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华丽:红木嵌银漆器工艺
红木嵌银漆器,在潍坊,是餐桌上的红木嵌银筷子、屁股底下的红木嵌银马扎。红木,当然是贵重的。银子,当然也是贵重的。但红木嵌银的筷子和马扎,都可以成为小康家庭能能承受得起日常使用的家庭物品。这又让红木嵌银漆器工艺显得如此亲民。
但这亲民的小物件代表的,其实从来都是长久的时间沉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在他们之上精工细作丝丝辉映的低调璀璨。它们身后,是同样以红木嵌银漆器工艺铸就的国家宝藏。
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黑漆描金嵌银螺钿龙纹箱就是明确运用了嵌银工艺的大漆器,高81.5cm,宽66.5cm,纵66.5cm,顶盖下设平屉,以下为插门,插门后又抽屉5具,表面用彩绘填嵌工艺塑造云龙纹饰----造型沉稳、设计实用、图案绚丽。
帝王批阅奏章的书案、妃嫔收藏珠宝的妆台、官员保护钮章的印匣、文人携带砚台的墨盒……皇家权贵的日常用品、富庶雅士的一点尊贵,都曾经是红木嵌银漆器大展拳脚的天地。
要解释其中的风格和缘由,用一个词来形容红木嵌银漆器工艺再合适不过:“低调的华丽”。
https://weifang.dzwww.com/dzwx/wxzp111/201901/W020190128563432666869.jpg
金银珠宝,虽然富贵无边,却容易带上俗气。竹木藤漆,虽然淡雅自然,又往往朴素太过。红木嵌银漆器,恰恰从两种极端中各取其长,巧妙结合。木材中比较坚硬的红木作为主体,浑然天成一种沉稳、端庄、大气;自然呈现红黑色泽的天然漆料涂抹器物表面,在加强前者特点的同时又用国漆特有的亮度结合银子的金属光泽;贵重金属中相对低调的白银丝丝片片点缀在一片暗色背景之中,对比之间又充满和谐,形成恰到好处的比例和图案。
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制作费时耗力,使用历久弥新。
木材硬度越高越耐用,但硬度更高也就意味着加工更难;镶嵌工艺也不是没有替代和加速方法,但效率提高的代价是不够精细、结合欠密、容易脱落;生漆耐用耐热、防腐绝缘、光泽典雅,但干燥(固化)速度慢,必须多次涂抹、每次涂抹之间长时间等待(其干燥)。
好东西值得等待、好东西值得投入精力。制作费时耗力,使用历久弥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前者才能成就后者,后者又反过来印证前者的价值。红木嵌银漆器工艺品正是如此。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工艺历史悠久,明代中叶就有有许多民间艺人从事家庭作坊式手工艺生产。到清代,嵌银业已经是其中主要行业之一。烟具、中西文具、挂屏摆件、手杖等嵌银物件广受欢迎,嵌银作坊生意好到在济南、南京、北京等地开设分销店,优品融金、银、木、漆为一体,嵌丝牢固,古雅大方。1915年巴拿马举行国际博览会,潍坊民间艺人制作的炕屏“西湖十景”参展,受到中外工艺美术家的高度评价,被授予最优等奖。
新中国建立之后,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工艺得到新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技艺特点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时代需求。今天,潍坊鸢都嵌银厂红木嵌银漆器工艺掌握国家级传统技艺,所有工序全部沿用原始工艺,认真按照各工艺流程手工制作,近年来多次受邀受托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室设、玉泉山、故宫博物馆、京西宾馆等设计、制作、维修红木嵌银器具,产品种类齐全,款式多样,更以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创建了潍坊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在生产和展示中,用最具活力和持久性的方式保护和传承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