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
沈绍安(1767—1835年),字仲康, 福州侯官(今福州市区)人。由于 油漆行业竞争激烈,沈绍安在店中生意清淡时,也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劳作油漆工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沈绍安前往修复牌匾,发现牌匾表面虽已斑驳不堪,可里层由麻布裱褙的底胎仍坚韧挺固。心灵手巧的沈绍安由此受到启发,在李仿宜的协助下,开始钻研“夹纻” 技法。经过不断尝试,终于恢复继承了“夹纻”的制胎技法,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特别是采用前所未有的以金箔或银箔粉末调漆,制出鲜艳明亮的漆色。从此,沈绍安被奉为脱胎 漆器的创始人。
沈绍安
第二则
沈绍安进贡朝廷的脱胎菊瓣形朱漆盖碗,壁薄如纸,厚不及毫米,乾隆帝见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碗内外用隶书填金题诗一道:“制是 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纻露掇其英。”
清脱胎菊瓣形朱漆盖碗
第三则
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国庆十周年那天, 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步入宴会厅,指着门口一对高达两米的古铜色大狮子说:“你们信不信,我可以把它们抬起来”。说完真的将其中的一只抬了起来,在场外宾无不惊呼。周恩来说:“并非我力大无穷,而是这只狮子本身并不重,它是福州的仿紫铜脱胎漆器,身重只有几公斤而已。
沈绍安兰记青台花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