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千年脱胎漆器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江西漆器生产制造始于汉代,漆文化底蕴深厚。从出土文物来看,江西自古就是漆工艺较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以鄱阳、宜春、吉安等地区为代表的江西漆器,在“世界工商博览会”、“南洋劝业博览会”等国内、国际各类博览会上屡获大奖,享有盛誉。2011年10月,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作为江西漆艺的代表,率先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犹如为近年来略显低靡的江西传统漆艺打了一剂强心针。
http://newpic.jxnews.com.cn/0/12/44/59/12445981_800731.jpg
▲2011年,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作为江西漆艺的代表被纳入国家“非遗”名录。
产量一度位居全国第二
鄱阳脱胎漆器始于汉代,明清以后享誉海内外。1915年参加首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是鄱阳脱胎漆器走向海外的重要转折点。
鄱阳县文化馆馆长陈娟告诉记者,1914年,鄱阳县城张洪顺漆器店的张席珍仿景德镇瓷器帽筒制作出一对“黑褪光脱胎漆器帽筒”,后被湖北客商买走。1915年,这对帽筒被送往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荣获四等奖。由此,鄱阳脱胎漆器逐渐被世人所认可,髹漆工艺更上一层楼,向海外出口了大量日用器具。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推行合作社化的生产政策,鄱阳县16家有门号的漆艺作坊联合全县30余名油漆工人,组成了“油漆生产合作社”。该合作社后来发展成为“鄱阳县脱胎漆器厂”,并逐步引领鄱阳脱胎漆器走向辉煌。
为发展鄱阳漆艺,鄱阳县脱胎漆器厂先后数次派人前往福建学习漆艺,并结合本地的传统髹漆技艺,制作出一批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的优秀产品。工厂生产的脱胎漆器当时主要经由福建口岸远销东南亚、欧美和日本,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量迅速跃居全国第二。
百余个品种2000多类花色
作为能够代表江西的民间瑰宝,鄱阳曾先后两次承制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全部脱胎漆器。1961年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第一次装修时,一幅长4米、宽2米的鄱阳漆器屏风、大型吊瓶等与景德镇陶瓷一起,作为江西工艺品的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1997年,则以用传统漆艺技法制作的大型漆壁画《巍巍井岗》和《鄱阳匡庐》再次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
据介绍,鄱阳脱胎漆器中的成分只有漆、夏布、瓦灰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因此它的质地十分轻巧,不论器物的尺寸有多大,依然十分便于搬运。另外鄱阳脱胎漆器的里外都是上的推光漆,所以成品能达到光亮美观,具有不怕水、耐高温、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特点。
并且,鄱阳脱胎漆产品已有包括大花瓶、漆画屏匾、传统雕刻、化妆盒、礼品包装盒、办公建筑装璜品、文具茶具器具等在内的几百个品种,花色更是多达2000多类。其装饰手法多样,花样多变,每件都有独特的审美趣味,是江西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制作工序多达50道
鄱阳脱胎漆器经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贴箔、推光、抛光等50道工序而成,制作工序十分繁杂。
据鄱阳脱胎漆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鸿富介绍,制作鄱阳脱胎漆器首先要用石膏做成胎模,在胎模上刷上腻子粉加水调和成脱模剂,再上生漆,然后在漆表面逐层披上涂了漆糊的夏布,传统的脱胎漆器一般是裱一层布,现代的制作方法为了增加稳固性,通常会裱二三层。刮灰阴干后脱去胎模,再经过上磨灰、髹漆、磨漆敏等工序,最后在表面辅以漆画、漆线雕等装饰,一件光亮绚丽的鄱阳脱胎漆器就做成了。
在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中,生漆原料的过滤、阴干时的温度和湿度乃至漆画所用色彩调配都十分讲究,因此,脱胎漆器的技艺很难学成。且因为制作和阴干等都十分耗时,所以做成一件成品需要的周期很长。
不过,尽管如此,鄱阳漆艺人仍不断挑战,大胆创新,做出了许多经典之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鄱阳脱胎漆器厂就曾制作出一件高2米、直径0.9米的脱胎漆器万件大瓶,成为一时之冠。
“现在全国最著名的脱胎漆器产地主要是福建福州和江西鄱阳。在制作工艺上,鄱阳脱胎漆器与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的差别在于使用的是阳模脱胎工艺。这种技法相较于阴模脱胎更为方便,且内壁会更光滑。”陈鸿富说。
通过“文博会”走出去
不过,自1995年鄱阳脱胎漆器厂发生意外火灾经营停顿后,大多数资深技师都另谋出路。从那以后,鄱阳漆器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如今,在一些执着坚守漆艺文化传承的老艺人的努力下,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继2006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11年10月又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鄱阳已有3家上规模的脱胎漆器制作企业,鄱阳漆艺开始稳步上升。
今年5月15日,鄱阳脱胎漆器与景德镇制瓷工艺、南昌瓷版画等江西特色文化产品一起亮相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全国展示了江西文化体制改革最新成就及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
据陈鸿富介绍,这次共有母子情磨漆画、《岁寒三友》脱胎漆器等12件作品参展。这些制作精美的漆器,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和专家学者的目光。
陈娟告诉记者:“自从2011年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鄱阳脱胎漆器已经连续三届作为江西文化项目的代表参加‘文博会’,获得了众多好评,让振兴鄱阳传统漆艺的脚步又向前迈了一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