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65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17 11:08:32 | 查看: 712| 回复: 0
56青春岁月572013年03月下青春岁月 2006年5月20日,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蔡氏)漆线雕工艺,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艺术一时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漆线雕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可以考证的历史有三百余年,这门手工艺是用金箔、彩绘和漆线来装饰制作神佛雕像,一般被称之为妆佛(在闽南民间的话语中,佛的含意很广,举凡佛祖、菩萨、道教神明和民间信仰神明,都称为“佛”,所谓“妆佛”,就是指装饰包括民间信仰神明在内的各种神明)。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风格古朴庄重,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在不断的探索中以其灵活的制作手法,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认同力得以开创和发展。2012年5月、7月,笔者曾先后两次赴厦门,对“厦门唯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和“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馆”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手头所掌握的资料对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及其发展做简要的论述。一、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的工艺变革蔡氏漆线雕诞生于明末清初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镇,至今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蔡氏漆线雕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了二次重要的工艺革命,使得蔡氏漆线雕最终完成了艺术蜕变,迎来大发展时期。

1947年,漆线雕百年老字号“西兰轩”迁到港口城市厦门。这重塑了蔡氏漆线雕工艺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破除四旧,严令禁止封建迷信活动,漆线雕佛像不再生产。停业两年后,蔡氏兄弟以出口创汇为理由向政府申请恢复生产。终于在1951年,蔡氏漆线雕以个体经营的方式继续生产佛像,往东南亚地区销售。然而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应时代的需求,蔡氏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老先生大胆推陈出新,创造出一系列用漆线艺术表现的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新作品,把传统的妆佛技艺应用到生活中,为漆线雕工艺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蔡文沛先生完成了蔡氏漆线雕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然而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漆线雕被完全禁止生产。直到1972年,正值而立之年的蔡水况大师回到漆线雕创作的工作中来,他不但善于开拓表现题材的新天地,而且也善于发掘工艺材料的新方向。他潜心创作的以少数民族少女打乒乓球为题材的《业余爱好者》,送到福建省参展,受到一致好评。之后他完成了《郑成功》、《孙悟空三大白骨精》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获得成功后的蔡水况大师并没有因此而满足,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大胆的尝试,终于在1973年他首创的将漆线龙纹直接表现在瓶、盘、蛋壳上,使之成为独立的漆线艺术品,也使中国漆文化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

于是,蔡水况大师完成了蔡氏漆线雕艺术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蔡氏漆线雕工艺史上的二次重要变革,不仅仅是对传统艺术式样的丰富和发展,更是一种蜕变,即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然而,传统的精神和工艺手法却并不因此而消亡,反而更见纯粹,更加强盛。正是这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引起笔者极大的求知欲,去更深入的探索蔡氏漆线雕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二、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的特点漆线雕工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无论是创作题材、作品风格、加工工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漆线雕的故乡在闽南,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闽南地区大量的保留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作为佛像制造的重要工艺,漆线雕得益于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繁盛而产生,借助其广泛传播而广为流传。闽南民间信仰成为漆线雕创作的主要题材,民间信仰的人物成为漆线雕造像的主要对象,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一整套神佛造像系统。虽然后来随着漆线雕技艺的不断创新和改革突破了妆佛这一领域限制,然而其工艺手法、造像体式、装饰纹样,依然呈现出闽南民间佛像的影子。不论是用于塑造民族英雄的体式,还是用于装饰少数民族少女的服饰纹样,甚至是盘结于杯、盘、蛋壳上的动植物形象,都取材于闽南民间信仰神佛的造像。

因此漆线雕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深受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影响。其次,漆线雕作品最主要的风格就是线条的运用和金彩交错的表现。漆线雕作品中的线条,经过精心的盘结,每一条线本身都具有表现力,不只是图案的附庸,正如中国书画当中的线一样,具有独立的生命体。“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漆线雕作品,而这八个字,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一个理想境界。与其他的工艺美术相比,漆线雕作品特别的喜气富贵、华丽大方,在市场上广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体现中国美的理想。另外,漆线雕艺术是手工的艺术,每一件漆线雕作品都凝聚了手工艺人们的心血,是他们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手工艺赋予了漆线雕作品灵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在漆线雕艺人眼里,他们能轻易的辨认出,一件产品是出自哪位艺人之手,每一个细节的精微处理,都赋予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三、如何保护及发展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1、培养人才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较为单一,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且缺少培养计划及理论知识。所以,找到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其重要代表之一的厦门蔡氏漆线雕也不例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蔡氏漆线雕就放弃了家族式传承模式,把工艺技巧公布于世,积极寻找愿意学、有灵气的年轻人拜师学艺,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中,就有以王志强为代表的很多外姓弟子。

另外笔者在厦门考察时了解到,近年来厦门蔡氏漆线雕与厦门市中小学,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做到了学习传统工艺从娃娃抓起。在采访厦门唯艺蔡氏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平先生时,他谈到,厦门蔡氏漆线雕在人才培养方面,正在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借助专业院校的力量培养漆线雕人才,而这种模式将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2、规范产业化厦门蔡氏漆线雕工艺申遗成功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蔡氏漆线雕走产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在保护好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是蔡氏漆线雕工艺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蔡水况大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种技艺完全靠国家来支持是不行的,大量的去生产,可以培养学徒,继续发展的希望比较大,对地方文化的贡献也比较大。但简单的产业化也是不行的,那样漆线雕工艺就面临着经济价值和传统制作工艺之间的矛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尊重,传统手工艺产品应该走高、精、尖的市场路线,用高品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融入精神内涵,增加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3、完善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国家有法律、政策的规范和保障。正如笔者在厦门采访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时,蔡大师提到:我们需要政府为我们搭一个骨架,我们自己去长肉,如果政府搭的骨架够硬,够全面,我们就能长得健全,长得有血有肉。蔡大师口中提到的政府骨架,无疑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全的制度保障。【参考文献】[1] 黄曾恒, 庄南燕. 蔡氏漆线雕[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2] 黄曾恒. 蔡氏漆线雕工艺的历史演变、现状和发展[J]. 中国生漆, 2011(1).[3] 蔡水况. 漆线雕艺术[J]. 上海工艺美术, 2003(1).[4] 蔡运彬, 蔡水况. 我改变了漆线雕[J]. 中华工艺, 2008(4).【作者简介】张冬菊(1986—),女,满族,河北省丰宁县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下转第57 页下) >> (上接第56页)莎翁的戏剧素来以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著称于世。其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问世以来,研究者一直对其中夏洛克形象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他是残酷、贪婪的高利贷者,也有人把他作为反抗宗教歧视的斗士理解;关于鲍西娅,近些年研究者从女权主义角度进行阐发,认为她仍是男权社会下的附庸,也极大丰满了其单纯文艺复兴新女性的形象特征。

但令我们困惑的是,作为《威尼斯商人》主角儿(关于本剧主角,颇有争议,但安东尼奥作为最主要角色之一是可以肯定的。)安东尼奥的形象特征在诸评论家笔下,却多显得苍白无力。大家基本上都在一味地赞美他的德行:“安东尼奥是一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是资产者,是一个善良、正直、宽厚、慷慨的人物。”“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慷慨仁厚,淡泊金钱。”“他对朋友讲义气、尊重友谊、不惜牺牲生命。”甚至有些评论不惜将他推上道德的神坛,“他超越了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之上,矗立于高山之巅,以无比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来俯瞰全人类。”安东尼奥真的就这样堪称完人吗?下面我们就将从以下几个角度透析其言行,对“完人”安东尼奥提出几点质疑。一、关于安东尼奥的博爱精神安东尼奥在威尼斯城中是一个善人,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剧中夏洛克亲口提到“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第一幕第三场),安东尼奥自己也说:“虽然我跟人家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同上)但他是否就是一些评论家口中所无谓的普度众生的圣人了呢?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威尼斯商人》成书于1595年,16世纪末的英国打败了最大的海上竞争对手西班牙,更是将侵略的魔抓伸向世界各地,大肆掠夺殖民地的资源,以赚取高额的商业利益,安东尼奥的“买卖”说白了也就是侵略队伍的一支罢了。

他曾经当众辱骂夏洛克的钱是“腌臜”钱,他的金钱又干净到哪里去呢?此外,剧中法庭上夏洛克有几句话也是值得思考的,他说:“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它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第四幕第一场),很显然这些话是针对安东尼奥这群人的,由此也可见出安东尼奥并非就是普度众生的菩萨,他的阶级立场仍然是鲜明的,他的善良待人也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但是这也并非就说他是一个恶人,一方面能够接济自己的朋友,一方面又受阶级局限,这样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神!二、关于对巴萨尼奥的友谊对于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的友情,大部分评论家更是提不出半个不字,认为他不但将自己的财产随意交给巴萨尼奥使用,甚至为了巴萨尼奥的缘故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是一份怎样纯真高尚的友谊!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细细推究一下,便会发现这份忠心里面包含了多少“愚”的成分。安东尼奥将自己的钱不计回报的给巴萨尼奥,原则是什么呢?剧中成这样描写到:“只要您的计划跟您向来的立身行事一样光明正大,那么我的钱囊可以让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驱使;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您达到目的。”(第一幕第一场)巴萨尼奥的计划真的“光明正大”么?第一幕中他对向鲍西娅求婚的计划做过两枝箭的比喻,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场赌博,赢了就可以攫取鲍西亚的资产。

这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都只能算是投机,如何能谈上光明正大?再说说巴萨尼奥这个人,靠着安东尼奥的财产大讲排场,挥霍无度,又利用鲍西娅对自己的好感占有她的人和财产,可谓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主义者。为了这样一个人,安东尼奥倾其所有,不可不谓“愚忠”。当然,这与安东尼奥善良,胸无城府的内心是有关的,但起码也算得交友不慎,不能识人。三、关于安东尼奥视死如归的态度“当安东尼奥面对死的威胁时,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这句话可以代表众多研究者对安东尼奥的态度。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通过他在文本中的言行便可知晓,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待夏洛克的态度上。在没有订立那个生死契约之前,也就是安东尼奥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时,他对待夏洛克是什么态度呢?夏洛克是这样描述的:“他憎恶我们的民族,甚至在商人汇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第一幕第三场)如果我们觉得夏洛克的话不足为信或是过于夸张,,那我们直接看安东尼奥,第一幕安东尼奥见到夏洛克时:“夏洛克,虽然我跟人家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可是为了我的朋友的急需,这回我要破一次例。(向巴萨尼奥)他有没有知道你需要多少?”(第一幕第三场)特别是最后一句跳过夏洛克直接向巴萨尼奥说话,其中的傲慢态度再明显不过了。

然而当契约生效之后,安东尼奥的生命悬于夏洛克之手时,他再跟夏洛克对话时:“再听我说句话,好夏洛克。”“请你听我说。”(第三幕第三场)对比一下,态度不可谓不前倨后恭。我们并不是在苛责安东尼奥,一个人在困境之下,特别是在掌握着她生死的人面前,态度和气甚至卑恭,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如前面某些评论者所说的临危不惧,便谈不上了。四、结语多年以来,研究者谈到安东尼奥,都夸大了其优点而缺点则一笔带过,以至于安东尼奥成了一个扁平呆板的人物形象,将他拉下神坛,促使其由神性回归到人性,就《威尼斯商人》来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莎翁这部剧中的人物形象。并且,莎士比亚或者其他每一位戏剧大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是匠心独运的,运用这一多角度全面分析作品中的人物的方法,对我们在以后阅读文学作品理解其中人物形象也是大有裨益的。【参考文献】[1] 威尼斯商人[M]. 朱生豪,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2] 张伯香. 英美文学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3] 陆  谷, 孙援援. 莎士比亚研究十讲[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4] 戴  莎. 浅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J]. 现代企业文化, 2008(6).[5] 岑  莉. 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分析[J]. 外国文学研究, 2010(8).[6] 张晓玲. 殖民掠夺和博爱仁慈的悖论组合[J]. 都江学刊, 2001(6).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及发展□ 张冬菊(福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8:27 , Processed in 0.0604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