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49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4-26 05:01:04 | 查看: 1050|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传生,“万乾堂”古典家具博物馆创始人,现为北京市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入行近30年,从起初被生活所迫接触家具买卖的乡下教师,到业界知名的收藏家和设计者;从紫黄家具的行家到漆木家具的收藏著述者,刘传生谈到他的每一次身份转变,认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从紫檀、黄花梨家具入手,一路走到大漆家具,刘传生在过眼万千后发现了大漆之美。如今,年代久远且精美的大漆家具也如紫黄家具精品一般不可多得。在刘传生的眼中,它们早已不是用于营生的工具,而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

从卖家到行家的转变

聊起古典家具行业早期的那些人与事,刘传生直称“历历在目”。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华侨之乡”之称的广东江门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比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也是较早发展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产业的地区。当时的台山、中山、新会、佛山一带不少人从事家具买卖、制作,加上港澳台、海外的家具商,构成了刘传生的主要客户。刘传生他们就成了这些来自南方的老家具收购商的后备军。

产业兴起时,人们只是拿它当做生意来做。谋生也好,求利也好,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赚钱。在家具产业的第一阶段,人们对黄花梨、紫檀等古典家具仅停留在简单的买卖关系。多数接触家具的人并没有进入研究阶段,那时的资料、讯息都不发达,只能停留在买卖上。最初,收购家具的潮流是由海外藏家、香港家具商带动的,广东的家具商又往福建寻找老家具,逐步往北推进,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变为黄花梨家具的一大集散地。再往北,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还有较为有名的河北青县、大城,后来也渐渐形成大的集散地。不只在刘传生的老家刘家庄,方圆上百公里的大大小小村庄,人们在财富的刺激下都投入铲地皮事业,规模和劲头一时无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家具在收藏、制造上从南向北逐步形成三大区域:广东、福建地区;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北京、天津及河北部分地区。而这些产区的形成,与传统家具三大流派——京作、苏作、广作也是一脉相承。

到了传统家具行业的第二阶段,随着王世襄、陈增弼等专家学者的介入,资料的汇集在此时形成研究著作,同时对新作家具受益匪浅,几乎是人手一册。正如马未都言:“自打‘明式家具’一词问世之后,学者及藏家共同掀起一股热潮,学者极尽所能将‘明式家具’擎起,藏家趋之若鹜搜集天下美器。”

大约在同一时期,随着人们对硬木家具的研究不断深入、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台湾收藏家率先意识到,除了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宫廷家具之外,大漆家具同样价值匪浅。1995年左右,漆木家具开始受到关注。黄花梨家具的研究成果还在不断深入,而此时的漆木家具还停留在买卖阶段,以苏作家具与晋作家具为代表。

2005年以后,在市场发展的驱动下,人们对古典家具的认知不断深化,促使传统家具行业出现第三个阶段的转变。红木收藏变成了投资热点,大批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行业。尤其是紫黄家具,除了材质、工艺之外,还有了传承有序、名人收藏等附加价值,备受投资者青睐。到2008年至2010年,紫黄家具更是迎来了其价值高峰。而在同一时期,一些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将目光投向一直不温不火的漆木家具,从艺术、生活、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等方面发掘其价值。

从紫黄到大漆的转变

从1984年到1995年,刘传生所经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黄花梨、紫檀家具。在当时的家具市场上,漆木家具乃至大漆家具的认知度极低,更不要说发掘其开片、断纹之美了。

1996年前后,横扫东南亚和港澳台的亚洲金融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因为客户资源多在广东、港澳台地区,远在河北的刘传生敏感地察觉到一丝风暴的气息。此前有朋友建议他去北京,寻找新的市场与客源。他犹豫再三,还是做了进京的决定。1997年刘传生转战北京,接触的多为国内和欧美藏家,而他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如此,才躲过一劫,也才有了京城的“万乾堂”。

在京城的收藏圈里,刘传生的视野拓展到一种全新的境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入万乾堂的友人有马未都这样的收藏大腕,也有王刚、宁静、张涵予等跨界玩家。刘传生喜欢跟人闲谈,结交的客户中不乏有学识、有见地的人。这群人经常聚在万乾堂交流、学习,他们从刘传生处了解家具的专业鉴别知识,刘传生则从他们那里学到对家具艺术的形而上的欣赏。

潜移默化之下,刘传生对古典家具文化研究和探讨的心态逐渐萌生继而强烈。这时,紫黄以外的家具走入他的视野。刘传生将其收藏会友之所命名为“万乾堂”,“万”和“乾”分别代表着他眼中明清家具最为辉煌的那段时期,从明朝万历,至清代乾隆。然而,在收藏理念有了转变后,他便意识到这一取义的欠缺之处,这时他的眼光已经深远开去,投放在了更加庞杂的高古、大漆家具之上。

“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是华夏家具的一个分支,而漆木家具才是中华古家具的宗与源。它应该是一个母体,涵括宽泛、类别丰富,无论从文化还是艺术的角度,都呈现出可观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博大而精深。”刘传生谈及大漆家具之价值,总是娓娓道来,“大漆家具的做工、美感、艺术性,往往要超出经典规范的黄花梨、紫檀家具。紫黄家具作为晚明至清的时代产物,作为社会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在制式上就会有一定的规范。而一种东西但凡有了规范,虽然也是美的,却也免不了局限性,不能生发出无限的大美。”

文章来源:https://meishu.chazidian.com/s446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0:03 , Processed in 0.0698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