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髹饰录》的徽州髹饰技法研究
第 24 卷 第 4 期 2022 年 8 月滁 州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CHUZHOUUNIVERSITYVol.24No.4 Aug.2022 基于《髹饰录》的徽州髹饰技法研究陈厚娟,陈文苑摘要:《髹饰录》是明代徽州人黄大成著述的一部有关传统髹饰技法的专著,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古代漆工艺书籍。借助《髹饰录》相关记载,分析徽州漆器髹饰五大技法的工艺流程,梳理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的技法门类与发展特点 . 通过“利用第一,楷法第二”的髹饰工则,进而了解徽州漆工的髹饰理念,从而促使人们对当时徽州髹饰工艺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有更深了解,有利于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在中国漆艺发展传承脉络中地位的确立。基于《髹饰录》的徽州漆器髹饰技法研究,对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徽州传统髹饰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徽州;髹饰技法;《髹饰录》中图分类号:J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794 ( 2022 ) 04-0036-06作者简介:陈厚娟,黄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徽州传统髹饰技艺;陈文苑,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传统工艺(安徽 黄山 245041 )。基金项目: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类重点科研项目“《髹饰录》解说研究”(2021xhwh002 );安徽省社科联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徽州三雕’文化基因识别与萃取”(2021CX153 )收稿日期:2022-02-15髹即为用漆涂在器物上,髹饰技艺是我国古代一种以漆漆物的传统工艺,是我国一项特色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在中国传统漆艺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仅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深厚、艺术价值极高。 2008 年,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对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为其保护与传承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现实情况下,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仍旧面临着重重传承困境 。因此,针对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的研究非常必要。《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关于古代传统漆工的专著,完整且丰富纪录了传统漆器工艺,并且其中蕴含深厚的工匠精神,也为后世漆艺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紧紧围绕《髹饰录》,深入研究徽州漆器髹饰技法,对于推动传统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发展,实现创新性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一、《髹饰录》与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一)《髹饰录》概述《髹饰录》成书于明代隆庆年间,由新安漆工黄成著作而成。
天启年间,嘉兴漆工杨明为《髹饰录》作序,并对原文进行了逐条加注。现存《髹饰录》是唯一一部中国古代漆艺专著,书中基本涵盖了今天髹饰技艺的全部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髹饰录》是今天中国乃至东亚漆艺发展的先导。《髹饰录》在明代诞生于徽州,绝非偶然,它的存在足以证明明代徽州漆艺的繁荣昌盛。《髹饰录》分乾、坤两集,《乾集》又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记载漆器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第二章对髹饰工则进行阐述,并对漆器装饰中可能发生的失误进行了列举。《坤集》包括三方面内容,前十四章进行了漆器装饰分类,并详细介绍;第十五章介绍漆器胎骨制作;最后一章介绍漆器断纹、修复、仿造等。同时,《髹饰录》的《坤集》中,对漆器进行了详细分类,包括质色门、罩明门、纹门、描饰门、填嵌门、阳识门、堆起门、雕镂门、戗划门、斒斓门、复饰门、纹间门。作者将《髹饰录》两集以乾、坤命名,其意应源自《周易》中“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易·系辞上传》)[ 2 ] 。在《乾集》通过运用天文景象、时令交替、山川景物比附制造漆器材料、工具,以及漆器制作前后的事项,主要以“成象”为中心进行叙述;《坤集》则以“万物化生”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纲,对各类漆器装饰工艺及胎骨制作进行了介绍,主要以“效法”为中心进行铺陈。《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