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iyitena 发表于 2023-8-26 03:00:10

宋代顶级奢侈品化妆盒经他之手复原了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某一日,李清照懒懒起了床,想着离家数日的赵明诚,思念满溢随日上帘钩,提笔写下了这阕《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中有情,更留下了诸多宋朝贵族生活的细节,比如“宝奁”。奁是古代妇女的化妆盒,竹制、木制、金属,几经变化。那李清照用的宝奁到底是什么样的?答案到了1986年才揭晓:福州茶园村南宋夫妻合葬墓被发现,墓葬品中就有“宝奁”——剔犀如意云纹三层葵形盒。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8a0bc84f1f44fcea8eeaa087bd377ff4.png

图源:福州博物馆

这一宝奁是世界最早的纪年明确的漆器标准件,被认定为一级国宝,大众由此对宋代的高奢化妆盒有了最直观、清晰的印象。这次考古亦触发了福州漆器业界的震动,一位漆艺家由此起心动念,决意复原曾经享誉全国的福州剔犀技艺。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制作的《海峡艺术名家》,于东南卫视7月2日18:00听福建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讲述他复原福州剔犀技艺的故事。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60c14065771b9d7d7b7603e29bdd7119.png

01福州剔犀,福犀也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e2119ecec11e057da6c6c8b0dfb1fa6c.png

这是袁师永创作的仿宋花觚剔犀作品,器型典雅庄重,器身以清润流畅的刀法剔出了疏密有度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是宋代福州剔犀作品的常见纹样,茶园出土的剔犀如意云纹三层葵形盒就是典型,记取了福州剔犀的辉煌历史。

“游三山,见所制器皿,无非雕漆……八闽之雕漆,数百年于兹矣。四方购此者亦千万亿其人矣……”这是清初大戏剧家李渔在《笠翁一家言》中关于福州剔犀的走访记录,介绍了历史、提及了销量,评价很高。蒲松龄在撰写文玩主题的《家政内编》时,赞福州剔犀器“坚且薄,亦难得”,并点出了此地剔犀器的专有名称“福犀”。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99ccd62ae7fc551f78eb7ea95bf43e47.png

剔犀是漆器中的特别品种,和剔红同属于雕漆。剔红是在胎骨上髹红漆,而剔犀则要在胎骨上髹两种以上色漆(多以红黑为主)——因要剔出纹样,就要髹上许多道漆,层层堆积到一定厚度后,一刀剔开,刀口断面就会显露出颜色相间的漆层来,与犀牛角横断面的肌理效果相似,因而得名。而福州剔犀得“福犀”之名传,足见其身价之高、受欢迎程度之广,可以说是从宋到清的全国驰名品牌。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福州已无人做福犀了。这个名词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ba424a0f27955eeeb7ace2ab6a6c8b8d.png

惋惜的人当然有,袁师永就是其一。他决意投身福犀创作。尽管这门手艺匿迹多年,一切要从头摸索,但袁师永对自己有信心:长于木雕世家,后从事漆画,前半生的艺术积累仿佛都是为了接续这一断开的历史做准备。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52381c9d9c59dab0b024f349335e4098.png

02福犀,涅槃

过往的经验是袁师永半路改道的底气,可开始动刀的那刻,他惊觉经验竟成了“拦路虎”——

“如果配的大漆多了,其它矿物质原料少了,它就会粘刀,刀就拉不动;但大漆少了,其它矿物质多了,漆层就很脆。”

和漆画要求的配比不同,福犀用比自有讲究,袁师永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试验才拿捏住了合适的配比。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750ba3903208c9e43b01d8ba35e75018.png

闯过了这关,接下来要拼的就是耐心:要剔出漆的质感,呈现作品的立体感、纵深感,那么漆就要髹到一定的厚度,次数要多,但髹漆并不能一气髹完。

“大幅的,面积一平米以上的,漆层的厚度要髹到1.5厘米,而髹17、18道漆厚度也不过一毫米。也就是说,想要达到1.5厘米的漆层厚度就要髹上250道漆。髹漆不可能一天无数次髹,一年中最适宜的春季,才可以早晚各髹一次,也就是说,一平米的福犀作品光是髹就要两百天左右。”袁师永说。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7f9b6cb90db6222fe2b6049d00db014a.png

在袁师永的几经努力下,福犀终得重现。这时,袁师永想的就不仅是接续传统了,他想拓展福州雕漆的创作边界。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fdcbadcc147a7346de6bac4214480dec.png

袁师永的雕漆作品《金母、木公及诸神》仅朱漆就达370多层,堆砌至22毫米的厚度。在此基础上,袁师永施开拳脚刻画了135位人物,层次错落,非常有立体感,并有景深效果;每一位人物面容、神态、服饰、动作都各具特色,无不维妙维肖、精致细腻。尤令人惊叹的是,因是神仙,袁师永在刻画衣纹时强调了其飘然欲飞的舒展感——吴带当风当如是。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b6f1c62d811e9b8fcc48ead57b2fc3bd.png

这幅作品亦表达了袁师永对于新时代雕漆创作的思考:主体创作转向人物,和北京、扬州别开风格;技艺上引入木雕手法,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

想要更全面深入了解袁师永如何破解福犀秘技吗?想知道他关于雕漆还有什么创作心得吗?东南卫视7月2日18:00《海峡艺术名家》,一起来看今人如何破解宋朝“路易威登”化妆盒之谜。

http://www.fjwyw.com/d/file/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6f3a9d240bab179cf74f505446a3a627.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代顶级奢侈品化妆盒经他之手复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