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誉满楼 奈何匠人心惆愁|“丝途·昂扬”相遇“国漆之乡”
11月2日至5日,“丝途·昂扬”大型文化交流考察队抵达了“古彝圣地”——贵州省大方县。大方蕴珍藏奇,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荡起虎斑色,担起钓鱼钩。”贵州省大方县位于黔西北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黔西高原与黔中山原过渡地带,素有“国漆之乡”之美称,栽培漆树的历史,距今已1000多年。作为贵州三大宝之一的大方漆器,曾名噪一时,几百年来创造了无数辉煌,它是贵州最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fa12711d2d949ae847983434f92e14d~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iqvmmzivyVDgISkFdIjdVGQE4ew%3D
奢香博物馆陈列的漆器
大方的漆器之所以能占据贵州三宝名列,与它取之于方的原材料脱不了关系。“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到:“彝族是首先将漆器运用到生活中的。从历史上可溯到东汉年间,彝族同胞发现这个漆干透以后,有其它任何涂料没法达到的功能,比如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防腐等这些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彝族匠人们就逐渐把它完善,不仅考虑它的防腐性,做一般的涂层来用,还把它用于工艺品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6ee4cc68bcf494e9631f65bbaafe693~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zfPRN55us0zZ6zN77XGQqkag2%2B8%3D
上树割漆
“丝途·昂扬”考察队初识大方漆器,其优雅逼真的图案,古朴简单的造型和光彩照人的漆色,无不让队员们为之沉寂与惊叹。大方漆器早在1700年前的蜀汉时期,就已经和金银成为财富的象征。后来,大方县境民间髹漆艺人在革器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了一套更能体现器皿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的皮胎漆器制作工艺。到明洪武年间制作技艺已基本成熟,距今已有600年的厚重历史。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9b1489d696c4eedb1d73cf75787d756~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xtMYQgUFJOeEFhPKxvYbuOAhmlg%3D
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工艺制品厂制作的皮胎漆器
高光友与漆器的情缘起于1985年,“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父母说过大方漆器,但没见过,很神秘。我家房前房后都是漆树,经常看父亲做烟盒,加上我喜欢绘画,在1985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我经常参加大方举办的文化培训,主要做农民画的创作。但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对大方漆器抱着一种崇敬。”当时的大方国营漆器厂门槛较高,高光友苦于没有机会进去学习。但爱学的人一定不会被辜负,高光友在一位美术老师的引荐下进入大方国营漆器厂上班。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师傅教会他漆怎么用,漆在工艺品中又该怎么用。就这样,三十多年来,高光友一直在自己三寸天堂里坚持着师傅教给他的漆器技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6e6c904585324aa79e5bf78d45a62323~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KT%2B7BsIx97H5p8U2k%2BCBiU5KFi4%3D
漆画工艺环节-磨显
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方漆器既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不少坎坷。在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达到了繁盛时期,各类漆器作坊达数十家,从南到北形成了“漆器一条街”。但到了新世纪之后,国营漆器厂因为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浪潮,渐渐失去了生产和发展的动力。高光友回忆起当时窘迫的境况时,说到:“当时的环境,迫于家庭负担,就我一个人挣工资,我爱人带着两个小孩到街上去卖鸡蛋,补贴家用,一直支持我。面临这样的问题和压力,我有动摇过。”高光友的朋友也劝他放弃漆器,改行做点别的。“当时我还年轻,听到这些话也很矛盾,但我还是决定坚持下去,不只是因为我喜欢,还因为它是我们彝族人的传统文化,它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市场价值。” 高光友不仅自己深爱着漆器,也尽可能的影响家人接受并喜欢漆器。“传承,首先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自己家人都不喜欢,怎么影响其他人,更别谈发扬光大,所以我从自己家人先做起,然后不断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高光友的儿子高焱说到他与漆器的故事时说,“我和哥哥从小在漆器厂长大,对父亲的工作很不理解,有时候叫他吃饭不理,叫他陪伴也无法达成,因为他都很沉醉在自己的创作里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人的陪伴,奈何当时的家庭原因,高光友无暇顾及。“当时特别羡慕别人的家庭,就连家长会,我爸爸都没怎么去过,因为他没时间。他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坐在凳子上做漆艺,只有上厕所和吃饭的时候起来一下。”高焱如是说。他看到爸爸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枯燥无味,少年的他在心底告诉以后肯定不从事这个工作。
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高焱最终还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其实,我真正对漆器产生兴趣是在上大学时期,那时历史课上,了解到一些传统文化,眼界也开阔了,终于意识到家里在做的就是真正传统文化。那时开始有媒体来到家里采访,更加感觉到大方原来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而且就在我身边。”随着不断了解与挖掘漆器的魅力,高焱也爱上了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f2afa15467747db8eea775e78668c66~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P4lXiAAZZ9ntR5ZtwVrfcNlogjE%3D
高光友指导儿子高焱磨显
“朱红推光似珊瑚,黑漆推光如墨玉”。漆器是漆的艺术,漆器的设计要求材料、造型、装饰三者的统一。大方漆器选料精良,采用皮胎和布胎,需经过五十多道工序、八十二道生产环节才得以完成。时间在高光友这里仿佛停滞不前,在孤独的漆器世界里,唯一使他停驻目光的也只有手上那支镌刻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72cce5e01b24b83b43472f391a7b242~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4KFvfldSTA6t3M3iR48D2pqs8KE%3D
高光友正在描金填彩
2013年,为了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光友带领儿子与徒弟们成立了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工艺制品厂,这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但漆器的传承和发展不只是需要物理上的空间,更需要新生代力量的延续。高光友告诉我们,“现在大方最缺就是漆器人,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来吸引年轻人,特别是热爱传统工艺的年轻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4d96dda08004129a09b62e9c27c07d7~tplv-tt-origin-asy1:5aS05p2hQOS4nemAlOaYguaJrA==.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94167267&x-signature=djwEtv45WvmZv808poGRwRfM19U%3D
高光友指导徒弟们蛋壳镶嵌技法
据悉,“丝途·昂扬”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主办,新华网整体运营,上汽大众全球合作,今日头条深度合作,清博大数据、微博动漫、人民画报等平台分别助阵,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传播平台强强联合,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以10辆上汽大众“途昂”组成的车队为载体,从敦煌出发,历时两个月,跨越东亚、东南亚一万多公里,以丝绸之路为桥梁,用丰富多元的文化符号,展现丝路的壮美,让世界了解丝路,共享丝绸之路新辉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