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语漆缘 发表于 2023-8-23 19:11:38

中国漆艺 堆漆 雕漆 Part II 剔红 剔犀

雕漆则要经过多层一色漆或不同色漆的积累,少则几十层,多则逾百层,待达到需要的厚度再雕刻。雕漆要比堆漆工料费得多,技法复杂,要求较高,从漆工艺的发展来看,这一技法必然出现在堆漆之后。
雕漆二字,一般用来作为漆器中一个大类的名称,它包括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红包括剔黄、剔绿、剔黑及剔彩等几种雕漆。它们只有色彩的不同,刀工刻法、花纹题材则并无二致,故不妨合成一类。),剔犀(剔犀也是雕漆的一种,由于它的花纹离不开几何图案,色彩于刀口内见层次,故与其他雕漆不同,宜自成一类。
)等等,而传世实物以剔红和剔犀为最多。明代名漆工黄成、杨明在《髹饰录》中都讲到唐代的剔红,推崇其“古拙可赏”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与宋元以来之剔去大异”。味其语气,他们所见的唐代剔红决不止一两件。日本藏有比较可信的南宋剔黑器。剔犀则有出自南宋墓的实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唐代已有较高水平的雕漆。
唐代雕漆有待发现,退而求宋制,有两件可信为南宋器的是流传在日本的醉翁亭剔黑盘及与它刻法极为相似的婴戏图剔黑盘。据日本冈田让《宋の雕漆》一文,醉翁亭盘经宋遗民许子元于1279年携至日本,存在他任住持的圆觉寺中。两盘的刀法相同,花纹凸起不高,与漆层肥厚的元代雕漆异趣,尚存《髹饰录》所谓“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的遗意。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可谓达到历史顶峰的是雕漆。嘉兴西塘名漆工张成是14世纪的杰出代表。
雕漆自元末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明初乃其延续。名工张成、杨茂大约入明以后才逝世,史籍还记载明成祖朱棣召张成之子德刚面试称旨,授营缮所副。当时他服役的官家作坊是在棂星门西的果园厂。故永乐时造的剔红,绝似元末西塘的制品,就连款识也仍用针划,字体并不工整而有民间意趣。

剔犀也是雕漆的一种,由于它的花纹离不开几何图案,色彩于刀口内见层次,故与其他雕漆不同,宜自成一类。
剔犀和剔红一样,也是在元末明初达到了历史高峰,实例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张成造剔犀盒。
清代雕漆至乾隆而大盛,器物品种增多,除盘、碗、盒、匣外,还用以制造小型建筑、车辇、舟船,以至巨大的宝座屏风、桌案床几等。雕漆和其他工艺品种结合,是乾隆时期的又一特点。鎏金铜饰,用得最多,其他如画珐琅、嵌珐琅、镌玉、雕牙等也常与雕漆在同一器物上出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漆艺 堆漆 雕漆 Part II 剔红 剔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