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9-18 14:01:16
|
查看: 241 |
回复: 0
端水杯手还会抖,拿起画笔却是纹丝不抖——这是84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薛生金[/url]老人大半生练就的真功夫。这项让他痴迷至今,每天仍坚持“上岗”五六个小时的传统技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1]文化[/url]遗产——平遥推光[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漆器[/url]。
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已有数千年历史。“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魏晋南北朝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平。明清两代,随着晋商实力的增强,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俄罗斯、东南亚一带。”薛生金说,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此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lign=center]https://pics6.baidu.com/feed/42166d224f4a20a4d27c394436da4825730ed067.jpeg@f_auto?token=1c17ab4b2fd6181eeeaa10b16ff2e150&s=AB3255852D1AA6CC5652642203001040[/align]
山西省平遥县薛氏漆艺研究院收藏的老漆器。新华社记者刘翔霄摄
据介绍,平遥推光漆器制作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工序。其中,漆工环节的工序相当细致复杂。“光是刮灰就需要五到六次,而且每次都必须等刮上去的灰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薛生金说,漆器的底漆多以深色、亮色为主,上面绘以图案。过去,漆器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居多,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等,随着时代发展,图案也变得更加丰富。
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工艺,用料也颇有讲究。其使用的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天然漆料——大漆,即漆树割掉树皮后流出的浆汁,以此制作出的漆器环保无毒,经久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过去,在平遥百姓家中,常见以推光漆器制作的屏风、角柜和首饰匣等。
[align=center]https://pics6.baidu.com/feed/a8ec8a13632762d06696b7400564d8fd503dc631.jpeg@f_auto?token=2a85ceab34024b72ad343e5f096c5da1&s=BD0AD3155A436F530AB550E10300E020[/align]
84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薛生金正在创作。新华社记者刘翔霄摄
平遥推光漆器的发展几经兴衰。据薛生金回忆,1958年,集体性质的山西省平遥县手工业联社推光漆厂刚建厂,工人只有十几个,还不是单纯做漆器,“技艺是传承下来了,漆器却出现积压,日子不好过。”又过了几年,到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1962年,厂子运营已相当困难,一度濒临倒闭。转机出现在1964年,“那一年,北京外贸单位来人签了合同,把厂里原来积压的产品全部收购一空,还增加了新订单,一下子把厂子救活了。”
至20世纪70年代,平遥推光漆器已经成为山西省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远销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align=center]https://pics7.baidu.com/feed/fc1f4134970a304e06198a6575407781c8175c81.jpeg@f_auto?token=35d4c7b813c5e19bf4d77709234b3d65&s=83BA7387FE5314D69204C8A903003011[/align]
山西省平遥县薛氏漆艺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给漆器填彩。 新华社记者刘翔霄摄
如今,平遥推光漆器仍然是古城标志性的“符号”之一。来到这里的人们常常寻访古城,为抱得一器而归。近年,平遥县还设立了薛生金工作室,以薛生金老人牵头,整理技艺资料,举办漆艺培训班,使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完)(记者刘翔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