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把闽南漆艺带向了世界
“五彩斑斓的黑”什么样?看漆艺就知道。中国各个地方都保留着做漆的技艺,其中就福建作为突出。脱胎漆器、漆艺、漆画已经成为了福建的一张名片闻名全国乃至世界。老厦门人可能都知道“漆宝斋沈家”,今年2月,湖里区的非遗项目厦门漆宝斋漆艺正式被评选为省级非遗项目。作为闽南漆艺的代表,漆宝斋涉及漆艺艺术的各个门类,甚至制作许多国宾礼品。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1903/26/G1553259473058.jpeg?600x450
漆宝斋
据沈式族谱记载,明成化年间,沈氏文宣公带领族亲定居于福建泉郡武荣(今南安县),把中原的文化艺术和传统手艺带入闽南;民国初年,沈家迁至厦门,仍以漆艺为生。
漆宝斋现在的掌门人是沈锦丽,她自幼就跟随曾祖母沈林足、祖父沈渐度、父亲沈学安学艺。可漆艺的练习枯燥繁琐,年少时她其实更喜爱珠绣,她的刺绣那时也有了不小的名声。可当时很多人还是劝她应该继承家业,因为漆是最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艺术,别看漆本身是黑的,可它做出来的东西却是最为艳丽华贵的。
http://www.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1903/11/G1551327705731.jpeg?574x386
省级传承人沈锦丽在祖父沈渐度精心指导下制作漆线雕作品
沈锦丽彻底的改变,是在1992年的故宫之行后。看到故宫里大量精美别至的漆艺术品,那种与生俱来的对漆的共鸣感仿佛被激活,她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做漆,绝对不是个轻松的工作,无论作品的规格大小,工序都不会少于40步,而且漆房的高温潮湿普通人真的难以忍受。而想把这个古老的艺术带出去,更是不易。
沈锦丽觉得,必须为传统工艺找到市场,让更多人知道和接受它,才能传承。她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到北京去,让漆艺成为中国核心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经过多年研发和实践,她把民间的漆线雕和宫廷艺术相结合,研发出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的漆线雕工艺。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1903/26/G1553259473056.jpeg?600x450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1903/26/G1553259473060.jpeg?500x338
中华民族艺术珍宝馆大型漆艺壁画《华夏盛世图》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宾厅,再到人民大会堂,沈锦丽的漆宝斋创作的漆艺作品从来不缺少能拿得上台面的荣誉。2010年,沈锦丽女士收到了来自中国第一汽车红旗事业部的特别邀请,加入红旗国宾车内饰工程的研发和艺术创作。她为红旗礼宾车内设计了“上善若水”涟漪状纹饰,给人一种通透、内敛而又高贵的感觉。
http://www.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1903/11/G1551327705728.jpeg?574x386
国家体育场(鸟巢)要员接待厅漆艺壁画(喜鹊登枝),采用锦漆镶嵌磨漆画技艺
http://www.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1903/11/G1551327705727.jpeg?640x385
长春一汽红旗L5国宾车室内装饰,漆宝斋漆髹饰技艺
拿到的荣誉不少,但沈锦丽并不以为然,她还是依旧每天埋头创作。漆艺就是一种情感,代表一种永恒,代表一种传承,代表一种价值观。
现在沈锦丽研究的主要课题在传承发展,着力于文化的繁衍,探索良性传承模式。譬如,让漆艺走进艺术院校,让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漆艺作品。在沈锦丽看来,上古的漆器,中古的丝绸,下古的陶瓷,都闪耀着华夏文明;未来,有着浓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漆艺也将不断地焕发新的光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