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是中国脱胎
漆器之都
也是中国
近代脱胎
漆器的发源地
福州的脱胎漆器
继承了中国古代汉族优秀的漆文化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福州的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的瓷器齐名,以“中国工艺三宝”的美称享誉世界。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
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漆·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精巧、装饰
技法丰富、色彩明丽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郭沫若先生曾为之作诗,称赞道“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失而复得的前人工艺
图 | 阿阿阿阿阿居丶
“ 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福州漆匠沈绍安,一天在寺庙忽然发现破旧的 匾额露出麻布,木已腐朽,但麻布上漆块依然坚硬。这让他想起了前人失传的工艺——“夹苎”。之后,他仿照旧匾,用泥先塑出模型,再在模型外裱上夏布,涂上漆。等漆干了之后脱去泥坯,再行
髹漆加工上色,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
中国现代漆艺奠基人之一李芝卿则将福州脱胎漆器推向繁荣。如今,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称为中国漆艺界的“集大成者”。
图 | 阅读大学
器型与髹漆技艺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器型与髹漆技艺。
一件脱胎漆器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
图 | 阅读大学
脱胎漆器制作方法有两种。
■一是脱胎,即以泥土、石膏等做成器物的底坯,用
大漆搅拌瓦灰制作成漆泥,然后用夏布(苎麻)在坯上逐层反复裱褙,待阴干后,匠人们敲击麻布外壳脱去原胎(脱胎分为阴脱法及阳脱法),留下漆布雏形,之后,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髹饰,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
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
■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图 | 福州晚报
而对于一件脱胎漆器的美而言,除了器型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富多彩。所谓髹饰就是用色彩、图案、材料来美化漆器。
图 | 阅读大学
如今在福州脱胎漆器的加工工艺中,仍流传着繁多的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等传统髹饰技法,也有后来发展的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
图 | 阅读大学
漆器髹饰技法还有一种特别的手法——针刻。这种技法历史悠久。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曾邀请多位福州漆艺人前往长沙复制刚出土的马王堆汉代漆器。因汉代漆器上有极细的花纹,经反复推敲,匠人们发现只有缝衣针才能胜任。至此,针刻这一古老的漆艺技法重现世间。
图 | 家在鼓楼
脱胎漆器绚丽多彩,工细柔丽,可谓是“时间的精美艺术”。髹饰技法的多样性,给予了福州脱胎漆器雍容华贵的美。
图 | 非遗世家
脱胎漆器的魅力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
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
图 |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脱胎漆器的另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
图 | 非遗说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关注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图 | 非遗说
— END—
百年技艺
百年记忆
...
你的生活中
有这样的记忆吗
图文来源 | 福州晚报、非遗说、家在鼓楼、
阅读大学、非遗世家、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