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长游的工作室,忍不住惊呼
漆画也太多了吧!有刚画好线稿的,也有上漆上了一半的,穿过展厅、走廊到画室,从墙面到地面,大、中、小幅漆画层层叠叠。
采访中,他讲到某幅漆画,就转身从旁边抽出来,随手抹去上面的灰尘,下午三点的阳光正好映照出漆画里的金粉,镀上一圈金边。
点击图片
进入王长游的个人主页
↓↓↓
王长游
喜欢就拼命做
2008年,王长游的油画画廊来了个客人。从北京来厦门看漆线雕的漆宝斋创意总监在画廊逛了一圈,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北京,他的画很适合做漆。于是给王长游买了机票,请他去北京玩玩。王长游心想,反正也不亏那就去玩玩。
到北京,他被安排做漆画。油画里讲究色彩对比,漆画也有相同之处,学习油画十多年,色感要比刚入门的强得多,在北京一呆就是一年多,他参与了鸟巢漆画《喜鹊登枝》、北京电网《清明上河图》、永乐宫壁画等大型漆画创作。
“刚开始不太懂,老师说什么我们做什么,听指挥把这个色块弄到哪里,没有想那么多。”
当时王长游跟随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世浩学习漆画创作,漆画和油画不同之处在于,油画是不断的叠加色彩,漆画则在色漆叠加后进行磨光、做减法,慢慢的他对漆画产生了好奇心。
回福州后,他想更深入的学习漆画工艺、了解
大漆特性、大漆色彩把握,正好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崇尧老师看到他的油画,就让他来工作室帮忙上色,顺便可以学习做漆。
于是白天去郑崇尧工作室上班,晚上6点下班后,就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做漆画创作,做漆到深夜,一点一点上漆、磨光,错了就磨掉再来。近乎疯狂的热爱做漆,一年下来,创作5幅佛像题材的漆画,直接被朋友买走,仅留下一幅不售卖用作留念。
《红嫁衣》 王长游
“我以前喜欢做,就拼命做,天天做,这两年会放松一点”,嘴上说着会放松一点,灵感一来,转身拿起板子就开始做,“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先画了再说”。
朋友们来他的工作室,都忍不住感叹:“你这里的漆画比别人多一倍。”
闽南古厝
闽南古厝系列漆画,王长游创作时间长达十年。
王长游是泉州晋江人,住闽南古厝长大。遍布晋江的闽南古大厝,红砖墙面,屋脊高起,双头翘起形如燕尾,独具闽南特色风格的建筑,是他成长记忆里家乡的符号。
闽南古厝系列 王长游
“木结构的房子冬暖夏凉,小时候就怕下雨,连续几天下大雨,屋顶漏水,我和奶奶用好几个盆子放在屋里接雨水,床铺都会被雨水打湿。”
长大后常年在外工作,每次回家都能清楚的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越来越多人搬离古厝,很多古厝拆迁、倒塌,“回去的时候老人家都不认识了,见到你都问你是谁”。
一个台湾收藏家对他说,你是闽南人,怎么不去画闽南的东西呢?闽南的房子多漂亮!
从2010年起,王长游开始创作闽南古厝题材的漆画,得空背个包出去采风,找到原生态的闽南村落,时间充裕就待上几天,拍照、写生,慢慢描摹古厝的每个面貌,不同时段的光线下古厝散发出独特的美,四季变换,彰显出不同的生活气息。
再用大漆把这种记忆描绘下来,红色、黑色、绿色、黄色等各种色漆不断交叠,一次次磨光后,色彩堆叠交融,呈现出光影斑驳的色感,古厝旁的电动车、晾晒的衣服,他并未刻意去美化,这是生活的烟火气。
闽南古厝系列 王长游
不同地域分布的古厝稍显不同,在他的漆画里着重突出这一细节,“去村子里看到很多不一样的房子,我心里就想为什么不一样呢?就去查资料、看典故。”
他发现古厝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包含着闽南人千百年的生活智慧。古厝里修建山墙屋檐,有防火的功能,伸出的檐角给行人避雨、给燕子搭窝,古人对待自然,抱着和谐共处的心态。
靠海的古厝会使用海蛎壳砌入房子,侨乡多的村落有东南亚的红砖色彩,依山而建的村落随地取材,用石头砌房子,色调偏灰。细看王长游的漆画,虽都是闽南古厝,但细节各有不同。
他致力于挖掘闽南古厝的特色,脚步遍布泉州、漳州地区村落,听到哪里有特色的闽南古厝便热爱奔赴,最近琢磨着想去泉州的村子,古厝是用含铁的石头砌成,一下雨就会流出红色的水。
“或许很多年后古厝都没有了,但是至少漆画还能留下古厝的样貌。”
点击视频号“文艺通”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92879267&ver=4732&signature=jhTVAwgK8qJFOU58VgaD8IW3U3b6qoU2N*sZFpHreQsX3BR4v-GKK0T6frX7Y28YZwwarvOCGkVEUehMpP6RikDGd*UGNLhV9XHAauPiX0BvCF-d5wlor938z0E3TO9V&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