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朱沁觞 流金溢彩——中国各地漆器盘点(二)
前言中国漆器工艺品种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不胜枚举。不同地区的漆器工艺在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开出了不一样的绚烂花朵。技艺、器型、纹样,各个地方的漆器品种在不同方面一展所长,不断创新,使中国漆器品种不断丰富,技艺不断进步。
小编以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对中国漆器品种进行归类,并分别盘点。上一期看过了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的主要漆器工艺,第二期我们来看看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也是七大地理分区中,漆器工艺最为发达的一个地区。
华东地区·漆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f0e968ce69f44289402ad42659310ef~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7IBMNtIv2l%2FxQmd%2FyDwFGIl6RFM%3D
福建脱胎漆器
在我国七个地理分区中,华东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特产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目前有最多地方漆器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区域,共8项。江苏1项:扬州漆器髹饰技艺(2006第一批);浙江2项: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2006年第一批)、宁波泥金彩漆(2011第三批);福建2项: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2006第一批)、厦门漆线雕技艺(2006第一批);安徽1项:徽州漆器髹饰技艺(2008第二批);山东1项:潍坊嵌银髹漆技艺(2011第三批);江西1项: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2011第三批)。
江苏
江苏省只有一项漆器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的气候符合中国大漆涂刷和干燥的条件,为扬州漆器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到汉代已十分成熟。扬州市郊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件。唐代,扬州漆器被列为贡品,同时也出口外销。鉴真东渡时,曾携带几十件扬州漆器回日本。明清时期,扬州已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皇室曾大量征调扬州工匠入京,为宫廷制作漆器。
有别于大部分地区漆器单一品种突出发展的特点,扬州漆器技艺齐全,品种丰富,包括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九大门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331a7550d1f4c85b6b0f777ebf119a4~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nXCgkYJE1HYmxq%2BLtbQsAj%2BeNTE%3D
点螺楠木雕《峡趣》漆砂砚 扬州漆器厂
这些异彩纷呈的漆器品种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出来的。汉代常见于彩绘漆器;唐代,扬州的脱胎干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已相当成熟;明清时期,扬州漆艺臻于鼎盛,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等品种声名远播,形成特有的地方风格。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588df1ca9a24daf9424018699f94333~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Lbu1%2Bx3TIzPcU5ggQFBwbXVDBn8%3D
《松龄鹤寿》 骨石镶嵌 扬州漆器厂
浙江
浙江省有两项漆器工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分别是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宁波泥金彩漆,都是在地方特色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属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的天台县,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山漆、苎麻、香樟等干漆夹苎技艺所需的天然原材料。
这项技艺主要被应用于佛像的制作,佛像也是其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与天台山佛教的高度发展息息相关。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发源地,以日本和尚鉴真为代表的国内外求法者不断慕名而来。
因此,寺庙对佛像神像的大量需求为夹纻造像工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以干漆夹苎制作的佛像经久不腐,还能保持木雕的细腻线条,使佛像造型更具有神韵。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2cf3bb7148a4d39b75b6b8974f8e6ed~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2B5AOYwe39ImpYKTLqQjHHd7AQmA%3D
洛阳白马寺藏干漆夹苎十八尊者像之一
早在东晋时期,史上著名雕塑家戴逵(336-396)父子就在天台山一带,将民间流传的"干漆夹苎法"工艺用于寺院的佛像制作,制成木雕"干漆夹苎"佛像。
到唐朝,台州开元寺思托和尚跟随鉴真东渡日本,把天台干漆夹苎技艺带到日本。鉴真圆寂后,思托以干漆夹苎技艺制作鉴真坐像,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
但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苎技术也逐渐衰败,几近失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e644882c3e8b463cbca96b4532662d96~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rc3RVJUdpKmz8FWchLThehatiP8%3D
干漆夹苎鉴真坐像 日本唐招提寺藏
宁波泥金彩漆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明清之际到达鼎盛,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泥金彩漆与宁波地区的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最具特色的作品便是女子嫁妆。
相传,南宋高祖赵构被金兵追杀时,逃到宁波一带,得到当地村姑相救躲过一劫。事后赵构寻此女子不到,便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意思是浙东女子出嫁那日,可享受公主或娘娘出嫁时的排场。此后,江浙一带便有了嫁女“十里红妆”的习俗。
在这“十里红妆”之中,“涂朱贴金”的宁波泥金彩漆可谓极尽奢华,制品大及眠床、橱柜等内房家具,小至提桶、果盒、帽桶等生活用具,是江浙富庶商贾彰显家族财富的窗口。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aa3fce8935a42f686b1ad550a1a78b2~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EONRr82kn5rKcU7nFoOsi084ZRM%3D
宁波泥金彩漆
福建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由清乾隆年间的漆艺名匠沈绍安始创始。沈绍安在修补古代门匾时,注意到内心木头已经腐朽,而它用夏布(纪麻布)涂抹生漆的表层却完好无损,几番研究后,沈绍安在传统“夹纱胎”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脱胎髹饰技艺。
脱胎漆器采用布坯或木坯,经上灰、打磨、操饰、黑推光、色推光等工序后,再用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台花嵌螺钿等技法加以装饰。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其与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最大不同在于“脱胎”这一步骤,天台山干漆夹苎制作仍保留有木胎,而福州脱胎漆器则将胎体掏空,仅靠麻布成型,故而极轻。
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如果按照传统的手法,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漆器完成,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除了工艺复杂外,这种漆器的制作和阴干也很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3b67ff38bae45e0a655032bdfec19c2~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orWt%2FXkBcoSsF3L2eVoFII6EVVk%3D
脱胎漆桃盘 上海博物馆藏
可以说,福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具有“圆雕”艺术特点,相比之下,福建另一项漆器工艺——厦门漆线雕技艺则具有“浮雕”艺术特点。
它以陈年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状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厦门漆线雕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主要被应用于佛像装饰,其发展与厦门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发展到当代,漆线雕艺人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漆线雕从佛教装饰中剥离出来,开始制作独立的装饰艺术品。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1a27656fb0842c583bb7496666a7946~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iBfxysNE6G8z3ReMLaS4iEKdpVo%3D
漆线雕工艺品
安徽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发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时,徽州螺甸漆器技艺已相当成熟,并被誉为“宋嵌”。明清以后,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镶嵌等漆器技艺全面发展,蔚为大观。
在徽州漆器众多漆器品种之中,以菠萝漆(犀皮漆)最为独特,最具代表性。南宋时,徽州菠萝漆产品就曾被用作贡器。效果类似于犀牛皮、虎皮,所以也被称作“犀皮漆”或“虎皮漆”。菠萝漆的花纹由不同的颜色的漆层构成,富有变化,漫无定律,自由灵动,如色彩在水中流动的定格。
菠萝漆曾因战火一度失传,直至1978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据其父祖传的漆器技艺,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经验,经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与古无异的菠萝漆器产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271dc0871d4416e8af9cac64e680c07~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n3xAh5K9Ga90Rx5gn75aR%2F9mKjo%3D
菠萝漆局部纹理
除技艺发展外,徽州漆器的另一重要成就是——《髹饰录》一书,这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工专著。由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总结漆器制作经验后著成。此书还远传日本,对日本的民间手工艺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4a2f53247524227afc65702e4dbb0dd~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jBYAA%2Fn13jtVElj%2FeYMeSyxDq5c%3D
《髹饰录》
山东
山东漆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先秦时期山东地区的漆器工艺已较为发达。《尚书全解》提到:“兖州之地(今山东)宜漆林”,可见古时山东地区的漆树资源十分丰富。
但山东最为知名的漆器品种——潍坊嵌银漆器,其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其发明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形成受到错金银工艺的影响,以红木为材,刻出纹样后,镶嵌以金银丝,再打磨上漆。嵌银漆器的纹样具有中国画白描技法的艺术效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696ef2e020646fa9479b106acabc008~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msw4qyanQzXZvraLoEtGHDbQu9E%3D
镶嵌银丝
江西
战国时期江西属于楚国管辖,楚国漆器盛行,江西的漆器工艺自然也得到很好的发展。鄱阳的漆工技艺大约可以追溯到宋代,此后历代传承,到晚清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
鄱阳脱胎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的工艺大同小异,但在制模技术上却有其独特之处。鄱阳漆器运用硫磺底胎成型技艺,即使用硫磺制模底胎,固体硫磺融化铸成阴模,或者注入做好的阴模里倒成阳模,胎体成型后轻敲胎面,就可以击碎里面的硫磺使之脱落。这种方法使底胎一次成型,布胎也没有接缝,整体平整光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bfc03790463482ab39723e5f68ea5b6~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WMl-S6rOW3pee-juiJuuacr-eglOeptumZog==.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091671&x-signature=JUUtrjMZGdEp6QJ0SUyTa1CUBqM%3D
鄱阳脱胎漆器
-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