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49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9 20:03:14 | 查看: 570| 回复: 0
如今的漆器厂一共有30余人,一大半都是“80后”和“90后”。改制创新的漆器厂有个说法,尹利萍的师傅辈儿称为“漆一代”,尹利萍和李杨平这一辈是“漆二代”,他们带过的徒弟多是“70后”,是厂里的“漆三代”,现在的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被称作“漆四代”。

尹利萍明显感到时代变了,“漆四代”与以前的徒弟们都不同。“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与前途有更多思考,不像我们那时一门心思只钻研手艺”,作为设计总监的尹利萍很感慨,“他们有职业规划,会问前途在哪里?上升空间在哪里?有时也会在私底下与老师和领导商量。”

在漆工组里,“漆四代”王吉和几个同事正在给一批印泥盒刷生漆。一脸盆的生漆已不是树上割下来时的乳白色,氧化变成了浅褐色。他们利索地用小髹刷在胎体上打上一层生漆。不知道这是刷第几层了,木头胎体已经变成了黑色。

“这是生漆完全氧化后的颜色。”王吉和同事们带着橡胶手套,穿着宝蓝色的围裙。在“70年代”风格的厂房里,木头桌椅架子全都斑驳,显得老旧,而呈放着的漆器产品呈现出玄黑色,“色沉若水,黑中带赤,玄而又玄”,美得不可方物。

1993年出生的王吉是重庆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专业,大学时一门《中国漆器史》的选修课让他喜欢上了漆艺。毕业后,他一封求职信写到成都漆器厂的信箱里,厂长王岳峰见信后,在惊讶之余,还带着一丝劝阻地询问他:“漆器厂的工作不是想象中那么文艺,它很枯燥很辛苦。”可是,王吉还是来了,一干就是一年半。他觉得“手上做起来比看文字有趣多了”。

“我们这个房间里的东西都很‘烫’(注:棘手),你最好什么不要碰,碰了就要生漆痱子,烂手”,一旁的漆工组骨干周健提醒道,一同刷漆的姑娘们附和着。

“70后”的周健是个有经历的人,做过小生意,也当过兵,来漆器厂工作已经五年多了。他非常熟练地给印泥盒胎体上漆灰——一种由瓦灰和生漆调和而成的混合泥状物。

周健来到成都漆器厂是因为他的爱人张晓波。装饰组张晓波,人称波姐,在漆器厂已经工作了十年之久。

五年前,周健也来到了漆器厂。结果,来厂里做手艺遇到的头一件事就是长漆痱子。厂里的每个手艺人都长过漆痱子,这是对天然生漆的一种过敏反应。

张晓波还记得十年前自己长漆痱子的样子:“我第一次长漆痱子的时候,也不懂。一天早上照镜子一看:天哪!我手上,脸上都长满了疹子,眼皮上也有,根本睁不开眼睛,只能张开一条缝。”

漆痱子不是长过一次就不长了,不小心碰到生漆还是会过敏。但是,次数多了,过敏症状就不那么严重了,大家都不再当回事,还可以淡定地拿长漆痱子开玩笑了。周健就会笑称,生了漆痱子的漆工才是合格的漆工。

年初的时候,李杨平、尹利萍与厂里装饰组和漆工组的四名徒弟正式签下师带徒合约。

虽说是合约,但与通常老师给学生教授课程的方式并无二致。尹利萍仍给全厂员工上漆器文化课和工艺课,也会组织厂里的“漆四代”接受考试。

在周健所在的漆工组与张晓波所在的装饰组,都能看到成都漆器厂的“神器”窨房(柜)。

天然生漆会让人生漆痱子,也会“傲娇地”需要与众不同的干燥过程——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天然生漆才能干燥。

成都春秋季20多度的气温是最适合生漆干燥的,所以作为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蜀地漆艺长盛不衰是有道理的:漆林茂密,得天独厚;气候温润,正合漆道。

成都漆器惊艳世界

据说,90%接触到生漆的人都会长漆痱子,但极少数的人对生漆不过敏,似乎天生就是做漆器的料。

这似乎在说荷兰鬼才设计师Aldo Bakker。Aldo的父亲是有名的荷兰设计团体Droog创始人,母亲是荷兰珠宝设计界领军人物Emmy van Leersum。在这样家庭氛围中长大的Aldo从小对艺术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Aldo认识了一位日本漆艺大师,开始对漆器产生兴趣,之后便深深地爱上了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与成都漆器厂合作推出的“百宝‘嵌’成都”主题产品。图片来源:肯德基

2018年5月,在接触漆器15年后,Aldo来到了成都漆器厂。

当时,四川白酒品牌水井坊联合公益机构稀捍行动,发起“手艺创承,非遗复兴”新锐大师大漆驻地计划,邀请到了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领域的国际顶尖艺术家和设计师,到成都漆器厂“驻地”。

这个计划是想要通过多领域碰撞给成都漆器开启全新的可能性,探寻这门传统技艺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与新生之路。

Aldo也是“驻地”大师之一。在接触到了成都漆艺的独有技法后,Aldo十分激动。

在日本漆艺中,装饰工艺并不多见。Aldo如此期待,也是因为成都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

成都漆器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宋元明清一脉相承。其中,“三雕一刻”(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的绝技独步天下,艳丽与沉郁并存。

関坂達弘是日本福井“関坂漆器”第十二代掌门人,他一语道出了成都漆器与日本漆器的不同:“日本漆器更注重实用性,所以‘装饰’的技法就没有成都漆器这么复杂。能一次性欣赏到这么多‘装饰’复杂的漆器工艺品,太难得了。”

让成都漆艺像日本漆艺一样走入寻常百姓生活,是成都漆器厂正在探寻的方向。

成都漆器厂最鼎盛时期,产品主要用于外销,国内老百姓既没有机会买,也买不起漆器。

如今,成都漆器厂提出“让设计回归传统,让传统回归生活”的理念,并重建了产品结构,从日常实用器具到装饰性器具,再到最高端的收藏品、陈设品,一应俱全。

在尹利萍看来,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本就不应当脱离人们日常的生活。就像走实用路线的日本漆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却仍在日本人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传统的文化和技艺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至于什么样风格的漆器有市场,其实,国内的消费者骨子里的中式审美早就浸润了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汗毛。

人们仍然钟爱中国风和具有传统美好寓意的款式。说到底,在国人心中,用珍贵的漆器,盛放最心爱之物,是理所当然的,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归属。

而今的成都漆器厂,已不再是那个只顾接单做手艺的地方了,研发、制作、营销样样都有。虽然漆器厂的厂房是老旧的,但里面的血液焕然一新。漆器之美,绵延至今,只待光芒再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6:41 , Processed in 0.0559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