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漆艺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色
154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ZHONGHUAWENHUALUNTAN【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东阳江漆艺各个历史时期的产品类别、工艺特点和艺术特色做一梳理。详细论述了阳江漆艺产品类型从明清至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胎质材料、髹饰技法、色彩、髹饰图案的发展演变。【关键词】 阳江漆艺;磨漆画;皮胎纸胎【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5)07-0154-4〔作者简介〕李维贤,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642。中国漆器发展到明清,已经是技艺成熟、流派纷呈。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广东阳江漆器,则以实用性为特色,这在当时装饰繁盛的漆器界,可谓独树一帜。经过清、民国时期的发展,阳江漆器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达到鼎盛;历经20世纪90年代的衰落之后,到21世纪初基本演化为纯装饰性的漆画类作品。本文以时间为序,分析、总结阳江漆器各个历史时期的产品类别、材质特点、髹饰工艺和艺术特色。一、明清时期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1〕 ,清朝是其成长期,当时的产品基本上只有漆皮箱和漆皮枕两种。其制作过程是:以牛皮、杉木、白藤等材料制成皮胎或皮/木混合胎的箱体或枕头,再素髹而成,并无其他装饰。产品造型规整,色泽光润,风格朴实无华。当时的代表性厂家是乾隆年间开业的“老义和漆作店”。清朝阳江漆器色彩主要有红色和黑色。较为特殊的是,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喜庆多用红色的风习不同,阳江人也用黑色的漆皮箱、漆皮枕作为婚嫁、庆寿的贺礼,寓意夫妻感情“如胶似漆”,祝愿老人黑发常生,岁岁不老,正如诗云:“赠君珍重载衣裳,定造成双黑漆箱。从此黑头人不老,相投胶漆两情长”〔2〕 。清朝阳江漆器用料精良,工艺精到,品质优良。发展到清末,已成为当时的著名产品,畅销国内外,有些国家还在阳江设立商行,专事采购〔3〕 。明清时期开始生产的漆皮箱、漆皮枕,造型方正,色彩单纯,而且轻巧、坚实、耐用,因此一直是阳江漆器的代表性传统产品,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有生产。漆皮箱的密封性极佳,据传清道光年间,曾有外国商人购买阳江漆皮箱承装贵重物品海运回国,路遇风暴船沉。数月后,皮箱被打捞上来,因为漆皮箱良好的密封性,打开箱后发现箱内滴水未进,物品完好无损。〔4〕 阳江漆皮箱还具有良好的防虫、防潮功能,很适合用于贮藏衣物、字画、名贵广东阳江漆艺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色◎ 李维贤〔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76003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3640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