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80、90后都喜欢收藏一些
漆器玩意,觉得它既有神秘的东方韵味,又能与各种风格的家居环境百搭。不过,漆器的装饰手法N多,其中,
西皮漆是最为神秘的一种,被誉为漆中贵族,它带着抽象纹路,具有时尚感的同时,又高级感满满,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士的追捧。如果与现代设计结合,还能碰撞出各种炫酷的
效果。
西皮漆肌理纹路
神秘的漆中贵族
西皮漆也叫犀皮漆,又叫“虎皮漆”或者“波罗漆”,它在历史上有多牛?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推崇它为漆器之首;业界公认审美高雅的雍正皇帝亲自下旨,要生产宫廷专用的西皮漆家具。
清宫档案中,关于雍正皇帝下旨生产西皮漆(波罗漆)的记载
清西皮漆面心紫檀独足圆桌
清 西皮漆桃形捧盒
而西皮漆最具特色的,就是它不画不刻,照样有流光溢彩的效果,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低调的奢华”。
2017年,网红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中,就有漆器匠人甘而可制作西皮漆的过程。
《了不起的匠人》中展示西皮漆的制作过程
西皮漆的具体是做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制成黏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做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手指推漆或添加一些细碎材料,形成一个个突起的小尖,把涂有稠漆的器物放在阴凉处干透后,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使各种颜色的漆层相间,通体磨平后,器物的表面
光滑,同时形成类似松鳞状一圈圈的花纹,纹路流畅如行云流水,五彩斑斓又富于变化,非常华丽。
经过打磨后,流光溢彩的西皮漆 成为器物表面华丽的装饰
西皮漆器在历史上长期作为贡品,平常人家一件难求,各代工匠更是将其复杂的制作工艺视为不传秘法,加上后来失传,使西皮漆成为一种很神秘的工艺。
首先,关于它的起源就是个谜。从典籍和现有考古物证显示唐代就已出现,到了宋代更加流行了。但是,在1984年安徽马鞍山市南郊东吴朱然墓考古发掘中出土
现今最早的西皮漆器物——一对西皮黄口羽觞,黑、黄、红三色,说明其历史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三国东吴朱然墓出土的西皮黄口羽觞
而在现今的中东地区依然流传着一种上千年的工艺,即大马士革,这种工艺早先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乌兹钢锭的冶炼技术发展而来。现今印度乌兹钢锭冶炼技术早已失传,而留下来如今的大马士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焊接大马士革工艺。纹样有“XO”纹、雨点纹、流水纹、马赛克等,不难发现与中国的西皮漆髹饰纹样极其相似。不过,西皮漆与大马士革有没有直接关联,还有待考证。
大马士革钢
西皮漆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西皮漆具体是怎样做出来的,也是一个谜。明代黄成(号大成)在其所著《髹饰录》也只有寥寥几句的介绍。无从判定哪种才是古人典籍中真正的西皮漆髹饰工艺。
西皮漆装饰的折扇扇骨
总结来说,古代西皮漆的工艺特征如下:
一、五色相叠,即漆色较多并且层层相叠交替;
二、其显现纹样状如片云、圆花、松鳞,纹与纹之间层色衔接流畅飘逸,如潺潺流水,如雨落池塘层层涟漪;
三、表面光滑温润,犹如池水无波,光滑如镜。
如明代西皮圆盒,朱漆里,花纹层次很多,流畅生动,显片云纹样,漆层为红黑相间并夹有暗绿色层,表漆为朱漆,显暗红色,与“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向吻合。
明代西皮圆盒
现代西皮漆的髹饰手法是由安徽屯溪漆老匠人甘而可“复原”的,这“复原”的概念也只是一种对古法和遗存器物的研究与推测,实因古法早已失传,而且典籍也无详细记载可考,仅仅是“复原”后的作品与遗存古物十分相似,且称之为“新西皮漆”。
甘而可制作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被故宫永久收藏
“新西皮漆”的髹饰工艺保留并体现了古法中“五色相叠”“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的工艺要点。同时,漆艺大师甘而可在此基础上,用金箔替代了古法中的黄漆,从而增加了器物漆面上的层次感和多变性的光泽感,这种“走金线”的效果极其类似于金属工艺中的错金银,使得器物工艺更为精致,器物的气息更为灵动和华贵。
甘而可金斑西皮漆盒局部
这里要提一下日本的木纹金工艺,这种工艺也是在大马士革工艺基础上添加了金银铜材质,使得纹理的层次感更强更华丽更富有多变性,与甘而可大师的金斑西皮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事实证明,传统技艺需要传承,文化脉络需要延续,但是今人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创新,符合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