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4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5-8 14:01:10 | 查看: 1799|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漆艺发展史上的瑰宝,它完美融合了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这一独特技艺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由福州工艺师沈绍安偶然间发现并创作,随后经过历代工艺师的创新和改良,福州漆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建博物馆珍藏着历代福州的彩绘漆,本文将以彩绘漆为切入点,探索福州彩绘漆的演变历程。传说中,沈绍安在福州双抛桥开了一家名为“沈绍安”的小店,实际上售卖的是漆筷、漆碗以及木质牌匾等物品。

沈绍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寺院正门的木质牌匾上,一块灰色的布料并未受到严重损伤。这一发现让他灵感大开,回到家中,他模仿古板,创作出了第一幅“脱胎漆器”的漆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绍安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全面的运用,他的工作不再只是简单地为餐具等生活用品进行油漆的生产,而是逐渐发展到制作具有观赏价值的人物、花瓶等漆器。

在这个过程中,他成功地确立了漆器的文化身份,并将漆器从民间带入了上流社会的艺术美学。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沈绍安呈给宫中的脱胎漆器,特别是那件朱色盖碗,它的菊叶形状非常引人注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绍安,被誉为福州“自然漆”艺术的奠基者,他的脱胎漆器作品以其轻薄的质感和精美的设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曾创作了一首诗句:“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裛露掇其英”,以此来形容他的作品。这首诗句不仅展现了沈绍安脱胎漆器的轻盈质感,同时也传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沈绍安的作品中,《寿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的质量只有数百克,高度却达到了33.5厘米,可见其技艺之精湛。

这件作品收藏于福建博物院,是沈绍安脱胎漆器艺术的瑰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位“寿星”形象独特,头顶赤色,脑门突出,笑眯眯的面容亲切,长耳和小身体与浓密的长胡子形成鲜明对比,赤色的缎带、棕色暗金色长衫、红色的鞋子和他站在蝶形宝座上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他左手系着丝带,右手持着法杖,杖顶系着一卷经文和彩带。沈氏脱胎漆器在继沈绍安之后,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沈作霖,作为沈氏漆艺术历史上又一位重要人物,与沈绍安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的文案: 沈氏第四代“允”字辈兄弟创造了漆器表层髹涂技艺“薄料彩髹”,也称为“金银彩髹”。这项技艺的出现,使得仿古漆的颜色从原来的厚重色转变为清丽明快的淡色,这不仅推动了仿古漆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也使得沈家的“脱胎漆器”从民间走进了宫廷,被上层人士广泛收藏。

沈作霖时代,沈氏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了极具观赏意义的艺术品。 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沈氏漆不仅成为了福州漆的代表,更是在19世纪末远渡重洋,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作霖是沈氏从平民走向宫廷的里程碑,沈绍安是沈氏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代表。他们以其创新的精神,使原色漆器的色彩更为鲜艳,以真金、真银为辅料,创造出了独特的“真金压泥作色”工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原色漆器的明亮色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的代表作,如《荷叶瓶》、《竹根瓶》和《提篮观音》等,被誉为“福州彩绘三宝”。同时,沈正镐和几个世家的人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和身份,他们开始放眼海外,希望通过推动沈氏的“脱胎漆器”进一步发展。

在1898年的巴黎世界画展上,沈正镐和沈正恂两位先生精心挑选的“脱胎漆器”漆成功荣获了金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迈出了关键一步,正式跻身国际工艺美术舞台,沈氏脱胎漆器开始从福州走向全球,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

从福建博物馆珍藏的“镐记”和“恂记”两幅画中,我们得以窥见沈氏在那个时代的辉煌。在晚清和民国初期,“镐记”由沈正镐设计,陈隆湘雕刻,黄炎炎底漆,沈忠英上彩。

这件漆器高98cm,口径38cm,底径54cm,采用了青绿色的色调,外形设计为荷叶形状,荷叶的上部卷曲成一个瓶子,口缘向外卷曲,口部自然地翘曲,形成不规则的连弧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脖子微束,腹部微微隆起,叶脉清晰可见,红色的荷叶和绿色的叶子围在脚下作为座椅。细腻的质地,柔和的色泽,新颖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它在福州的“三宝”中的“荷叶瓶”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尊弥勒菩萨雕像出自“恂记”,高达41厘米,宽31厘米,基座高27.5厘米,宽29.5厘米。佛像双目开阔,双耳垂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上身衣襟敞开,露出一个巨大的肚子,象征着他容纳了所有的烦恼,让所有的生灵都能获得幸福和安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佛下端中央的一个小孔巧妙地将大佛与基座中央凸起的支柱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对巧妙的工艺品。这两件作品展示了历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是沈氏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沈氏漆艺在福州独树一帜,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新旧文化的交替和时代的变迁,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持续变革的挑战,沈氏漆也不例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虽然沈氏公司目前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但在这个后起之秀不断涌现、竞争激烈的时代,沈氏公司依然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冲击和淘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沈氏家族历史上另一位重要人物沈幼兰适时地崭露头角。沈幼兰于1890年出生,是沈绍安直系亲属沈允华四世之子,与正镐、正恂为表亲,是沈绍安“兰记”老字号的开山鼻祖。

与其他沈家子弟相比,沈幼兰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她对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研究,更体现在她的管理才能上。1915年,沈幼兰率领一群艺术家在西方人比较集中的仓山塔亭路建立了沈绍安的“兰记”酒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为了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对每一步工艺,特别是原材料,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品质的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的宣传单,并通过各种社交方式广泛传播,使“兰记”品牌声名鹊起。由于他在生意方面的突出才能,沈幼兰成为了沈家在商场上的一张名片。

进入新世纪后,福州脱胎漆器在民国时期的辉煌发展基础上,福州黑陶也进入了繁荣期。除了沈氏杂货铺外,福州慧儿院的漆铺、闽中奇铺、林钦安的漆铺子也都蓬勃发展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的文案: 新一代的漆艺术家如陈枝枝、陈兴春、陈兴烺、李芝卿等,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精美的漆器作品,更在技艺与美学上进行了创新与提升。

他们采用的印锦技法、闪光沉花、古堆流涂、仿出土文物、刻锡嵌螺填彩等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福州漆的装饰性效果,为福州漆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福建博物院收藏的漆仿后母戊鼎,就是李芝卿带领的一批艺人运用脱胎工艺和仿出土文物技法制作而成的,堪称福州漆艺的巅峰之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器物身姿巍峨,通高127.5厘米,通长101.5厘米,通宽68.5厘米,足间长99厘米、宽20厘米,足高40厘米,底腹长93厘米、宽62.5厘米。

其耳立而直,腹正而方,四足中空,鼎身四侧均雕饰一尊巨狮,连接处横梁上有一牛首与狮身。鼎两侧各饰一虎口,其下为巨狮,耳侧饰鱼。

底部设三弓弦,饰动物面,装饰别具一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件漆器是李芝卿模仿出土的工艺制作的,与真正的皇后戊鼎在外观和材料上十分相似,是脱胎漆器的典范之一。它收藏于福建博物院,直径17.9公分,厚度0.5公分。

福州新漆公司采用了大漆、金粉等材质,并使用印花工艺制作,将图案状的油漆涂在瓷器上,再贴金,形成锦缎效果。

这是20世纪福州沈幼兰脱胎漆器制中苏伟人合像,是当时脱胎漆器伟人造像的代表性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工艺美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福建省文物局,为了传承和发扬福州彩绘的历史,于1954年组织了一支全国顶尖的彩绘名家团队,成立了彩绘西湖考察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制作彩绘"十大花瓶"等项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秀泉在漆器图案领域有着深厚功底,他的作品对福建和中国漆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开创了漆艺术绘画,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创作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被许多中国漆艺艺术家使用。

因此,他联合林廷群、张国潮、卢福官和陈兴朗等艺术家创立了“西湖漆学习班”,他们的作品现在都在福建省美术馆珍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葵花瓶"和"浅绿金雕漆平平瓶"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在当年福建省民俗艺术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葵花瓶的造型独特,瓶口和瓶身都是葵花状,瓶身赤红,瓶座呈古铜色,花卉纹路清晰可见。蟹青走兽瓶则以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赢得了赞誉,瓶口部长17厘米、宽13.2厘米,底座长26.5厘米、宽21.5厘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瓶扁瓶的设计别具匠心,嘴部为方形,颈部为圆形,盘状花纹凸起于其上,腹部呈现出一个倾斜的角度,上面刻画有一对奔马和一对躺着的骆驼。

瓶底则有一个方形盘子,盘子上也装饰有盘状花纹。瓶身两层平台上布满了松鹤纹,使其看起来既简单又不失威严。

这款雕漆淡绿地描金山水扁瓶带座通高45.5厘米,口部长9.3厘米、宽9.9厘米,底座长29厘米、宽21.5厘米,是一瓶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件器物是一款优雅精致的福州彩绘漆器,瓶口直而平,腹部宽阔,形状如同卵圆,底部则是稳健的卵圆形足。其主体颜色为清新的青色,瓶身被一层繁复的绣花覆盖,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颈部装点着一层金色的花纹,与肩部对称贴附的铺首相得益彰。正面和背面的花纹各异,但都起着装饰作用。正面以金黄色的缠枝花为主题,背面则以如意云为设计,两者相映成趣。

福州彩绘漆器是上古优良漆文化的继承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自清朝乾隆年间沈绍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李芝卿、高秀泉,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得福州彩绘漆器的艺术价值得以不断提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下,福州漆经历了繁荣的岁月,也遭遇了低谷。如今,福州彩绘漆已成为福州的城市标志,而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则成为了福州漆发展历程的生动见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4 20:41 , Processed in 0.0512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