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瘦西湖 漕运上扬州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境内水网纵横,绿网密布,处处流露出精致典雅、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色。历史上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并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名言佳句。现辖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和高邮市。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吴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始,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扬州曾经有过三次繁荣时期。它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是一座开明开放,经济繁荣的工商名城。
唐朝时,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州的外商有1万多人,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都曾在此留有行迹。在清代,部分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捐资修建了府学、县学,并兴建园林,出现了以金农、郑燮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任大椿、汪中等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奠定了当时扬州成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基础。
位于扬州市北郊的世界文化遗产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名。后来清朝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赋诗一首,将其唤作“瘦西湖”。如今窈窕曲折的瘦西湖碧水潺潺,两岸风景如画,是远近闻名的扬州风景名胜。
除此以外,展示汉代扬州历史文化风貌的人文景观——汉陵苑,千年古刹大明寺,“晚清第一园”——何园,由清代扬州盐商建造的私家住宅园林——个园,王安石笔下的瓜洲古渡,历史文化名镇邵伯古镇,高邮市的盂城驿,还有景色宜人的凤凰岛、茱萸湾,匠心独具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点缀其间,让人流连忘返。
得益于“漕运”而发展起来的扬州繁华富庶,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众多具有较高美学特质且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品。比如:风格独特的广陵派古琴艺术,飘逸传神的扬州刺绣,历史悠久的扬州玉雕,线条清晰流畅的扬州剪纸,炉火纯青的扬州 漆器髹饰技艺,意境深远的盆景技艺,造化神奇的雕版印刷技艺。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久负盛名的富春茶点、扬州炒饭、蟹粉狮子头,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扬州人非凡的创造力,更承载着古城文化的繁荣,至今仍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并为之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