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琵琶是一种失传的古代乐器,它和我们常说的琵琶不太一样。在唐代,琵琶和五弦琵琶甚至是两种不同乐器,唐代琵琶是四弦曲颈,就是琵琶头上是弯折的,而五弦琵琶是直颈的,外观和四弦琵琶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所以唐人管四弦琵琶叫琵琶,管五弦琵琶叫五弦。五弦琵琶起源于古代印度,印度国家 博物馆收藏有公元2世纪至3世纪的石刻浮雕,上面已经有了五弦琵琶的身影。五弦琵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年代不会晚于公元5世纪。目前中国能找到的最早的五弦琵琶图像来自于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司马金龙墓,年代约为公元484年。司马金龙墓里出土了石棺床和石柱础,石棺床侧面的浮雕上就有伎乐天人弹奏琵琶和五弦的景象,石柱础上也有一个弹奏五弦的伎乐童子。这说明五弦在北魏时代就已经流行起来了。到了6世纪,五弦琵琶的图像非常丰富,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的第14和69窟、敦煌的290窟、山西的徐显秀墓壁画,乃至于北齐范粹墓出土的扁壶上,都能看到五弦琵琶的身影。到了唐代,五弦琵琶更加流行,除敦煌外,在陕西出土陵墓壁画里也可以看到五弦和其他乐器合奏的场面。唐代的宫廷音乐有一种叫“十部伎”,其中有六部(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伎)演奏异域音乐,都配有五弦。《旧唐书·礼乐志》记载:“琵琶、五弦及歌舞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来尤盛。”可惜的是,经过唐末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乱世,五弦琵琶到宋代就失传了,在一千多年之间,五弦只是史书上或者古代文集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再也没人听过五弦琵琶的演奏,直到正仓院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面世,这个乐器才被重新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