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1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2 07:01:37 | 查看: 783|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3年8月1日,由应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应城市文化馆协办,执斋漆话漆艺工作室承办的“萌芽计划”洪氏彰髹非遗研习班在开班,来自北京、重庆、内蒙古、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29名传统漆艺爱好者相聚在应城市楚珍园景区,展开为期十天的实地研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开班现场,应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宋文林向学员们介绍了应城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并向远道而来的学员们表示欢迎,对大家在酷暑中来到应城参加学习表示慰问,希望学员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让千年非遗持续发光,展示楚文化的大漆世界,祝愿远道而来学员们在应城生活愉快。应城文化馆馆长王剑出席开班仪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场展示了应城执斋漆话漆艺作品

现场,应城非遗洪氏彰髹漆艺传承人管好伟向学员们讲述了他的漆艺故事,回溯历史长河,“割漆人”可能算是我国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湖北的恩施、宜昌、神龙架等地有着上千年的割漆历史,湖北是中国大漆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出土了很多让世界惊叹的精美漆器,楚式漆艺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高峰。湖北各地漆艺师大部分都是从自幼就在家庭开始接触漆艺的熏陶,管好伟也是从小跟着外公接触到漆艺,那时候洪获麟先生会用大漆去制作一些板凳和家具供家里使用,洪获麟先生会因地制宜的应用一些应城独有的物产去进行彰髹技法的制作,在洪获麟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下,管好伟逐渐懂得了漆艺彰髹技法。

研学班课堂上,管好伟向学员们讲解大漆制作基础知识,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从简至繁的一步步指导学员们完成一件件小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自台湾省松古美术企业社的陈湘湘:“我很喜欢漆艺,也很想了解漆艺,所以来参加这次在应城的漆艺研习班,希望传统工艺可以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次“萌芽计划”洪氏彰髹非遗研习班分两阶段进行,5.15-7.25为网课阶段,网课阶段学习了漆器工艺里最基础的技法“素髹”,掌握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 漆艺基础。从8月1日-8月10日为公益现场研习阶段,应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氏彰髹漆艺制作技艺”传承人管好伟将在现场指导帮助学员们完成基础操作技巧,能让学员独立完成漆艺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管好伟,应城人。应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氏彰髹漆艺制作技艺”传承人,执斋漆话主理人。管好伟一直以来致力于大漆文化的传播和漆器与日用品的结合,让非遗文化走进生活,其个人工作室具备独立的漆器制作、设计、漆艺教学、漆材生产能力。其制作的大漆文具、首饰、茶具得到国内客户的不少好评,漆材方面更是得到了漆艺从业者的广泛认可甚至有不少海外用户在使用。作为一名应城的年轻人管好伟一直以来都在靠这门手艺为生,并且积极的向外界推广漆文化,因为在互联网上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发布漆艺制作视频得到了一些爱好者的认可,萌发了此次的“萌芽计划”彰髹漆艺研习公益班的想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漆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时尚运用,订制夏彩堂美妆品牌的化妆刷刷杆,大漆钢笔、大漆发簪在网络平台销量稳定,也接受到多种数码电子产品大漆涂装

漆艺,具有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传递着东方文化质感和温度,它与茶叶、丝绸、瓷器一样,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世界了解中国独特文化的一个窗口。

“漆”真正的起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在八千多年前,凝聚的东方智慧、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古韵,构成华夏民族对美最初的认识,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览展存的战国时期“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虎座鸟架鼓“可以说是楚文化的标志性物件,但类似造型还是国内首次展示。”博物馆里陈列着战国中晚期的一座虎座鸟架鼓,只见鼓架整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华美鲜艳。两只卧虎背上各立一只昂首高歌的凤鸟。一面大鼓悬于两凤之下,另有两只小虎足蹬凤背,向鼓而立。“虎座鸟架鼓主要用于祭祀,虎是大地上最有神力的,凤鸟昂首向天,这代表着与天地的沟通,中间还有两只活泼可爱的小老虎,显示了勃勃生机。这座虎座鸟架鼓把楚文化的神奇、浪漫、瑰丽表达得淋漓尽致。

2500年前,中国的漆器工艺就达到了极高水平,尤以湖北为中心的楚国漆器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的高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源远流⻓,早在距今7000多年、新时器时代留存下来的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出土古时人们熟练使用大漆的证据——朱漆大碗,这就要比日本出土的绳文晚期朱漆梳早3000-4000多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木胎朱漆大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国 鸟兽纹戗金漆卮摹本

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地,拥有大量丰富的生漆林,“陈夏千亩漆”间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有着大片漆树林。楚地还有丰富的林木资源,适宜做漆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汉 彩绘漆云凤纹大圆盘

又因为早期青铜被大量冶炼,经历商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铜材料被大量应用于兵 器制造,而用于生活器皿制作却十分稀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铜资源的稀缺,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替代品,而漆材料就是当时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代替品。这些都为楚式漆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楚国地处“云梦泽”有着大量的花草树木和奇珍异兽,王国维曾说“南人丰富的想象力远胜北人”,正是因为南方物产丰富,种类繁多,为南人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养分,刺激了楚人创造灵感和创作热情,也为楚人造物提供大量素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漆器,最重要的就是“漆”。漆,指的是生漆(也叫大漆),漆是大漆工艺最重要的材料,它来源于天然的漆树。古人创造“漆”这个字时也用了象形,看起来像是割开树皮流出的汁液。大漆过敏,也就是在医典《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漆疮”,可足见从事漆艺手工艺之辛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苗天佑百里千刀一斤漆”,采漆过程十分不易 图源/网络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桼,木汁可以髹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凡桼之属皆从桼。”“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东,入渭,一曰入洛,从水,桼声。”桼字是象形兼会意字,桼字像采漆时,割开树皮,漆汁流下来的样子,借以表示漆汁。“漆”是由“桼”演变而来的,并且逐渐取代“桼”的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许慎《说文解字》

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采漆的过程也十分不易,需要掌握好采集的时间、切割树皮的深度以及切割后对树木伤口的防腐措施等。最常见的采漆方式是用蚌壳割开漆树皮,然后直接用蚌壳或竹叶收集,最后存入木桶。

“滴漆入土,千年不坏”,“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大漆防腐蚀防渗透,涂层可以保护胎体,也可以保护贮存在漆器内的物品。不少考古发掘所见的漆器,木胎大多已经朽烂成灰,漆层却灿然完整,因此,大漆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永恒的意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过对漆的分解式研究,证明其干燥速度快,

结成的漆膜特别坚固 图源/《材美工巧》

大漆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现暖黑色,能入漆的颜料有朱砂、银朱、赭石、石黄、石青、石绿、铅粉、煤烟等,再加上运用泥银、泥金,镶嵌金属、螺钿、宝玉石等,大漆髹饰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是以华丽缤纷、雍容精致的面貌存在的,其瑰丽和丰富,使之最终成为像蚕丝和陶瓷一样闻名天下的中国独特元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传统漆艺主要以器用为主,从气势恢宏的髹漆殿堂到起居用的漆饰家具,从祭祀用的髹漆礼器到与稀松平常的日用漆器,从高远风雅的木漆古琴到随处把玩的漆饰物,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古人如此崇尚大漆的器用之美,足以见得古代漆艺人非凡的髹漆技艺和智慧。

“清如油,明如镜,扯起金钩子,照尽美人头”,一件简单的漆器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制作精细,耗时久长。复杂的器物更需要2-3年才能完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制漆图谱》古代唯一传世的漆文化图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8:12 , Processed in 0.065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