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0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30 16:02:06 | 查看: 447| 回复: 0
154FO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东阳江漆艺各个历史时期的产品类别、工艺特点和艺术特色做一梳理。详细论述了阳江漆艺产品类型从明清至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胎质材料、髹饰技法、色彩、髹饰图案的发展演变。【关键词】阳江漆艺;磨漆画;皮胎纸胎【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0139(2015)07-0154-4〔作者简介〕李维贤,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642。中国漆器发展到明清,已经是技艺成熟、流派纷呈。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广东阳江漆器,则以实用性为特色,这在当时装饰繁盛的漆器界,可谓独树一帜。经过清、民国时期的发展,阳江漆器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达到鼎盛;历经20世纪90年代的衰落之后,到21世纪初基本演化为纯装饰性的漆画类作品。本文以时间为序,分析、总结阳江漆器各个历史时期的产品类别、材质特点、髹饰工艺和艺术特色。一、明清时期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清朝是其成长期,当时的产品基本上只有漆皮箱和漆皮枕两种。其制作过程是:以牛皮、杉木、白藤等材料制成皮胎或皮/木混合胎的箱体或枕头,再素髹而成,并无其他装饰。产品造型规整,色泽光润,风格朴实无华。

当时的代表性厂家是乾隆年间开业的“老义和漆作店”。清朝阳江漆器色彩主要有红色和黑色。较为特殊的是,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喜庆多用红色的风习不同,阳江人也用黑色的漆皮箱、漆皮枕作为婚嫁、庆寿的贺礼,寓意夫妻感情“如胶似漆”,祝愿老人黑发常生,岁岁不老,正如诗云:“赠君珍重载衣裳,定造成双黑漆箱。从此黑头人不老,相投胶清朝阳江漆器用料精良,工艺精到,品质优良。发展到清末,已成为当时的著名产品,畅销国内外,有些国家还在阳江设立商行,专事采购明清时期开始生产的漆皮箱、漆皮枕,造型方正,色彩单纯,而且轻巧、坚实、耐用,因此一直是阳江漆器的代表性传统产品,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有生产。漆皮箱的密封性极佳,据传清道光年间,曾有外国商人购买阳江漆皮箱承装贵重物品海运回国,路遇风暴船沉。数月后,皮箱被打捞上来,因为漆皮箱良好的密封性,打开箱后发现箱内滴水未进,物品完好无损。阳江漆皮箱还具有良好的防虫、防潮功能,很适合用于贮藏衣物、字画、名贵广东阳江漆艺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色〔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76003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3640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1552015年第物品,解放后故宫博物馆和多个地方博物馆曾大量购买阳江漆皮箱用于储藏藏品。

二、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阳江漆器的成熟期。按发展态势,又分为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之前的发展期和之后的萧条期。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阳江漆器处于高速发展期,继续沿着实用方向发展,产品范围大大扩展,除了大小皮箱、软枕外,还生产各种生活用器,包括卷烟盒、烟丝盒、烟嘴等烟具;,茶盅、茶杯脚、茶瓶、茶盒等茶具;花瓶、果盘、九果盒等摆件,以及印章盒、眼镜盒、拐杖等等生活用品,共有三四十类,约一百多个品种。这时期的代表性厂家是“老义和”与1919年开设的“广泰成”。老义和仍以漆皮箱、漆皮枕为主,广泰成的漆器品类则更为丰富,其产品兴盛二十余年,是当时粤港澳地区的著名产品。除品类大大增加以外,民国时期阳江漆器的器型、色彩、装饰技法也迅速发展,而且开始注重器型与装饰图案、髹饰技法的结合,达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并进。民国初期阳江漆器的色彩仍以红、黑两色为主,2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金色、绿色、白色;装饰图案大量出现,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鱼虫为多,书法图案也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特色。髹漆工艺不再限于素髹,开始采用多种髹饰技法,尤以皮雕、彩绘技法著名。1936年广泰成生产的“皮雕金漆盒”在南洋国际货物赛会上获金质奖1937年开始至解放前夕,受连年战争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阳江漆器处于萧条期。

1948年只剩下“广泰隆”、“老义和”、“广益成”、“利源隆”、“广隆”等漆器坊,以及17家家庭作坊,从业人数只有40多人三、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解放后,阳江漆器行业逐步恢复,到1955年,共有工人94人。1956年,以老义和为主要成员的“阳江县漆器生产合作社”成立,1958年合作社转制为阳江地方国营漆器厂(简称阳江漆器厂或国营漆器厂),自此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国营漆器厂一直是阳江漆器的生产主体,故业界习惯将这段时间称为“阳江漆器厂时期”或简称“漆器厂时期”漆器厂时期,阳江漆器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据记载,1962年至1979年,阳江漆器的出口总额为646.1万元,年均35.9万元;1980年至1987年为1293.4万元,年均161.7万元,为60-70年代年均出口金额的4.5倍,其中1987年的出口金额为最高,达到680万元〔10〕。在这期间,阳江漆器厂为主要生产厂家,且产量持续增加,1962年该厂产值为42.48万,1985年增为260.5万元〔11〕,增加了6.1倍;1962年至1985年,阳江漆器厂每年约出口漆皮箱1000个,漆木箱1200个,漆皮枕4万个。

漆器厂时期的产品类别非常丰富,除了漆皮箱、漆皮枕,以及茶具、酒具、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屏风、挂屏、花瓶、磨漆画、仿古文物等艺术陈设品,共有五百多个品种〔12〕,漆器厂时期还出现了漆艺家具,1978年阳江漆艺家具厂成立,专门生产髹漆家具。用材以普通杉木、樟木为主,沿袭阳江漆器的传统髹饰风格,主要采用彩绘装饰,首先髹以黑底,再用红、黄、绿、白等色漆描绘图案,较少采用雕刻和镶嵌。产品色彩明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很强,风格自成一派。20世纪60年代阳江漆器厂开始发展漆画,直到90年代,漆画一直是阳江漆艺的一个重要产品。图1老义和漆皮箱、漆皮枕,1940年代图3以潭新篁的书法制作的广泰成漆盒,1940年代傅乃彬彩绘山水私章盒,1930年代156FO漆器厂时期的漆画主要以订制的方式进行生产,而且多由广州美术学院和阳江漆器厂合作完成,前者负责设计画稿,后者负责制作,共同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例如1980年的《葵乡》,长18米、高2.4米,曾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85年创作的《苍鹰》被作为国宝赠送给英国女王。这一时期的漆画多为大尺幅作品,主要是磨漆画,工艺手法细腻,画面平整光亮,恢宏大气,时代感极强。

除了规模、产品范围的扩大,这一时期阳江漆器的色彩、图案更为丰富,制胎、髹饰技法也有很大的发展。胎体从皮胎、木胎发展到布胎、纸胎、品(图6),既美观又轻巧,很受市场欢迎,成为阳江漆器的经典产品之一。胎质的多样化以及脱胎工艺的运用,使得阳江漆器的器型更为丰富,具有很强的形式美,出现了不少复杂器型,甚至出现了人物漆塑(图7)。颜色较民国时期更为丰富,增添了朱红、翠绿、黑褐等色。髹饰工艺不再局限于素髹和彩绘工艺,还发展出研磨、描金、雕填、镶嵌、印锦、暗花、变涂、堆漆等髹饰技法,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以及色彩、器型的不断丰富使产品的装饰性 和艺术性进一步增强。 四、20世纪末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 及更加便利的生活用品的大量出现,使得以实用 器为主的阳江漆器迅速衰落,1996年阳江漆器厂 倒闭,整个行业基本中断。大部分员工转行,只有 少部分技术员坚持漆艺创作,并成为行业承继的 中坚力量。其中范俊以漆瓶、漆盘创作为主,梁汝 欢、冯树华则主要进行漆画创作。也就是从这个 时候开始,实用性产品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漆 画、漆盘、漆瓶等作品,阳江漆器从实用型转变为 画面装饰型。 与漆器厂时期的磨漆画相比,漆器厂倒闭后 至21世纪初,阳江漆画的尺幅变小,主要以个人创 作为主,题材多为植物、渔事,画面写实,出现向装 饰画发展的趋势。

21世纪以后,在上述老艺人的坚 持与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艺人进行漆画创作,2002 年阳江市漆画创作研究会(阳江漆画协会)成立。 2006年阳江漆器髹饰技艺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非 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之后,阳江漆画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创作更为繁荣,画面风格多样,成为广东漆画的代 表。2011年阳江市江城区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 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漆艺之乡”称号。 目前阳江漆画的创作主体是阳江漆器髹饰技 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范俊、傅以周、陈奇积,以及一 批新锐漆画家。传承人主要以彩绘、变涂、磨显、 镶嵌、堆漆等传统髹饰技法进行创作。范俊、陈奇 积的作品画面写实,题材以花、鸟、鱼、林为主,例 鱼》、《红树林》。傅以周则擅用变涂、磨显工艺创作画面抽象、视觉效果强烈的作品,例如《爻 图4国营漆器厂产品(左:1960年代;中、右:1970年代)图5漆器厂时期的漆艺家具(左:1970年代;右:1980年代) 茶叶罐,1980年代图7白毛女 (傅乃彬作品), 1960年代 157 2015年第 漆黑》、《脸谱》、《战衣》等。阳江新锐漆画家主要有陈自豪、梁永顺、陈家劲、王清泉、黎 安乐等,他们都受过高等美术教育,对阳江漆画的 传承和创作有自己的认识,主要运用现代技法进行 创作,画面风格更为多样,对思想、情感的表达性 更强。

陈自豪的漆画可称为意象漆画的代表,作品 充满解构主义色彩,代表作有《金秋》、《月夜》、 《西游意向组画》、《和谐的记忆》等。梁永顺的 作品则以细腻工整的画面表现情感,代表作有《足 迹》、《岁月》、《黄昏曲》、《大船 小船》、《载》 等。王清泉的作品色彩柔和,装饰性强,代表作有 《服饰春秋》。 五、结语 回顾阳江漆器的发展,从早期的“老义和”、 “广泰成”,到“阳江地方国营漆器厂”,再到当代 的“漆艺工作室”,阳江漆器从实用器转变为装饰 品。在三百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其产品类别、材质 工艺、艺术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从初期单一的皮胎 漆皮箱、漆皮枕发展到各种茶具、酒具、烟具等各 种生活用器,以及屏风、挂屏、花瓶、漆木家具、 磨漆画、仿古文物等陈设品,最后转变为当代的漆 画、漆盘等画面装饰品;胎质材料从皮胎发展到皮 木混合胎,再发展到现代的木胎、陶胎、纸胎、布胎 等多种胎质;髹饰技法从素髹发展到皮胎彩绘,再 发展到变涂、堆漆等等多种技法。阳江漆器的主色 一直保持着红、黑二色的传统,辅助色则由民国时 期的金、绿、白等色发展到当代的朱红、翠绿、黑 褐、雌黄等多种颜色;髹饰图案从传统的山水、书 法图案,发展到写实花鸟、鱼虫、仿古纹饰,进而 抽象图案,再到当代风格多样的装饰图案。

这些产 品材质、巧思、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着当时最高 的技艺成就,并在后世的承继中成为这一传统工 艺的代表符号。这些里程碑式的产品,就像粒粒明 珠,串成了阳江漆器的历史。 从左至右分别为范俊、陈奇积、傅以周、陈自豪的漆画作品【参考文献】 〔1〕〔4〕〔7〕〔10〕 阳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江县志(下)[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383,1384,1385,1385. 谭松年.阳江竹枝词漆皮箱[A].冯峥.阳江漆艺[C].北京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1.4. 谢彦伦.阳江漆器业[M].阳江文史,1993.No.8:23-32.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56辑(广东工商经济史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8:23 , Processed in 0.0552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