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翱总第494期非物质
文化遗产楚式
髹漆艺术在荆楚地区的
传承与保护◎涂光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广泛关注和保护的同时,相对具体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大多数还不够全面,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建立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其的保护和传承。2009年荆楚髹漆艺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荆楚髹漆艺术因其深厚的美学积淀和历史文化内涵具备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意义,而它的濒危性亦使得这种研究成为迫切的要求。关键词:楚式髹漆艺术;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基金:本论文为“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荆楚髹漆艺术文化生态的保护研究”(项目编号:]5Q058)阶段性成果之一。的方向:宋元明清。髹漆艺术炉火纯青,由宫廷化向一、引言商品化转变.再无法被社会重视,从而逐渐衰落。到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开始重视文化艺术各个方面楚式髹漆艺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地区。的复兴,中国传统
漆器工艺生产有了较大发展。2003传承至今的制作和装饰漆器的艺术形式。简称为楚年开始.随着中国政府启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式髹漆。
2011年5月,楚式髹漆艺术项目成功入选国护工程。新的文化政策助推民族文化复兴,各种类型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濒录。荆楚地区的楚式髹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商于消失的楚式髹漆艺术得以重登历史舞台。上古,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悠久传统,春秋战国时期楚楚式髹漆艺术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发展脉络清漆器工艺水平就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历史考古界的晰,从宫廷文化艺术象征到寻常百姓家中的生活用部分专家曾认为楚式髹漆技艺早已失传,然而这一品,髹漆艺术种类愈加齐全,技艺愈加精湛。兼具有楚文化精神与审美.带有浓郁荆楚民间特色(二)楚式髹漆艺术传承的现状调查的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楚地区悄然传承。作为楚文化笔者经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荆州地区传承人仅六大支柱之一。楚式髹漆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已刻不剩几位,他们是家族式世代制作楚式漆器,目前不仅容缓。可以高仿楚国漆器精品,而且在此技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继承传统风格的楚式髹漆新产品。二、荆楚地区楚式髹漆艺术的历史传承其中楚式髹漆艺术代表性传承大师邹德香深得荆楚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古都“纪南城”的楚式髹漆艺术的精髓,20多年来,他不断在继承中创所在地,今天地理位置是以荆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新。
2000年,楚式髹漆艺术世家的邹德香、邹传志父荆州也是被新中国首批列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子在秉承楚式髹漆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成功设计开一。楚式髹漆艺术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荆楚地区,发出“斗牛””鸳鸯墨盒”等楚式髹漆新产品,随后又楚式漆器造型优美诡异,纹饰色彩瑰丽雅重。是中国发掘了失传已久的甲骨胎彩绘漆器“龟盾”和以橘、髹漆艺术的高峰。独具楚艺术特色和荆楚精神意蕴柚为胎的髹漆露胎杯盏。邹氏父子积极思考楚式髹的楚式髹漆艺术.两千多年来一直在荆楚地区世代漆艺术的市场化路线.于2007年成立了荆州市唯楚传承。直至当代,楚式髹漆艺术兼有很高的工艺价木艺有限公司;随后在2009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入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保护传承楚式髹漆艺术对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邹德香、邹传志父子被评为国家研究荆楚艺术和文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荆州楚式髹漆(一)楚式髹漆艺术传承的历史背景溯源艺术惊艳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同年,邹楚式髹漆艺术萌芽于春秋楚国漆器兴起的针刻德香复现作品“虎座乌架鼓”。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工艺,战国以后的漆器几乎都是在楚式髹漆艺术的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
2014年5月,楚式髹漆艺术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获得巨大艺术成围中国文化部公布的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就的楚式漆器,兴盛发展直到西汉,楚式漆器的繁荣同时,对于楚式髹漆艺术在荆楚地区传承的生景象展现了楚文化风采,对秦汉以及后世的漆艺影态环境也有让人担忧之处,主要表现在:以单一仿制响深远;东汉在楚式髹漆艺术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但出土漆器的漆器作坊经营惨淡,同时由于资金和从随着瓷器的日趋成熟和普及,漆器相比而言黯然失业者稀缺的瓶颈,导致少数身怀绝技的传承人难有色,漆器的社会地位被动摇,其功能性由实用向艺术作为,还有老艺人年迈,后继者乏人;由于高昂成本,转化;隋唐以后,髹漆艺术渐入佳境的同时也彻底放忠实采用传统髹漆工艺的经营者越来越少,以一般弃了大众化路线,转而投向精品化、宫廷化、艺术化材料、一般油漆仿制出土漆器粗劣制品难于开拓更0 大的受众市场。的保护热情,促进楚式髹漆艺术的活态传承。2.非遗传承与教育接轨。针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三、荆楚地区楚式髹漆艺术的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2012年,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局、教育局等多家单位与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学校共同建成了“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2005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地”,并启用了五个非遗工作室。
其中楚式髹漆艺术 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传承人被特聘为学校老师。到目前为止,通过正规化 法》,办法第二条明确定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的学生已达800多人。另 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外,湖北省有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 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学的经典案例,如武汉纺织大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 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汉绣引进课堂教学,其创造性的保护传承方式非常 空间。”为楚式髹漆艺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值得借鉴。 供了政策性的保障。2011年5月,由湖北省荆州市申3.打造楚式髹漆文化品牌。以楚式髹漆艺术为平 报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台的漆器开发符合现代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的 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2月25日,胡锦涛签署发布 楚式髹漆器产品。借助大型展览展示活动,以楚式漆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器为代表。推广楚式髹漆文化品牌和荆州文化。楚式 《非遗法》)。其保护范围包括传统技艺.对非物质文化髹漆艺术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 遗产保护和传承进一步等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使非发展”的工作方针,从荆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法可依。
挖掘非遗的传统文化价值.借助非遗的文化元素提升本文以《非遗法》及相关文件规定为依据,通过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在保护中发展荆楚的代表性元 对楚式髹漆艺术基本情况的调查.结合当前的实际素,运用高科技手段,大力开发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推 问题和已有经验,将荆楚地区楚式髹漆的传承保护动非遗与各种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结合,努力塑造荆 分为资源普查、项目建设、传承开发三个步骤,提出楚地区独特的文化品牌。 对策建议。(一)第一步:资源普查四、结语由于楚式髹漆项目在湖北省级和国家级申遗成 功,成为楚式髹漆艺术的良好保护传承的前提,也使当前,楚式髹漆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虽然在国家 楚式髹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都得到切实的保证。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中国文化大复兴的大潮中取 资源普查阶段必须高度关注传承人的生存环境.对传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 承人的现状进行客观系统的调查与评估。需要对荆楚机。传承与保护任重道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古典到 髹漆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丰厚内涵展开全面调查。现代,高雅到通俗,装饰到实用,小众到大众.民族到(二)第二步:项目建设世界的客观困境,古老的楚式髹漆艺术才能真正地楚式髹漆获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
进入项目实现凤凰涅粲,浴火重生。因此,在荆楚地区楚式髹 建设阶段.要围绕传承人这个中心来进行。漆艺术的传承保护上需要不断用发展的眼界,时刻1.认定代表性传承人。根据《非遗法》第二十九条保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才能为实现楚式髹漆艺术 规定,在绘出传承人谱系图的基础上,认定代表性传传承与保护开辟多样的途径,才能让优秀的传统艺 承人。楚式髹漆艺术后继者乏人与建立健全其保护术世代相传,踏实推进楚式髹漆艺术的实践、传授、 机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论研究与科学发展.才能让楚式髹漆艺术后继有2.建立有关机构。根据《非遗法》第三十条规定。人,今天的爱好者,将成为明天的非遗传承人。 政府应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目前,湖北省荆州市非 遗生产保护性基地已经在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学校[参考文献] 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5000平方米。分为
大漆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文化馆、楚式漆器技艺馆、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EB/OL]冲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http://www. 遗传承讲座、研讨区五个部分。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社会宣传力度。荆州[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席令第四 市利用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宣传保护非遗保十二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 护知识及其重要意义,。
营造全民参与保护优秀文化http://www.gov.cⅢ,nfg/20l 遗产的社会氛围。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各种保护渠道。htm. 充分调动民间个人和团体的积极性。.[3]戚序,王海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环境{三)第三步:传承开发的思考:以重庆铜梁扎龙世家为例[J].西南大学学楚式髹漆艺术项目的申报立项与保护,目的都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是为了传承开发。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4]田阡.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对策[J]. 传承开发。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拓宽保护传承的平台,充分发展活态性传承。 基于楚式髹漆过于精品化、艺术化,普通市民不便了[作者简介] 解学习的现状,荆州市非遗生产保护性基地鼓励市涂光璨(198伊一),男,湖北荆州人,硕士,长江 民参观参与楚式漆器制作的全过程.继而让市民更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荆楚文化艺术研究。 加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激发市民对非遗项目【责任编辑 李佳怡】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