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语漆缘 发表于 2023-8-31 23:16:23

传承 | 雕漆传承人马宁谈雕漆色彩之美

编者按 | Editor's Note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于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成果等知之甚少。中国色彩事业若想在世界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地研究、推介、传承和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色彩文化,就成为是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色彩学术研究机构,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官方公众号(BIFTcolor)对此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应用成果、专业活动等予以及时报道,推动国内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7-2020年期间,色彩中心在崔唯教授的主持下,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地区传统色彩体系、数据库建构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并且从“三重证据(文献+实物+专家)法”的角度对课题开展了全面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实物调研基础上,两年以来先后走访了30多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传承人或领军者等。本刊陆续将会对此课题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系列报道,本文主要是课题组对“燕京八绝”中雕漆传承人马宁先生及其工作室进行色彩专访的主题性报道。
http://spider.ws.126.net/bca82a6e6cac0773f77be8f6cbf9751a.gif专题 | report |报道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72289e58eb39f2689feca4ccc725bce5.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专访报道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4704c0238e196f3e0052318c9daca9f3.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雕漆传人——马宁课题组:马总,您好。为了完成好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承担的《北京地区传统色彩文化、数据库建构及其应用设计研究》任务,针对当中的四大研究领域之一的“燕京八绝”研究内容我们近两年陆续完成了大部分的实物调研、专家访谈和文献整理工作。雕漆的色彩有它的特殊性,此次专访希望您能够谈谈自己对这门艺术的色彩见解,同时也为该领域课题研究过程遇到的诸多问题加以专业解读。由于我们不是雕漆行当的,所以有些问题难免会显得不够专业,望指教。马宁:首先,我非常支持这件有意义的色彩课题研究工作。但是有一个问题,在古代的时候,是矿物质颜色,植物颜色是没法入漆的,而今天有些属于金属类矿物颜色的化合颜料也可以入漆了,但前提必须是金属类,比如说二氧化汞,可以替代天然的朱砂。因为朱砂已经使用不起了。二氧化汞的色粉相对是稳定一点,还有就是,雕漆颜色多少都会有一定的色差值。课题组:目前雕漆行业使用的漆色,是用传统的矿物颜料?还是化工颜料?马宁:肯定是传统的矿物原料,例如这幅作品(办公室里一幅雕漆器皿)就是用中铬黄和石黄按一定比例配比的,摒弃化工颜料也不太合。化工颜料和漆酶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是不稳定的,所以必须要反复的尝试,有的东西需要反色的过程,有的甚至需要几年,最终才能够呈现出想要的色彩效果。而且这几年中,还要控制光照、温湿等。有点像水粉画,画前画后颜色不一样。漆色是做的是时候是暗色度,放置之后会变成明色度。生漆接触紫外线之后,会渐渐的往透明走。以前透明漆是在太阳底下晒的,现在是室内烤灯,同时翻搅出来的,加快它的明色度。课题组:在您了解的范围内,有人或机构做过雕漆的标准色样吗?马宁:有想做的,但是没有做出来的。课题组:我们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目前对雕漆历史也进行了初步梳理。就考古而言,7000多年前的朱漆木碗就开启漆艺的历史了吗?马宁:应该是有8000多年历史,因为去年跨湖桥发现了楚文化的漆弓,碳十四测试为是8000。课题组:是否可以说,从8000年前到解放以后,雕漆行业做的是传统的颜色,而以后则开始使用化工漆料?马宁:实际上,我觉的您的节点应该改在改革开放前。漆色历史发展,基本上秦汉时期是以黑、红为主,加以一些镶嵌的颜色,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调色,都是矿物质颜料。最早用红色的原因是中原地区最适合研磨的矿物质是朱砂,宋代开始有一些彩绘漆了。就雕漆来说,真正的彩漆是明代开始的,并有了这个剔彩这个雕漆品种。像明代很著名的高枝双鹂图大捧盒,就是用了黄、绿、蓝、朱红、赭石等六、七种的颜色。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磨技术改善,矿石粉能打到足够细腻。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用科技手段了,现在虽然调不出油画那么多颜色,但是基本十二、二十四色都能弄出来。现在的研磨技术包括颜料,以前使用的蓝是钴蓝,或者苏麻离青,现在可打碎蓝的品种太多了,可以有不同色度的蓝。这几年,殷秀云大师尝试做了一件白漆的作品,技术难度很大。按传统色来讲是做不到的,今天却能够实现了。同样是矿物颜料,能粉碎的很精细。以前粉碎技术达不到,没办法研磨。这个节点前的色系是可以根据工笔重彩的颜色走的,工笔重彩大多数采用的是矿物颜料。课题组:您说的去年最新考古发现的这个漆艺产生的时间节点又将其历史向后延伸了1000多年。您同意雕漆主要是红、黑、黄、绿四大漆色的说法吗?马宁:基本上是这四大色。此外,传统的还有蓝色、赭石等也有,但是应用的比较少,就像明永乐的剔彩高枝双鹂图捧盒,那里面的颜色就很多。但主要颜色就是这四种,其它的很少。课题组:朱漆中为何会有深浅浓淡方面的颜色差别,甚至还会色差很大?马宁:朱砂料会来自于不同的地区,这就会有色差,因此说是材质决定的。而且在工艺上也有区别,会影响颜色。宫廷中不同的器皿也是配合不同的环境使用。专供皇上和皇后的以及妃子的用的配比料不完全一样。在朱砂和银朱的配比上会有一定的区别,导致颜色有一定的差异。课题组:在雕漆中,有些是单色的,但也有是有几个颜色相互搭配而成的构成形式,如最常见就是红漆与黑漆的组合。其中,“剔彩”应用的颜色最丰富的,这些色彩的组合有哪些特定的规律和特点?马宁:配色规律主要是根据它的图案配色。如果有花有有叶,那肯定绿的在叶子上,花这层肯定是红的,花蕊层是黄色。剔彩是两种做法的,一种是常规称为的横剔彩,刷漆的时候算计好每一层是什么颜色?正好剔到那层是那个颜色,还有一种是行业内称为竖剔彩,也叫雕填工艺。就是把这个地方整个给挖起来,再重新刷上这个颜色漆,再雕,不同的做法,呈现的效果不一样,颜色会有互补色影响,它是根据这个出这个效果。一般情况下,剔彩都是地子漆的颜色会比面层漆的颜色深,不光是稳,还跟雕刻有关系,这个东西还只有在大件活特别明显。课题组:雕漆是漆艺的一个分支,漆艺里面还有一个金漆镶嵌,您认为二者是什么关系?
马宁:实际这样,中国现存的漆工艺技法有十四种之多,它分为三个类别,彩绘类、镶嵌类、雕刻类。雕漆毫无疑问是属于雕刻类的。严格来讲,金漆镶嵌不属于技法,属于类别的总称。造办处,金漆镶嵌主要是用于彩绘和修复,所以它里边既有嵌活也有修活。金漆镶嵌在十四类技法中包含的有平金开黑、平金开彩、戗金雕填、螺钿平螺,这些都是在金漆镶嵌的范围里,它涵盖了很多种技法。课题组:在二者使用漆的工艺、原料是一样的吗?马宁:原料是一样的,但是使用法是不一样的。课题组:传统和现代漆色的名称有什么差别?马宁:这个色名,还得回头给您准确的定一下,因为工匠里还分为设计的和制作的,叫法不一样,同样的东西,对于工匠和设计人员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是两个叫法。课题组:一般雕漆里主要有哪些常见的色名?马宁:常规的有朱砂红、银朱红,这两种说法。因为朱砂红偏稳一点的大红,银朱红发亮红色,有点朱红的那种感觉,还有老漆红和亮红。老漆红是工匠做旧的结果,会掺一些氧化铁之类的成分,会有古老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是烤漆红,漆自然干好理解,为了加速干,就烤一下,烤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出现问题,火大了会没稳,没稳之后的红会出现枣红,发棕的一个颜色,如果用油重新去推磨它,出来的颜色也很好看,烤漆红就是属于特例,它最不好控制的。但是这几种红对应到色卡上,还得再推敲一下。课题组:您说的色名是历史上一脉相传下来的吗?马宁:是属于工匠的口传说法。是不是历史都这么叫就不确定了?这个得查文献,工匠这个口传的东西要不是记录在案没法肯定的。课题组:绿漆中,都有什么色名叫法?马宁:比如说,有浅草绿或者老绿。一加“老”字就是仿旧的,深的颜色意思。这个“老”字属于工匠干活时候的口头语的词,调老色。课题组:剔犀工艺跟它们不太一样?马宁:剔犀是红黑漆交替刷,最早的是漆红和漆黑,但是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剔犀在唐宋就开始有了,很著名的“张成盒”是最典型的剔犀,它是靠固有色来区别的,剔犀如果黑漆刷的厚,红漆刷的薄,会出现缠丝玛瑙那种感觉。表面上可以是红,也可以是黑,基本是红、黑两色。纹路的规律是根据设计去走的。课题组:朱漆是越老越亮,人触摸也会越来越亮,有时间度吗?大概几百年后会不会就暗淡了?马宁:其实不会,颜色鲜艳反而是明清的皇家造办处出来的更鲜艳。进入民国之后,离咱们年代近的,颜色就没那么鲜艳,主要是与使用的材料有关。因为最早皇家造办处是不惜工本,就是纯银朱,纯朱砂入漆。到了民间只要是红色都往里用。近10年来,中国所有雕漆都不用朱砂了,全都是用银朱来替代,现在能用的起银朱的也不多了,政府不让生产,因为需要开矿,要做成粉状会有污染。时间节点节在哪个时候,全国大家都使用那个东西,到今天来讲有使的,有不使的,使用的也有使百分之多少的,在不同的器物上使用的是不一样的,在茶具上,是要入嘴的使这好的药用的银朱去弄,要是家具上用可以降低银朱的等级,因为不影响健康,替代的东西现在就是油红、氧化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肯定是通过化学出来的,但是也不会影响到这个漆色,它封到这个漆里面就已经很稳定了。用的这个氧化汞,是以前做红药水的,对人体本身没有特别的伤害,所以不影响安全性。课题组:这个色彩效果和银朱、朱砂一样吗?马宁:它就需要重新的配比量了,也能达到大同小异,价格也不便宜,只是能够买到。课题组:绿漆是用石绿调制而成的吗?马宁:一般绿漆不是用的石绿,石绿是松石粉,松石粉打出来以后偏浅,用的是孔雀石。而黑漆一般是使用石墨作为颜料。你们看,这是一桶漆,在这上面会呈现出两种色彩。跟纹理也有关系,表皮这层雕刻少,一直在空气当中接触会先变红,随着往下走,开开了就会氧化,氧化的慢就会出现两种颜色。16-20层堆起1毫米,加上锦纹之后,锦纹显得深。现在还没干透,等完全晾完之后会比这个亮一个色段。另一个使用的是油红和银朱的配比,油红就属于氧化汞。纹路有这个去光感。雕刻类呈现颜色的另一个因素是跟雕刻手法有关系,不是靠颜色本身的变化,尤其带有锦纹的时候,不同的角度看出来的色彩是完全不一样的。课题组:不同的工艺处理能增加色彩的层次。同一种漆色,只是因为高低错落、疏密迥异使它呈现不同的色彩,所以说,这也是雕漆艺术的一个特性。马宁:这个时间越长越红,因为自然的漆是发黑,随着时间的长跟紫外线的接触,黑的物质会去掉,往透明走,本色越透明,红色反出来的越明显。所以,时间越长越红。课题组:主要色漆都有哪些特定的象征含义?马宁:以传统的四个色漆来讲,红漆在中国红的吉祥寓意是比较多的,黑色一直代表的是高贵、沉稳。从五行学说来讲,黑色为玄色,主水。北京从明成祖定都开始,北京在历史上是缺水的城市。故宫的御花园里分第一个对着的天一门,里面贡的是玄武大帝,天一生水,黑色在这里头更多的起到这个作用;黄色,过去为皇家专有色。在雕漆历史上,黄色是最难调的颜色。今天有中铬黄去配,历史上只能是石黄粉,中国颜料最亮的黄是藤黄,但它是植物的用不了。能用的就是石黄粉,而雌黄、雄黄起到辅助的作用。雌黄、雄黄是极为不稳定的,使用不好就变成砒霜了,出色不稳定,所以黄不好调色;绿色属于穿插调配,民间彩绘漆器,绿色和红色应用的比较多,民间彩绘漆的红色和皇家雕漆的红色不一样,原料不一样,皇家朱砂里一定要配比银朱来使用。很多人认为,朱砂就是纯朱砂,其实不然,纯朱砂入漆干燥的快,会很硬不好雕,当纯朱砂和银朱按一定比例调配的时候,它才可以去好雕。除了这两种,朱磦也可以使用,起到辅助性使用。课题组:感谢您的对雕漆色彩等的专业解读,希望在此领域的深入合作。马宁:感谢崔教授和课题组为中国,特别是北京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的探索性工作,作为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我会从雕漆角度对此课题予以大力配合。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b7758fc1adb35109f5ffd890c6b1e394.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马宁简介马 宁,北京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目前北京最年轻的雕漆技艺传承人。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7892164ab99dfc950339128993163ef4.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7b156b611c00a88caee619f102025ef4.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马宁雕漆作品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ef679172367f2c191deef6f64c1bb6c6.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雕漆简介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cc2ce664cbd8708762ba5b5af19d29f5.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明代漆器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2c0e45ff47b33ff81a98d3e6965dda46.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清乾隆 剔红玉兔纹盘
雕漆工艺的制作,除去主要原料大漆外,桐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桐油,是从油桐树的果实中压榨出来的植物油,色透明微黄,主要用来涂饰木器胎体,目的是防止潮湿之气侵入木料内部,充当隔离剂;生桐油还用来配制其它的漆料、油料;在雕漆中主要用来配制罩漆。各色颜料:雕漆漆器的色调,是有一定的传统习惯,雕漆的颜色,是由于在大漆中加入了不同的颜色。雕漆的传统颜色是红、黑、黄、绿,最常用为红色。但由于颜色用量的不同,各种颜料的配比也有差别。一般包括下列颜料:银朱、天然朱砂、丹红、绛矾、石黄、汉沙黄、钛青蓝、靛华、钛白粉、石青、石绿、漆绿、钛绿、烟煤等。雕漆工艺复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品种。剔红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百道,然后在漆的厚层上雕刻花纹。剔黑、剔黄、剔绿等技法与之相同,只是漆色不同。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8c05b58b0ab3e467219a12efffbb924b.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剔黄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ea8730423e0fd74025790eee3ca2a5b0.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剔绿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f65ce65bec00369c391a5eeaefc164b2.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剔黑
剔彩为雕漆的一种,亦以漆层雕刻,但技法与剔红等完全不同。剔彩有"重色雕漆"和"堆色雕漆"之分。"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色"。重色雕漆是在器物胎骨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根据图案色调的要求,需要哪种颜色,就将其以上的颜色剔掉,露出所需色漆,并在其上剔刻花纹,故又谓之"雕彩漆"。"堆色雕漆"是用局部填漆的方法,即先涂一种色漆至一定的厚度,再根据图案的要求 将需配色的花纹轮廓内的原漆层剔掉,填上所需的色漆,再剔刻花纹的细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 | 雕漆传承人马宁谈雕漆色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