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65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5 15:04:32 | 查看: 495| 回复: 0
2014年,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石首跳三鼓”、参与推荐的“三国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荆州市唯楚木艺有限公司在传统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中,期做法和经验具有示范、带头作用,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开展第四批省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六大类中12名传承人成为第四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展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七大类的21名传承人成为第二批市级“非遗”传承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在长江大学揭牌。2014年11月,“荆楚十八匠”所属的全国首家非遗博物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获得批复成立。

生产性保护取得突破。引资3400万,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院及国家级非遗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一期工程(荆楚十八匠)建设完成。该项目重点建设了荆州市国家级、省级、市级10个非遗项目技艺传承工作坊,包括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铅锡刻镂技艺、葫芦烙画、磨鹰风筝、汉绣、楚绣、楚凤磁盘、楚式琢玉、剪纸、微雕等。荆楚十八匠传承院为使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加大非遗技艺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利用的力度,及时组建了“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打造“荆楚十八匠“品牌,对外积极宣传、展示、销售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的产品,“以传承出产品,以产品促传承”。荆楚十八匠品牌致力于推动荆楚非遗技艺保护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至年底,荆州市创业学校已有5000余名学生参加了荆楚十八匠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的体验课程学习,有280名学生完成了荆楚十八匠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专业学习和培训。10月9日副省长郭生练到荆州创业学校调研,参观了“荆楚十八匠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后,对职业教育与非遗技艺传承保护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称其为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扩大荆州非遗项目社会影响。以“荆楚风·中俄情”为主题的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中国驻俄文化交流中心举行,荆州非遗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铅锡刻镂技艺首次走出国门,代表中国、代表湖北参展。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荆州完成湖北展区的设计、布展工作,获得组织奖;荆州选派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铅锡刻镂技艺、磨鹰风筝3个非遗项目获参展奖,其中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铅锡刻镂技艺分别获传承人展示奖。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在沙市中山公园举办以“非遗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非遗展示活动,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等10个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表演,市民积极参与非遗民间舞蹈的互动演出活动,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活动,举办“荆楚戏曲长大行暨长江大学学生非遗学社五周年晚会”,老艺人和学生同台演出。配合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广天地》栏目拍摄《龙舟下水庆端午》节目,挖掘荆州龙舟文化内涵,展现楚地龙舟文化魅力,以荆州龙舟为视角展现中国端午节特有的民间习俗。配合湖北卫视《中国NO.1》栏目拍摄《汉绣》专题片,荆州汉绣传承人张先松在节目中介绍汉绣在荆州的传承情况和技艺特点。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孙茂利撰写的《从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有形的载体——<鼓盆歌演唱曲目集>》、荆州非遗专家赵玉春、李启斌撰写的《承载着荆楚风的荆州端午节》等介绍荆州非遗项目的文章先后发表在国家级文化类期刊《文化月刊》上。与《荆州=周刊》合作,连续开辟20期非遗栏目,详细介绍荆州20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22:38 , Processed in 0.0665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