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4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13 14:02:19 | 查看: 561| 回复: 0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罗石芊 周翼

如果说普通话标准音的故乡在北京,那么彝语标准音的故乡,就在喜德。

当两千年前的大石墓群发掘后呈现在世人面前,喜德的历史面纱也随之被揭开。1952年,喜德建县,从一个驻军安营扎寨的小营地,到如今的“彝族老家”,彝族的文脉在这里,以古迹、以语言、以技艺的形式得以沉淀、传承。

70年,这块彝族文化沃土之上,非遗文化绚烂多姿、彝族语音嘹亮四方,小相岭的故事一直传颂,如今,喜德正朝着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大步跃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喜德县城全貌 巴久木且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年的喜德卫星地图 图片来源:凉山州自然资源局

彝族老家

将千年彝家文脉延续传承

喜德,被大凉山的人们称为彝族老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这里是彝族标准音的故乡。

两千年前,古侯、曲涅两个原始部落从云南迁徙至凉山,四散开来后,不同的语言、音调在各地演变传开,但标准音则一直是彝族文化紧密相连的环扣。1980年,喜德被批准为彝族语音标准音地,在其推动下,各式的彝族文化更加紧密交融互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语言是一个无形的文化传递,漆器,则是将彝族文化发扬、传递的有形见证。

吉伍巫且是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第16代传承人,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和发扬这门技艺。约一千七百年前,漆器用具走进当地人的生活。选木、打坯到髹饰、阴干,历经四十多道工序,彝人用最神圣的红、黄、黑三色,勾勒出日月虫兽等几十种图案,绘入各式器皿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

如今,在彝族儿女的家中,小至酒杯,大至餐桌随处可见漆器的身影。70年间,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玛牧特依》《勒俄特依》等文化史书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记录下独属于彝族的文化记忆,更为彝族文化延续根脉筑下基础。

脱贫奔康

下一站融入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

即使是拥有璀璨的文化,贫穷,是困扰喜德千年的大问题。时间倒流至195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30万元。这对凉山来说,其贫困程度都是很突出的存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冕山镇洛发村现代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园 巴久木且 摄

脱贫致富成为当地人世代的追求,2015年,当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一缕曙光照进了这片土地。2016年,火把村的阿比木果收到了免费的大红袍花椒苗子,此后依靠花椒,阿比木果一家每年能额外多挣六七万元。如今,喜德花椒年产值18600万元,带动贫困户脱贫两万多人,红红的小花椒成为了当地助农增收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沙马拉达乡铁口村村民在采摘花椒 冷文浩摄

除了花椒,如今在且拖乡且拖村里,茶香四溢。这里计划在2023年底前,建成3000亩茶业产业园区。而在不到10公里外的两河口镇三合村,白蜡虫正在女贞树上繁殖,科学化的养殖让白蜡虫个大、品质好,深受各地“虫儿客”青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彝家新寨排排林立 吴昊摄

2020年,喜德实现脱贫摘帽。除了马铃薯、荞麦,苹果、烤烟等身影也出现在这片大地上。随着成昆复线即将开通,喜德也将搭上时代的动车,朝着融入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的目标发起进军。

文旅强县

拥抱“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环线”

喜德拉达,是喜德的彝语名称,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千年时光中,这里与兵刃铠甲有着冥冥中的连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8:55 , Processed in 0.0526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