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随州9月26日电 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似明艳而持重,漆兮,器矣。24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 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行采访团来到随州市,探访 曾国漆器髹饰传统手工技艺,感受精妙绝伦的 漆器工艺。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除了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之外,在生活中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漆器工艺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漆器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制作榫卯无缝式木胎;而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 大漆为粘合剂,用苎麻布或者丝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坚实轻盈的胎体。
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艺品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 髹漆,至少要有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
据了解,曾国漆器髹饰技艺是曾都地方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1978年,在曾都区发掘了曾国国君曾侯乙墓,墓中大量战国时期精美的漆器证明,曾国漆器髹饰技艺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以传统 手工艺纻麻布为原料,以生漆为粘剂,经过制漆、制胎、裱褙、推光、彩绘等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现主要以复仿制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为主,漆器上大都以楚文化雕花纹饰为主要图案,器型有盖豆、鸳鸯彩盒、龙凤纹漆盘等,花色主要有彩绘、贴金、嵌花等。髹饰的漆器精致、典雅、光亮,且无毒无味、耐腐蚀耐高温、不变形、不易裂、不脱漆、越磨越亮。(董行 王郭骥)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