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脱胎漆器的基本介绍
宜春脱胎漆器的基本介绍宜春脱胎漆器是一种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原产地在宜春市袁州区,由于其地处赣西北丘陵地带,属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覆盖广,树木茂密,这为宜春脱胎漆器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宜春漆器创始于东汉时期,距今至少也有1700多年历史。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部,自古以来以盛产夏布、花爆、漆器而闻名。宜春脱胎漆器造 型美观,轻巧玲珑,色泽明丽,光亮如镜,不怕水浸;耐温、耐酸、耐碱、耐腐蚀; 使用时间愈久,光泽愈发光亮。
宜春脱胎漆器的生产纯属手工操作,先制成模型,再以棉布、绸布、夏布裱在模型 上,涂上调配好的液漆,待阴干后脱下内胎,然后填灰、上漆,再进行打磨、推光、 装饰,前后是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制成。当下,宜春市漆器厂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工 艺的基础上,将漆器、瓷器、铜器、银器、玉器、景泰蓝等制作工艺熔于一炉,并 采用金银镶嵌、刻漆、雕填、彩金花、磨漆画、“赤宝沙”、“绿宝沙”等多种加工技 法,生产出的脱胎漆器各呈异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传统的宜春脱胎漆器产品有200多种,分为八大类,即盘盒类、瓶类、雕塑类、仿古类、手杖类、宗教用具类、动物类、寿星观音类,都是极具民族特色产品。近些年又开发了挂屏、漆画等,形成了实用、包装、装饰三大系列,共68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工艺美术大师杨增彦,技师熊礼勇、刘友发等人的作品先后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和国外展出,获得广泛赞赏。
宜春脱胎漆器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6月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春市袁州区政府为了使这一技艺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制定多项保护措施,设置了制作传习所,聘请4名老艺人为传授老师,培训宜春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工人;重奖传承人,在第五代传承人刘友发的带动下,有一批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加入到学习制作队伍中;还定期举办“宜春脱胎漆器”精品展,借助政府举办的“宜春月亮文化节”之机,把产品作为本地的特色商品,精心组织一批高质量产品打入国外市场。从而大力弘扬了宜春脱胎漆器文化,使作为“宜春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得以不断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