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香展示作品《蛇鸟坐屏》
认真刻画细节。
楚式 漆器工艺复杂。
仿制的 春秋时期圆壶。
走进邹德香大师在 荆州古玩城的门店,各种色彩艳丽的楚式 漆器分门别类的陈列在一起,古色古香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这就是《蛇鸟座屏》,这是春秋时期的圆壶。”邹德香热情的介绍起自己的作品。
最初接触 复制漆器,纯粹是为了学一门手艺。一开始,邹德香就在普济镇农具厂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邹德香受荆州博物馆之邀进行出土木漆木器的复制工作。虽然拥有多年 雕刻与木工的扎实技术,但邹德香在最初复制漆器过程中,还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邹德香在荆州博物馆一干就是20多年。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邹德香熟练掌握了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的精髓,并成功复制出《蛇鸟座屏》、《曾侯乙豆》、《鸳鸯豆》为代表的一大批楚式漆木器。其中作品《曾侯乙豆》还获得黄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金奖。
楚式漆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特点在于其造型独特,多以凤凰为元素;色彩绚丽,多以黑色为底,辅以红黄金等色,稳重大气。一件漆器的制作,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雕刻、打磨、修漆、补灰、上漆等二十多道工序。对于漆器来说,三分雕、七分彩,雕刻是造型精美的基础,而最后阶段的彩绘就是点睛之笔了。
受到父亲的熏陶,邹德香的儿子邹传志从小随父学艺。2007年,邹氏父子成立了荆州市唯楚木艺有限公司,计划将漆器产品打入市场。“复制楚式漆器重点在于比例,造型一定要准确,而我们自创的作品则更注重市场需求,把工艺与实用相结合,例如文房四宝、电视遥控、保温杯等。”邹传志介绍道。目前他开发的《九头鸟》、《蝉形砚》文房用品分别获得第二届、第四届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银奖。
2011年,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验,邹德香终于成功的恢复了许多专家都认为失传的楚式漆器的脱胎技术,同时缩短了脱胎漆器的周期,把楚式漆器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2010年7月和2013年6月,象征和平、幸福、安详的《虎座鸟架鼓》分别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国家图书馆永久性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