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49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21 18:03:24 | 查看: 539| 回复: 0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是十分特殊的制作工艺,在继承几千年中国株漆技艺的基础上创立的,采用布坯或木坯,经上灰、打磨、操饰、黑推光、色推光等工序后,再用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台花嵌螺钿等技法加以装饰,最终制作完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霖饰技艺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漆艺名匠沈绍安在漆艺生涯中分析古代门匾,为何内心木头已经腐朽,而它用夏布(纪麻布)涂抹生漆的表层却完好无损。于是在传统“夹纱胎”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脱胎霖饰技艺。他利用泥土雕塑成佛像的胚胎,然后用夏布和生漆裱满多层,阴干大漆之后,用水泡烂泥坯,将溶解的泥水倒出之后留下了漆布胎,经过多道的上灰、揉漆,再在表层施以色料,便完成了一座轻巧坚固色泽美丽的脱胎佛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道光年间(1821~1850),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脱胎漆器的海外销量增加,因此催生了适合欧美人士审美习惯的仿西式工艺品:烟具、酒具、咖啡杯、花瓶等,并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沈绍安的后人继承并发扬了脱胎漆器的技艺,以精美的工艺品进贡清廷,被朝廷钦赐“四品顶戴”官职,成为一大新闻。沈家人制作的脱胎漆器先后在巴拿马、芝加哥、巴黎、东京、柏林的博览会上为东方的福州漆艺赢得了各种奖项,成为大宗的出口工艺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世纪50年代以后,脱胎漆器保饰技艺人才辈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作品《司母戊鼎》《南瓜盒》等在国内外展出,被国际友人评为“不可多得的东方特产”。1959年创作的《毛主席全身像》高达三米,成为“有史以来”体量最大的艺术品。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展脱胎漆器,使之发扬光大,福州市整理出版了福州脱胎漆器技法丛书,建立漆艺家档案,整理出优秀作者的独特技艺手法并存档保存,把富有特色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创办福州脱胎漆器专刊,建立电脑资料库,设立漆艺网站,提高扩大漆艺影响力:并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嫁接,把优秀的专家、作者请进院校,走进课堂,以讲座、授课等不同的形式,普及漆艺技艺,培养漆艺人才,建立脱胎漆器的培训基地、实践场所,开展短期的培训班、创作提高班,发现新人,培养新一代脱胎漆器的作者群体:同时,开展国内外的漆艺交流展示,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制作上非常的不易,其结合了脱胎技艺与探漆艺术两者的技术结晶,而且从选料开始一直到漆器成品,都要经过几十至上百道工序。由于工艺复杂,制作与阴干都相当的费时,因此一件漆器往往都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制成,制成的成品还需要在密闭的阴室里阴干很久才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是在中国传统漆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了使漆色更加鲜艳,特意增加了像蓝、绿、褐等颜色调亮,调和料里掺上用真金、真银碾制而成的金粉、银粉等,为的是解决普通漆色干了之后变黑等弊端,这种方法漆完之后的福州脱胎漆器颜色更持久。制作完成的福州脱胎漆器看起来色彩瑰丽,具有光亮如镜的美感,造型朴雅大方、浑厚有力,嵌饰对比强烈、箔间罩染幽艳,探漆色彩热烈、措擦抛光润泽。还有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等优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8:17 , Processed in 0.0488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