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无巨细,至能载人其上而不摧裂。”
这个信念,漆艺大师甘而可先生坚守了数十年。
黄山屯溪黎阳老街,远离喧嚣和浮华,自有一股古朴雅致的禅意。
漆艺大师甘而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室就坐落于此。
列陈着各种器具的木质方台,自是他的一番天地。
出自他手的犀皮
漆器,纹理斑斓迷离,变幻莫测,仿佛天工之作。
正如《髹饰录》所云: “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缸面者,以光滑为美”。
造器之道——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榨漆•上灰
从漆树上割回来的生漆,不能直接涂抹器物,在滤去杂质后,才是漆器创作的“可塑之材”。行话称之为『榨漆』。
而后在漆中掺入一定比例古旧砖瓦碾成的粉末,调和成灰,把漆灰刷在已经做好的石膏模上,则为『上灰』。
▶裱布▪ 髤涂
胎骨是漆器的首要之义,其制作过程是对手艺人耐力的一重考验。先在夏布的两面涂刷生漆,将其裱褙在胎体上平整、压实,此为『裱布』。
然后是周而复始的刷漆、批灰,层层积累,层层阴干,到了一定厚度脱离胎体,胎骨基本成形。最后将黑色的抛光漆均匀地刷在已经
打磨好的胎骨上,这就是『髤涂』。
此时的犀皮漆器还只有单一的色彩,看起来平庸甚至有些俗气。它仍需要经历多重考验才能脱胎换骨。但即便是甘而可大师,未至最后关头,对于作品的最终效果,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打埝
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器物表面的突起。不同的形状、高低、疏密的埝使得犀皮漆器往往拥有各式风格的纹理。
“打埝时要掌握漆的那种流动性,迅速把漆布到点上去,力求胸有成竹,手法跟心法要一致。”
甘而可打埝的时候,看起来非常随意而且速度极快,这种淡然自得的背后是他14年的钻研。
▶髤色漆
『髤色漆』是在打好埝完全干透的器物上,用黄、红、黑三种色漆轮番通体上漆,层层阴干,层层髤漆。
表面凹凸不平,多遍髤涂色漆的器物,凸起处被磨平后,便会露出漆层的断面。髤色漆讲究“埋色于色,揣度在心”。色漆之间的上下关系,每种色漆的薄厚多少,全凭手艺人的经验。
『贴金』是甘而可大师在色漆调配方面的创新,以金箔代黄漆,使犀皮漆器更具风情。
贴金前后,分别刷一层金胶漆和透明漆。贴金必须在金胶漆将干未干的时候进行,用手指肚轻轻触碰碗壁,金胶漆被粘起来,到一定程度又弹回碗壁时发出的微弱声音,来判断贴金的时机。
▶打磨
甘而可对打磨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不允许出现气泡和暗籽,即便是以前皇室的藏品也未必能做到。
三层漆加起来只有一张复印纸的厚度,每层漆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气泡和暗籽在中间的夹层,要磨掉,就要把一层漆的上面两层都抹掉,还不能磨破最下面的一层,把握打磨掉一张复印纸九分之一的厚度所需要的力度,实在非精湛
技艺的巧匠皆不可为。
甘而可
甘而可,安徽黄山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创作风格崇尚宋元之美,扎根于徽派漆艺传统,恪守天然
大漆制作的古法原则,探寻以精、雅为风貌的徽派漆艺继续深化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将徽漆特色的菠萝漆、推光漆、漆砂砚及精细漆面纹饰推向新高度。作品《歙州漆砂砚》、《菠萝漆盏托》、《流彩漆茶叶罐》等。
【
视频】时长38分36秒,码住回家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