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文博会中的山西“
三宝”之一
平遥推光
漆器
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12月5日,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期而至。虽然正值冬季,寒风瑟瑟,但从四面八方而来参加会展的观众却络绎不绝。这些天,逛文博会成了一项热门活动,看“山西三宝”也成了一句热语,“山西三宝”更成为屡屡见诸媒体的热词。其中一宝就是举世闻名的“平遥推光
漆器”。
山西文博会
平遥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的历史
在
晋中,有一俗语可谓家喻户晓:
”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
在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为首。
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
大漆器具,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
我省晋中一带,曾经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两套漆器家具尤其是出嫁的闺女都有一套像样的漆器家具做嫁妆。
公元前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这里覆盖有大量树木。有一种叫漆树的树种分布甚广。先民们便用漆树的浆汁涂抹食器,以图光亮、好看、耐用。另外,由于漆器具有自动变黑的特征,它也被用来作为文字记号。3700年前,禹造祭器,髹以漆液,墨染其外,先染其内,证明当时已使用矿物质颜料调制朱色漆饰。
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已初具雏形。在汉代,漆器已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随着晋商实力的增强,平遥漆器远销蒙、俄、东南亚一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出口到英、俄等国。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螺;平遥-彩绘),以手掌推光和描金技艺著称。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分为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茶几)和陈设品(如屏风、漆画)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光泽亮丽,色调和谐,富丽堂皇。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文房的陈设装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平遥推光漆器
2019/10/8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为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工序。
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
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
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
以人发、牛尾制作漆栓
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
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
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镜
采用镶嵌、镂刻、罩金、刻灰等技艺进行装饰
平遥推光漆器之鼎盛是在明清,跟随着晋商的兴起而盛行一时。平遥城里的商贾多经营票号与镖局,常常往来于京城,沾染了一些宫廷里的奢华之气,反映到漆器上,自然也不惜用料,极尽繁复。即便在瓷器已成为日用主流的当时,费工费时的漆器依然在巨商富贾的厅堂里大放异彩。
平遥漆器再现光辉
在本届文博会上,平遥推光漆器获称“山西三宝”之一。平遥漆器的传承、综合了古代的审美成就。由于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艺日益萎缩,导致艺人改行和流失,漆艺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处于濒危状态。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工艺,推光漆也主要是由老手工艺人和小作坊生产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遥推光漆器厂建立,老艺人乔泉玉、任茂林等献艺授徒,使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黄金时期,平遥推光漆器自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漆艺品种之一,产品销往三十多个国家,有些精品为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所珍藏。
但就在几年前,传来了这一平遥漆器旗帜性企业——平遥推光漆器厂破产的消息,让许多人惊诧之余,对平遥漆器的未来更生出许多担忧。但在这股似乎象征着传统工艺衰退的潮流中,仍有很多手工艺人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薛生金就是其中之一。
平遥推光漆器薛生金曾是推光漆器厂的总工艺师,平遥在世的漆器艺人中,他是现代平遥漆器的集大成者,是山西省唯一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人。
画猫,是薛生金的一项“绝活”。他的作品在平遥,在山西,在工艺美术界,颇有名气。
说起薛生金的这一“绝活”有两则“笑话”,据说有一回,薛生金的“猫画”只画了猫还未加上衬景,摆在墙角立放着,一只“涉世不深”的小耗子出洞觅食,一探头便“吱”的一声尖叫,逃了回去。还有一次,来了一位客人,带着一个调皮的小孩,小家伙看了桌上正画着的猫,硬嚷着让大人给他抱回去。
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贯穿岁月的平遥推光漆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
天下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