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
器和被漆漆过的东西是两码事。
漆器是一种成‘器’的东西,是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能成大器的那个‘器’。”徽州
漆器髹饰
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如是说。
甘而可是安徽黄山人,生于1955年。甘而可懂绘画、善木工、会雕刻、精设计,漆艺遵循纯正的传统技法。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他使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
髹漆技艺“菠萝漆”(又称犀皮漆)、“漆砂砚”恢复新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因此被评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他首创以金箔入漆、制作出金斑犀皮漆。而贴金的关键,只是一层看似可有可无的透明漆。
甘而可带你揭秘徽州犀皮漆器的制作过程
甘而可已经把徽州漆器做到了极致,在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现代人4件作品中,他的“菠萝漆”圆盒就是其中之一。可他对人总是说:“我是老‘漆’。”《史记》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甘而可说“我不做第一,就做徽州老‘漆’,任何事情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第一就太完美了,完美的事情也是做不到的。”甘而可是这样说的,可不是这样做的,他已经把徽州的漆器做到了高峰。
犀皮漆,变涂,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波罗漆,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
高低起伏的变化。
犀皮漆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流动变换的
纹理,细看之下,这些纹理既不是用笔描的,也不是用刀刻的。
犀皮漆的做法是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在以工具为引起料,趁漆器半干时制造凹凸表面,待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同,
打磨后可显现不同的花纹,产生绚丽色泽。由于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纹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称作“犀皮”或“虎皮漆”。
犀皮漆器独特的美感,关键在于打埝和髹色漆两道工序。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
打埝
打埝: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埝的形状、高低、疏密,决定了之后磨出来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打埝首先需要调制稠漆。为了增加稠度和硬度,甘而可往生漆中加入一些蛋清,这样的漆用来打埝才立得住。
漆调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打埝,如何打出不同形状的埝,不同形状、高低、疏密的埝会形成什么样的纹理,每种纹理适合什么样的器物,全凭手艺人多年积累的经验。
髹色漆
髹的意思是以漆漆物,髹色漆就是刷不同颜色的漆。表面凹凸不平、多遍髹涂色漆的器物,凸起处被磨平后,便会露出漆层的断面,这就是犀皮漆不用描、不用刻,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奥秘所在。
最基本的色漆以红、黄、黑为主。为了让颜色更加绚丽生动,甘而可还仔细琢磨加入黄金的方法。他在漆面刷一层用60%的生漆与40%的桐油专门调制的金胶漆,然后将极薄的金箔贴在漆器上,再刷上一层透明漆。
贴金箔
在后期的层层打磨下,金箔会随着埝的形状,如同色漆一样,显现出变幻莫测的条纹。丰富的纹理是犀皮漆的关键所在。
打磨
经过多次髹漆和阴干之后,漆面高低不平的埝已经逐渐被后来的色漆填补得平整,这时候就要进行打磨,这是让纹理显现的过程。最开始显露的是围绕着埝的一个个豆斑纹似的点,随着打磨的加深,点会逐渐扩大,一层层的色漆随着埝的形状开始显现出一圈圈纹理,这些圈、线不断往外扩展,连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线条、图形。
在中国众多的漆器品类当中,它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种漆器。它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也曾令当代文物专家王世襄疑惑不解。
除了技艺本身,空气的温度、湿度,甚至手艺人的心情和身体状况,都可能对犀皮漆器的纹理产生影响。因此,无法完全预知犀皮漆器的最终效果,每一件犀皮漆器都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