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PDF 2页
浅谈传统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 □邓果果摘 要:传统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都是我国传统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东传统漆器的重要代表,二者都是岭南文化艺 术的重要载体。文章对传统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进行比较研究,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共性与个性,突出它们各自的艺术特 色,为传统阳江漆器和潮州漆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阳江漆器 潮州漆器广东漆器的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1983 套的门窗、屏风、几案、床榻、橱柜、台桌、椅凳等,祭祖先用的神 年,在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物中就发现了巨大的漆屏风,出土时漆 龛、神轿、供桌、馔盒、香炉罩、烛台以及挂屏、匾额、对联等,无不 已朽落,铜框架尚存;同时期的汉墓也有上千件(片)漆器出土,出 用金漆木雕加以美化。潮州木雕发展到民国后期开始衰落,直到 土的漆箧上烙有“蕃禺”二字的工官标记。“蕃”古代同“番”,“蕃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始重视后才逐步恢复。现存的金漆木雕① 禺”即“番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番禺,尉佗都。”番禺为汉 代表作最早的有开元寺的大殿龛桌和圆雕贴金千佛塔;较完整的 初南越国的都城南海郡番禺,亦即今之番禺。可见当时广东地区 建筑有晚清时期的潮州“己略黄公祠”等。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② 的漆器制造业已初具规模。 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载:“广中产 主要有两种:一为常见的“黑漆装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后 漆,售行他省,皆称广漆。粤中工人制造几匣器皿,无不精雅,髹 铺上金箔;二是“五彩装金”,此类款式以建筑装饰件为多,以青绿③ 器中磨砑最细者,退光为上。”近代广东漆器的主要产地主要分 或紫红、粉黄装彩,再以金色烘托。 布于广州、佛山、阳江、潮州等地。其中以阳江和潮州地区为主要三、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的共性 代表,产品种类多、销量大,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香港、澳门地区和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是广东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 海外,深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代漆器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有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时二者一、传统阳江漆器概况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④传统阳江漆器制作始于明末清初,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1.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其色彩绚丽,造型奇巧,技艺精湛,防潮耐用,既可作生活用品使漆器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漆 用,又可作美术工艺品鉴赏。阳江漆器初始以“老义和”生产的漆 器造型的演变和工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 皮箱和漆皮枕为代表,髹以红、黑两色漆,继而生产皮雕漆盒等。
文化的折射。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亦是如此,虽然二者出现的历 20世纪20年代,阳江有漆器作坊数十所,以“老义和”“广泰成”等 史时期不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广东漆器的重要特点,即深受岭南 漆器制作厂(品牌)为代表,在香港、广州设有分厂,产品销往东南 文化的影响,不断吸收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尤其是受到海外华 亚,在华侨中甚受欢迎。产品有印章盒、眼镜盒、卷烟盒、烟丝盒、 侨文化的影响。如在产品的销售和类型上,华侨是其主要服务对 茶叶盅、茶瓶盒、茶杯脚、花瓶、九果盒、果盘、老人拐杖、官绅用的 象;产品紧跟市场需求,主要流向东南亚、北美等华侨聚集地区, “文明棍”(手杖)、大小软枕、大小皮箱等多达40类、100多个品 如阳江漆器“漆皮箱”“文明棍”以及潮州金漆木雕等。在作品的 种。1956年阳江地方国营漆器厂成立后,从传统项目皮箱、皮枕 题材上,二者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本地海洋文化特色。如,阳江 的制作转向生产漆木家具和磨漆画,还有盘、盒、花瓶、茶具、酒具 漆画大都以海洋文化为背景,反映本地的渔民和海洋文化风俗; 等多种产品,达500多个品种样式。在漆装饰方面,由原来的红、 潮州金漆木雕则以海洋生物为对象,如蟹篓、虾篓等。
黑二色增加至各种颜色,并用皮雕彩绘、罩金、金、银、铜、锡装饰,2.制作材料相同 以螺钿、贝壳镶嵌彩面,以及采取描金堆漆、拍花、印花等工艺,令传统的阳江漆器和潮州漆器都是以生漆为主要涂料,胎骨的 产品更加光彩夺目。材料以杉木或樟木为主。阳江漆器是以杉木或樟木制作漆艺家二、潮州漆器概况具、漆屏风、日用漆器的胎底;潮州漆器主要用杉木或樟木制作木潮州漆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潮州漆器主要包 雕、建筑部件、家具等。 括潮州金漆木雕、金漆家具和金漆画等。其中以金漆木雕为主要3.善于用金色 代表,盛行于广东东南部的潮安、揭旭、潮阳、普宁、饶平和澄海一传统的阳江漆器和潮州漆器在色彩运用上都善于用金色。 带,因为这几个县旧属潮州府,人们便习惯称金漆木雕为“潮州金 尤其是在民国时期,阳江漆器主要的代表作是皮雕金漆盒,而潮 漆木雕”。据《潮阳县志》记载:“潮阳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 州漆器是金漆木雕,二者都是用金漆进行髹漆。 潮州金漆木雕,以杉木或樟木雕刻做胎,再髹以金漆。自明代开4.漆画是二者的重要演变形式 始逐渐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为平面雕饰,至万历年间始向单现代阳江漆艺和潮州漆艺都偏向于漆画的创作。
时代变迁, 层镂通发展。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时期逐 阳江漆画延续了阳江漆器色彩亮丽的特点,颜色丰富,技法多 渐形成了金木雕的独特风格。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 样。潮州漆画延续了潮州金漆木雕的特色,以金漆绘画,富丽大 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清代乾 方。⑤四、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的个性 隆年间,潮州“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加壮丽”。 这些望 族祠堂、家庙,大多用金漆木雕装饰得“尤加壮丽”,而且厅堂所配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虽然在文化背景、使用材料、用色以及 26非物质文化遗产ARTEDUCATIONRESEARCH 演变形式上都有共同之处,但是它们在产品的定位、制作工艺、艺 山水、动物等为造型基础,种类丰富,构图饱满。 术风格等方面有很大不同。结语1.产品的定位不同历史上,潮州漆器的历史远早于阳江漆器,但是它们都曾盛传统的阳江漆器与潮州漆器虽然都是以实用为主,但是具体 极一时,具有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广东漆器的重要代表,也是 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漆器领域,阳江漆器产品主要运用于基本生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新时期,它们作为传统手工艺中的 活,包括皮胎产品、日用工艺品和漆木家具三类,属于实用应用 一员,则面临相同的问题: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如何适应现代文 型。
而传统的潮州漆器主要运用于建筑上,以建筑为载体,主要 明,重新彰显传统工艺的美与实用性?所以对阳江漆器与潮州漆 分布于家庙和祠堂中,属于实用观赏型。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二者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制作工艺各具特色从横向的角度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有效地发现二者的艺术特色阳江漆器主要是以彩绘为主,镶嵌、堆塑等工艺为辅,雕的工 和文化传统,对它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理论价值。 艺运用较少。只是在皮胎漆器的制作上运用到雕的部分,且手法 细腻,用刀较浅。潮州漆器则是以雕刻为主,技法有浮雕、拉花镂 注释: 雕、多层镂雕、圆雕等,尤以多层镂雕为特色,髹漆主要是为了美①(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2000:131. 观,突出物体的富丽、精美。潮州漆器是在物体精雕细刻后磨光、②余天炽等.古南越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31. 髹漆,最后上金,工艺的重点在于胎体的雕刻上。而阳江漆器则③(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三.中华书局,1985:154. 偏重于髹漆工艺,髹漆工艺技法要复杂得多。④阳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江县志(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383.3.色彩的演变和运用上存在很大差异⑤(清)周恒重修,张其翔等纂.潮阳县志·卷十一:风俗.清光绪十年刻民国时期,虽然二者都以“用金”为特色,但是后期发展存在本. 很大不同。
阳江漆器的颜色使用一直存在延续与变化发展,为了 增强其美观性和艺术性,颜色由原来的红、黑发展到多色,以色彩(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亮丽为特色。而潮州漆器则从古至今以金色为特色,未曾改变。4.艺术风格迥异编辑 张 芳阳江漆器的造型以生活类器皿为基础,造型多变,产品种类 多样。潮州漆器则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戏剧,还有花卉、 (上接第19页) 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亲事,就是聘婚。当时的婚礼仪式并不复 化之一的蒙古族婚礼,有着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从文化的角度 杂。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带他到其舅族部落聘婚,途中遇 来讲包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精髓,如服饰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 到德薛禅,德薛禅见铁木真“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便说:“我有小 化、饮食文化、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等,我们可以从中挖 女,亲家请婚之。”于是也速该到德薛禅家,“及观其女,则其面有 掘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保留这种非物质文化并将其以绘画的形 光,其目有烨”,且感到中意,便以一匹马作为聘妇的订婚彩礼。 式展示给世人对于传承和弘扬蒙古族文化可谓意义重大。 据说,从那时起,蒙古族称女婿为“胡里根”,也就是把男的送到女岩彩绘画与工笔重彩、油画等绘画形式截然不同,在表现民 的家中。
蒙古族的结婚仪式自元、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 族风情等题材上更具特色和表现力,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觉冲击 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节程序。其婚礼大体上有以下 和心灵震撼。岩彩绘画材料的厚重、艳丽、丰富的特点能够很好 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蒙古族的 地表现蒙古族婚礼的热烈、欢快的气氛。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很好 婚礼习俗,到了今天也发生了变化,牧区的蒙古族人在继承本民 地折射出蒙古族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画家通过岩彩绘画表 族传统的婚姻方式的同时,又形成了适合本民族历史文化特点和 现蒙古族婚礼,能够再现蒙古族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精神风 地域特色的婚姻方式,如不要彩礼、自由恋爱等。在婚礼仪式上, 貌,更能体现出草原地域的浓郁气息和蒙古族人的博大胸怀。 也减少了那些过多的礼节和财物浪费的形式,但依然保留嬉戏、 唱歌、跳舞、吃喜糖,以及男女两家距离较远可以在女家举行婚礼 参考文献: 等富有民族特点的风俗习惯。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三、岩彩绘画再现蒙古族婚礼的意义禹称,吕子扬.材料与技法丛书——国画.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梅忠智.日本画与日本画技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民族宫建华.重彩人物画技法画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热烈欢快的载歌载舞场面,充分表现了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从 古至今,蒙古族婚礼广为传颂,驰名海内外,它拥有许多健康的内(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容,情节优美、动人。蒙古族婚礼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之一,保留 并传播这种文化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其对于编辑 王树凯 绘画题材来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2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