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aak_qnet 发表于 2023-9-11 03:02:26

考研必读|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美术史、设计史、文物考古等学科适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gNCJ7icPSQrcmiaIicuibxjrhRlGAFCsiaiasUyLhzbDK6bica5jicOe8SoGBibJjYogxibtJXiaJA3A5K4NgB2wHNBeK2MA/640?wx_fmt=jpeg

小提示:同学们,考验在即,时间紧迫,复习需要会抓重点和高频考点,本条微信整理的内容,是美术史、设计、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等学科常考题型,相关同学均可参考学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金银错:是战国装饰方法中最华美、最华贵的一种,是在铜器表面刻出或预铸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丝作点和线,压入槽内,再错平,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与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醮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

彩绘陶: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彩绘陶烧制火温很低,烧成后,在表面涂一层白粉,然后在白粉地上施以朱绘、黑绘、彩绘,因而彩绘也容易剥落。主要作为明器(陪葬品),只有象征性的用途。

彩绘陶与彩陶的区别:彩绘陶:在烧成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容易脱落。主要作为明器使用。彩陶: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花纹不易脱落。是主要的生活材质。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之比较:

装饰

图案组织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饕餮纹、夔纹、回纹

单独纹样

对称式,主纹和地纹,多用直线

庄重、严谨



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

二方连续

带状反复,直线间曲线成S形

韵律、秩序

春秋战国

蟠螭纹、宴乐攻战纹

四方连续

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银错

繁缛、清新

18、蚀花石髓:用化学处理经过腐蚀产生装饰花纹。用碳酸钠或碳酸铅一类的溶液作颜料,在石髓上绘画花纹,然后在炭火中烘烤,使原肉红色的石髓变成白色,形成花纹。

秦汉的工艺美术

汉代砖瓦纹饰中的“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丝织品的生产,以西蜀、齐为主要产地。(汉代为“经锦”,唐代为“纬锦”)并有了加金的技术。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按形式分类:、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

长信宫灯是(汉代)时期的工艺品,它属于(虹管灯)类型的铜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我国最早的瓷器品种是(青瓷)。六朝时的种类已很多,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是(天鸡壶)。、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纹是(莲花)和(忍冬)。、

六朝时漆器的(夹伫法、斑漆、绿沉漆)工艺是这一时期新创的。

我国陶瓷在(三国)时,才正式有了“瓷”,这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

我国最早的铜制家具是禁、俎

瓷器的呈色取决于(釉的成分、还原焰)因素。

《青瓷魂瓶》是(晋)时期的作品。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三彩陶器,在继承了汉代釉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釉色同时施饰的处理方法,在器物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唐三彩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绘分多色釉、釉面装饰的运用;二是多种形象的创造与陶塑工艺结合。经过精练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烧胎1200度,烧彩釉900度左右)以黄、绿、褐等彩釉为主色,色彩之间相互晕染,模仿丝织印染的效果,形成唐三彩班驳淋漓的独特艺术风格。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

简述唐三彩及其制作方法: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三彩陶器,在继承了汉代釉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釉色同时施饰的处理方法,在器物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唐三彩所制物品甚为丰富,除有几乎包括当时生活用品各个方面的器皿外,还有大量优秀的三彩陶塑作品,陶俑采用模制。唐三彩的装饰手法很多,主要有贴花和釉面装饰等方法。

宋代工艺美术

北宋五大名窑指的是定窑、(汝)窑、官窑、(均)窑和哥窑。、

宋代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是著名的黑瓷产地。、

磁州窑的刻划花装饰技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剔刻画、剔刻填花)。

黑釉剔白花梅瓶是(磁州窑)烧制的。

龙泉窑瓷器与哥窑瓷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无开片、用浮雕效果装饰)。

宋代诸瓷窑有什么不同特色?定窑,景德镇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纯朴;磁州窑、吉州窑之民间风采。

窑变:属原始青瓷系统,由于有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瓷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工人的一大贡献。

出筋:器物口缘部、花纹凸雕隆起部分和转折处,由于釉色较薄,显出胎骨的色泽。

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先用稠厚的色漆在漆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亮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层多色的其层,最后用磨炭打磨。

(缂丝)是宋代新兴的丝织品。

缂丝:又叫“克丝”或“刻丝”,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然后将许多不同颜色的纬线根据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交接处留空,似有雕镂的痕迹,花纹两面相同,极其精巧,但费工费时。缂丝:又名通经断纬。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先挂好经线,织纬线时,将不同颜色的纬线根据要织补图案的要求,用小梭子缀织上去,交接处留空,织好后象雕刻出的花纹,两面图案相同,具有装饰性和绘画性。

雕漆:是在漆器胎骨上涂漆数十层或上百层,待漆干后,在漆器上雕刻出各种装饰花纹,达到浮雕效果。雕漆以宋元最有代表性。

试述宋元时期织绣工艺的成就。宋代丝织品种类繁多,有锦、绫、琦(起,有纹彩的美丽丝织品)、罗、纱、绢、绸等。宋代盛产锦,尤以蜀锦为天下第一。政府在四川设有锦院,募工织造。江南也是丝织品中心,在江宁、杭州、常州、扬州等地都设有机构组织生产。宋代锦绫装饰花纹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锦的花纹仅可数的就有紫宝阶地、紫小滴珠方胜鸾鹊、红霞云鸾、青天落花、倒仙牡丹、绶带、瑞草、水藻戏鱼等数十种。宋代丝织品装饰花纹,除动物纹饰外,还有大量的植物纹和几何纹。织物用途主要是作为服饰、室内装饰、书画装裱等。元代的丝织品中,以织金锦最为有名,称之为“纳石失”。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片金法织成,一类是以捻金法织成。织金锦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有牡丹、莲花、菊花、玫瑰、梅花,其它还有祥云、龙凤等。

试述宋代各窑场的特点:汝窑青瓷,其烧制的青瓷,含铁量适当,烧制过程中火焰控制适度,釉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它不以装饰为重,仅以釉色作为美化器体的手段。哥窑青瓷,哥窑瓷器釉色有粉青、米色、灰青色等,以粉青色为正色,其特征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称“开片”。官窑青瓷,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色调淡雅含蓄,一般很少施加纹饰,除了有蟹爪纹开片,还有“紫口铁足”的特点。钧窑青瓷,突出的釉色变化就是复色釉的烧制,即通常所说的“窑变”。龙泉窑青瓷,以粉青釉和梅子青形成独特的瓷器风格。耀州窑青瓷,耀州窑青瓷胎厚,花纹深刻,纹饰有坡度,具有浑厚、粗放的民间艺术特色。定窑白瓷,瓷釉层薄,滑腻滋润,釉色白中透着微黄,定窑的刻印装饰纹样在白釉中掩映生辉,别具一格,定窑瓷器的装饰题材以花卉为主。磁州窑,所烧白釉黑花瓶最有特色,磁州窑瓷器装饰手法多样,有刻画、剔花、剔刻填花、珍珠地、“铁釉画花”等。建州黑瓷,以兔毫釉为代表。吉州窑黑瓷,釉色上往往有黑、褐、黄等深浅变化,即所谓“玳瑁斑”、“油滴斑”等。

元代工艺美术

青花瓷是()彩瓷,始创于()代。釉上彩、元代

元代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和()的烧成。青花、釉里红

元代的染织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其中主要()、丝织和()。毛纺织、棉纺织

元代漆器最主要的装饰是()。雕漆

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是()、()。张成、杨茂

釉里红: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工匠们继青花瓷之后,运用铜金属在釉下进行彩绘的又一新的工艺成就。它是在宋代钧窑窑变红釉(氧化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元代釉里红瓷色泽纯正鲜明,釉色凝重华丽,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雕漆:雕漆是在漆器胎骨上涂漆数十层或上百层,待漆稍干后,在漆器上雕刻出各种装饰花纹,达到浮雕效果。雕漆以宋元最有代表性。

景德镇,从元代开始,已渐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继续以青瓷为主。

青花:是釉下彩瓷,在白色瓷器上用钴盐类金属元素在釉下绘制青色花纹,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显出一种清雅、幽静,蓝色图案永不褪色。它是陶瓷工艺中,自元代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代表窑,景德镇)(创新)

元代著名的纺织工艺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重大贡献:、改进了手刨去子,运用了轧车,进入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运用了新式弹弓,省力省时。、提高了纺纱效能,由一个纺锭增加为三个。、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式,使普通的棉布呈现出图案花纹。

明代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被称为“瓷都”的是(),被称为“陶都”的是()。景德镇、宜兴

明代金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和()。景泰蓝、宣德炉

明代织锦主要的品种有()、()。库缎、妆花

明代陶瓷品种除青花外,还有()和()。斗彩、五彩

简述明代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明式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用简、厚、精、雅四字来概括:简即造型洗练;厚即敦厚,有份量而不轻悄,庄重大方;精即作工精巧;雅即典雅。

妆花:“妆花”是一种多彩的丝织品,分段换色提花,配色考究,色彩异常丰富,花头大而醒目,有“走马看妆花”之说。

明代丝织的四大产区:江浙、四川、山西、闽广。

宋应星的《天公开物》,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详细叙述了各种工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考工记)

斗彩: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和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称为“斗彩”。

五彩:是明清彩瓷中色彩效果最浓艳的一种。用多种颜料在釉上绘制花纹,用色浓重,红绿对比,墨线钩边,色彩效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明,万历年间制品为佳。

缠枝是明代甚为流行的一种图案组织,具有时代特色。它以连续的波状为骨架,相间排列各种花朵,枝间饰以勾卷状的叶片。

景泰蓝: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用铜作胎,掐铜丝勾画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简称“珐琅”,俗称“珐蓝”。因其发展于明代景泰年间,并以蓝色为主而名之,具有富丽辉煌的艺术效果,故又称作“景泰蓝”。

景泰蓝工艺的特点:形(良好造型取决于铜胎)、纹(优美的饰纹取决于掐丝)、色(华丽的色彩取决于蓝料的配制)、光(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明代著名制漆名家,黄大成总结漆艺生产创作实践经验,写成了《髹漆录》,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它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装饰方法。

明代家具的特色:、注意材料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又通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结构架的结构,多用榫,而少用钉或胶。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园林建筑的兴起。宋后期,李诫编修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是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明末,计成所著《园冶》一书,是当时园林艺术的总结。园林建筑的大量兴起,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相应的发展。、木材的丰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为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木工具的提高。

明代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简即造型洗练;厚即敦厚,有份量,庄重大方;精即做工精巧;雅即典雅。

明代家具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其设计原理是:、注意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注意材料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色和纹理,而不加掩饰。、注意结构美:不用钉、不用胶,而主要是运用榫结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使之牢固。、注意工艺美:面的适当比例和尺度,线的运用简洁利落。

清代工艺美术

清代著名的蓝印花布产于(湖南长沙)。

清代新创的彩瓷是(粉彩)和(珐琅彩)。、

铜胎掐丝珐琅:铜胎掐丝珐琅是用铜作胎,掐铜丝勾画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简称“珐琅”,俗称“珐蓝”。因它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而且通常都以翠蓝釉为底色,故又称作“景泰蓝”。

珐琅彩:所用的色料,色彩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之感。珐琅彩的制作,瓷胎是在景德镇生产,运到北京加施彩绘和二次烧制。具有“轻、薄、坚、细”的特点。珐琅彩以前俗称“古月轩”。(乾隆时期)又称“洋瓷”或“古月轩”,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特点是“轻、薄、坚、细”,画法细而碎,有立体感,其原料来自西洋,由内宫古月轩烧制。

《大禹治水图玉山》乾隆时期玉器的特色多巨型玉雕。(√)

粉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色料中加入了铅粉,烧后图案略有凸起,色度也因涂了粉底而变浅。色调柔和,题材多以近乎写实的人物、花鸟为主,笔工极细,风格淡雅,所以又称“软彩”。(雍正时期)

画珐琅:也称铜胎画珐琅,它是和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相比较而言的。画珐琅是先涂以珐琅,再在上面绘制花纹。实际是由铜胎掐丝珐琅演变而来的。

画珐琅与铜胎掐丝珐琅的区别:画珐琅,是先涂以珐琅,再在上面绘制花纹。铜胎掐丝珐琅,是先掐丝显现出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必读|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美术史、设计史、文物考古等学科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