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秋鹿鸣
位列世界文化
遗产,是
平遥古城的一张金名片,不仅使古城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为平遥打开了走向世界的窗口。讲好中国故事,以国际化视野展开中外艺术交流,不仅是平遥古城综合发展的需要,也是其特色和深度的文化品牌支撑。
有这么一句话叫:“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
山西。”
三晋大地,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三千多年。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是因为山西省内的古建筑众多,它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称号。
据统计,国内元朝以前的古建筑,72%以上都在山西省内。而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就坐落在这片“晋善晋美”的土地上。
古城之困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时期,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全县古迹达300多处。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不仅平遥县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也是中国汉民族文化传承实物载体的典型案例。
走进平遥古城,抚摸沧桑的城墙,踏足古朴的街巷,那充满历史感的票号、镖局、县衙、文庙,一砖一瓦,都饱含着古朴晋地的味道。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曾有一篇《抱愧山西》专门记述了对山西的记忆,其中“平遥”这个名字多次被提及。1993年,余秋雨翻阅史料时发现:在19世纪乃至更早之前,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并不在沿海地区,而是在内陆山西的平遥、祁县和太谷等几座小城里,其中又以平遥为最。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古城,在20多年前也曾深陷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难的尴尬境地。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了其所有特征。图/来自网络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平遥、太谷、祁县等地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平遥,除了城中有很多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和中国大多数四五线小县城并无太大的不同。
有人将平遥古城形容为一座“巨型四合院”,它的面积只有2.25平方公里,却曾有4.5万居民生活在这里。人口居住密度大,城墙斑驳残损,街巷坑洼不平,污水粪便横流,鸡鸣犬吠声声……曾经的古城,一眼望去,各种杂乱交织,一派萧条衰颓。
人说“山西的文化,归根到底,就是煤炭文化”。曾几何时,煤炭在短时间内对山西的文化、生态、政治、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到了世纪之交时,当中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随着煤炭需求的狂涨,煤价攀升,山西“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由此开始形成。而平遥这座古县城,在人多地薄、资源少且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则成了山西全省人口最多的穷县。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起步晚,加之对名城经济和社会民生关注不够,文物保护多照搬了原状保护文物原则,老百姓尤其不赞成旅游开发,因此推动古城保护与发展并举一度遭遇到很大阻力。
平遥古城稍有改观是在1986年,虽说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既能把古城“保”下来,又能让古城“活”起来的问题。平遥县虽然是晋商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贫困制约了这座古城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那段时期内,可以说平遥县是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而它的辉煌也只能供后人在回望历史中缅怀。
一座“老破旧”的古城,能不能有所改变?它如何能够重新焕发活力?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初现端倪。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仅“五一”假期,平遥古城共接待游客数量15.39万人次,其中景点共接待人数7.85万人,门票收入达667.08万元。图/来自网络
1992年,以巴克莱·琼斯为首的联合国人居中心专家组对平遥古城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咨询、考察。在考察期间,其中一位专家首次提出了平遥古城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当即得到热烈响应。平遥古城的“申遗”工作,便在此时正式拉开了序幕。
1994年6月9日至12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旅游经济开发论证会在平遥举办,与会专家提出应争取将平遥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此后,平遥古城的申遗工作进入了实操阶段。深感平遥申遗不易的时任平遥县长刘志杰曾动情地说:“50万人,5000万的财政,承载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无论成功与否,平遥都是赢家。”这句话的背后,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平遥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所给予的高度重视。
199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国际古遗址理事会专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田中淡博士专程来平遥实地考察和评估,结果使他非常满意,欣然题写下七个字——“平遥古城甲天下”。
复兴的号角吹响
一座古城的兴衰画卷,展开来,就是一部社会变革的历史。
1997年12月3日,随着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一锤定音,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对近百年中历经世事沉浮的平遥古城而言,不得不说是一次历史性的命运大转折。
平遥古城的申遗成功,不仅填补了中国以整座历史城市成功申遗的空白,也让这座籍籍无名的北方小城一夜间成为今天知名全球的旅游城市。“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日昇昌票号;“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中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之一的镇国寺万佛大殿……一件件平遥“瑰宝”,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图/建筑史话
喜爱骑行锻炼的张桂泉老人,而今每次路过平遥古城,都会驻足良久。他曾参与编撰平遥古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回忆起平遥走过的世遗之路,总是感叹不已。
申遗对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实力落后的平遥县来说,不是易事,甚至也曾差一点就随着上世纪80年代浩浩荡荡的拆迁大潮,淹没在历史之中。申遗成功之后,平遥便开始快马加鞭地保护古城。与此同时,平遥也面临着一次城市功能的转变——从一座以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为主的城市变成旅游城市。
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平遥县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1998年,《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出台,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也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
日昇昌票号里,可以一窥中国金融史上光辉的一页。图/来自网络
2006年,平遥推光
漆器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平遥推光漆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薛生金。图/白英
平遥县政府组织编制的平遥县城总体规划,于1980年编制、1985年实施。1999年,平遥县请上海同济大学和山西省规划院进行了重新规划,2002年又投资100万元编制了《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并经过县人大审议通过了《加强对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
规划写在纸上容易,实施起来却需要大投入。即使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平遥古城想要给自己来个大变身也殊为不易,无论是居民迁移、文物整治与修缮,还是环境整治等等,哪一样都需要钱。2001年,平遥成立了由政府占主体的旅游股份公司,即希望藉由上市融资来缓解财政危机。
就是于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平遥古城的脚步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往前走。“当时在政府财政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吸引社会资金来完成县衙修复工程。大概在2000年左右,就把占地2.6万多平方米的所有县衙建筑物修复起来了。”曾任平遥县文物局局长的冀太平回忆道。在他主管城建期间,担任着平遥县衙复原的总设计师。而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也是由5位政协委员提议并筹措社会资金恢复的。
听雨楼,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老县衙外,登上去可以俯瞰平遥古城全景。图/来自网络
无论再艰难,在申遗这件事上,平遥古城无疑就像刘志杰说的那样,成为了赢家。48岁的安启文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现如今经营一家当地特色小吃馆,生意不错。提到平遥“申遗”成功的这20多年,他感慨颇多:“那会儿,尽管古城墙、古店铺、古寺庙、古民居随处可见,但远没有现在这么井井有条。居民收入低,游客也屈指可数。”
1994年初,平遥县的售票景点只有“一城两寺”,年收入加起来不过几十万元,不及祁县的一个乔家大院。而就在申遗成功当年,平遥县的旅游门票收入增长到104万元。2010年,平遥古城接待游客人数再创新高,达115.32万人次,门票收入首破亿元大关。到2019年,平遥古城接待游客则达到了1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是209亿元。
20多年来,平遥古城完成了由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向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既保护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活力和文化传承,还兼顾了旅游开发和民生改善。平遥古城没有因机械性单纯保护而沦为僵化的历史遗迹,也没有因过度开发毁坏历史风貌而成为变味的古城。难怪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骄傲地说:“平遥古城健康地活着,富有生机地活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活着的古城’。”
以品牌自信走向世界
就在古县衙修复好之后,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身份的唯一性,它很快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成为代表平遥文化的一个载体和空间——从2001年创办平遥国际摄影展以后,连续10年时间,摄影展的开、闭幕式、颁奖仪式都在县衙举行。
摄影展不仅给古县衙注入活力,更让平遥一跃而蜚声国际。20年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吸引了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和摄影机构,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始创于2001年,荣获“IFEA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奖。图/肖靖璇
位列世界文化遗产,是平遥古城的一张金名片,不仅使古城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为平遥打开了走向世界的窗口。而今,平遥古城周身洋溢着浓浓的国际范儿气质,用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定位自己,以坚定的信心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讲好中国故事,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展开中外艺术交流,不仅是平遥古城综合发展的需要,也是其特色和深度的文化品牌支撑。
2013年,中国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宣告结束,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需求。像“挖煤”一样“挖文化”,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平遥这样的文化古城,更被推向了文旅产业改革的“前台”。2016年,平遥县所属的山西省晋中市,提出要走一条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遥县政府与贾樟柯团队于2016年9月顺利签订了《平遥国际
电影展合作框架协议》。
出身于第六代导演群体的贾樟柯,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故乡。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办人正是这位汾阳汉子。
贾樟柯详解平遥国际电影展亮点。图/时光网
国际电影展的位置被选在了平遥古城内,前后耗时半年,耗费巨大,影展组委会将已废弃的平遥柴油机厂改建成了一座电影宫。平遥电影宫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产业园区研究中心廉毅锐团队设计,占地达1.3万平方米,有一个可容纳1500人的下沉式露天剧场和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小城之春”影厅,另外还有四个并排挨着的小影厅。
此外,园区内还有配套的书吧、咖啡厅、餐厅、学术论坛、装置艺术展馆等公共设施,集观影交流和文创娱乐于一体。
有影评人把在平遥的观影体验媲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节是大城市的专属。创办于2017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却以高规格将电影的奇幻世界带到了小城。据统计,仅在2018年10月举办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平遥电影宫就接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26万人次。
2019年5月,由猫眼娱乐等发起的“金众电影青年”奖项将“年度电影城市”奖颁给了平遥——2018年,仅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平遥县电影总票房环比增长550%,达到658万元,是全国电影票房增幅最大的城市。
2020年12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20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获奖名单,平遥电影宫荣获“20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的平遥电影宫,荣获“20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图/平遥国际电影展
“平遥电影宫的建成促成了平遥古城的收入来源多样化,扩大了旅游客群的多样性,增强了古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通过为古城内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用于文化活动的新公共空间和设施,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评委会这样评价道,同时还特别指出,“该项目为应对许多严重依赖单一旅游产业的古镇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创新性选择。”
文化性是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从2001年的首届“平遥国际摄影展”到2006年伊始的“中国平遥年”;从2017年创立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到2018年的首届“平遥雕塑节”……无一不在证明这座古城正借助“四大品牌”的影响力,为平遥文旅融合发展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提升内涵同时,也使其成为与古城文化遗产相得益彰的文化名片,令古城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平遥古城创意市集在迎薰门内兴国寺旧址开市。
《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又见系列演艺项目”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项目,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跨越的重要旅游发展项目之一。
“国内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华古城文化名牌旅游景区”……近年来,平遥古城荣誉加身。
古老的明清老街、深邃的晋商大院、古色古香的“又见平遥”剧场,正日益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宾朋来此探寻厚重的晋商文明,感受荡气回肠的血脉传承故事。
“修炼青春”,再出发
历史的迭代和发展的不可遇见性,为这个文化重地也增添了厚重的观念和具体的形式。
2020年一场疫情,一度封住了2700岁的平遥古城。古城在“闭关”日子里,也打造了一系列线上活动,如“文旅局带你线上看平遥”每日一展,以及“5G+VR云游平遥古城”等。
为让古城“年轻化”,平遥县不断推进平遥古城“青春修炼计划”,打造了“平遥礼物”文创产品、直升机低空旅游、平遥古城3D灯光秀等一批年轻人喜欢的优质项目。
2019年,平遥县政府与联通沃动漫达成项目合作,创作城市动漫IP形象,制作了52集以平遥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片——《古城小镖师》,不仅将平遥古城的古朴唯美以动漫场景形式呈现,还注入了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等特色产品及古城票号文化、金融文化、镖局文化等特色文化符号。该项目旨在通过品牌授权与异业合作构建平遥IP数字文创产业链,助力IP全产业联动,打造平遥IP全球化。
《古城小镖师》将现代时尚的涂鸦创意融入千年古城中,为平遥古城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青春潮流,助力平遥古城“青春修炼计划”。
2021年,《古城小镖师》荣获“2021玉猴奖年度十大最具商业价值文旅吉祥物”奖项。同是2019年,“平遥云涂鸦——古城对你么么哒”系列创作,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关注。
在平遥县县长石勇的回忆中,当年的平遥古城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年轻人。而现在,则不一样了。石勇说,为将“青春修炼计划”打造好,平遥选择“借外力”。故宫文创、海南航空、中国邮政、“当红齐天”以及多家电视台,陆续成为平遥县的合作伙伴。
千年古城,历久弥新。图/来自网络
2020年1月,故宫文创·平遥礼物——平遥红彩妆新品发布会举办。这一年,平遥还携手海南航空开启“坐直升机,俯瞰古城”计划。自此,游客便可从高空俯瞰“龟城”平遥,欣赏它的全貌。
此外,平遥还与中国邮政合作,购置通关文牒,让游客在平遥多景区打卡;与中车集团合作,打造连通多个景区的小火车观光旅游项目;在平遥古城内开展雕塑汉服复原,展示汉服的风华魅力……这些都是平遥古城“青春修炼计划”中的新动作。
传统文化正以新的方式激发着与年轻人的新互动。正如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姚晋峰所说:“希望游客对平遥古城的印象不要停留于宏伟、古老,更希望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活泼的古城。”
图/来自网络
本文刊载于《创意世界》2021年10月号
编校:苑宝平, 审读:郭丽
点 击 下 方
即 可 网 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