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谅无双,
人间疑独绝。
“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郭沫若曾这样称赞脱胎 漆器。“回溯历史,在古代中国社会, 漆器就曾因其量少精美而高贵,是历代达官贵胄和大寺大庙的珍藏艺术品,是当时中国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脱胎漆器自清代兴起后,也一直为世人所珍视。
鄱阳脱胎漆器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中国各派漆器精彩亮相,大放华彩。
脱胎漆艺系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其漆器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明亮、制作精巧、内壁平滑而著称,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
源远流长
千
年
鄱阳脱胎漆器起步于先秦,历代传承,到晚清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鄱阳脱胎漆器凝固 成形脱胎制模工艺,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 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中国脱胎漆器制作开辟了先河。
西汉时期漆艺,如今已在赣鄱平原地区的昌邑有出土,其漆器件品种丰富,数量惊人,据中外学者考证,涉及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孔子学说、家具、屏风等 器具。鄱阳湖流域昌邑出土漆艺已经轰动国内外。
鄱阳“非遗”脱胎漆器以天然 大漆和绵麻布为材料,经50多道 工序精制而成。明清时期,鄱阳漆艺因其做工精细,图式百余种,色彩典雅大方,漆面光泽含蓄神秘,图像图式自古流传于今,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01
鄱阳脱胎漆器的制成要经过造胎、上漆、加金属金口、彩绘、打磨、退光检验等工序。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胎、夹绽胎、皮胎、籘胎等多种。一件脱胎漆器的完成,必须经过模胎、割胎、粘胎等工序,对于大型器具来说,尤为复杂。
脱胎漆器的全部生产过程有近80道工序,是在模具上用夏布或绸料漆裱,连上数道漆灰料,干固后脱除内模成型胎壳,然后经过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而制成。
02
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整体加工,对器具较小的用木头挖凿,采用研制、雕刻、鉇制等手段;是较为繁琐的一种制作方法。
另一种为分体加工,然后粘结成整体。发明脱胎后,器形较大或较为复杂的,仍然需要通过模胎、割胎、粘胎等工序。鄱阳脱胎漆器的独特还在于其脱胎法采用凝固成形,省去了割胎,粘胎等流程,只需要一次成形。
这种工艺,增强了脱胎漆器的牢固度,而且使内壁光洁无痕,成形简单快捷,工艺至瑧至美。
03
鄱阳脱胎漆器按照传承工艺不断改进并丰富漆艺图式的种类,产品华美大气。有美轮美奂的大花瓶、古色古香的漆画屏匾、惟妙惟肖的传统雕刻、精致灵巧的礼品包装盒等。
融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脱胎漆器,如今已经扩充到具有实用性的工业品和日常用品上,众多品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守护非遗
赣鄱漆艺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百年来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理念价值传承的拓展,鄱阳脱胎漆器技艺高超,艺术影响力及收藏价值兼具,目前面临后继无人的僵局,急需保护和传承。
河北传统艺术
承艺雅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