到了 现昔日辉煌。 较好的发展,近年来阳江漆画先后在国内外各种比赛和展览中 获奖。与以前漆器厂尺幅较大的磨漆画相比,现在个人创作的参考文献: 阳江漆画尺幅变小,风格偏装饰性。阳江漆艺先后在2006年和【1】阳-a*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江县志: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01 1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三批国家[2]何振纪阳江漆业史掠引J】粤海风,2012(2):58—61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1年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艺[3】邓果果,李维贤阳江漆器现状与发展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术家协会还对阳江市江城区授予“漆艺之乡”的称号。国家对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7—2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使得阳江漆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4】李维贤广东阳江漆艺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色[J].中华文化论坛,201 54-1 机,日渐成为广东漆画的代表。
2(7):1 57.阳江漆艺虽然得到政府以及部分社会人士的重视,阳江漆 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个行业依旧发展缓慢,尤其是传 作者简介:陈文彦,硕士,肇庆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统的漆器领域,一直处于衰落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从 事漆艺创作,目前阳江市直接从事漆艺工作的仅有40余人。由 于宣传力度不足以及阳江漆艺行业还没形成完整的交易平台,编辑:刘贵增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