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75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21 18:04:33 | 查看: 744| 回复: 0
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金漆镶嵌厂)的金漆镶嵌产品从师承关系、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

历史渊源

1978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古文化遗址发掘到大量文物,其中“在第三文化层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观,腹部瓜棱形,有圈足,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经科学鉴定“它的物理性能和漆相同。”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漆器不断丰富发展。从工艺上讲,最早的漆器装饰方法主要是漆绘。商代出现了玉石镶嵌和螺钿镶嵌,战国时期出现了脱胎漆器,汉代出现了雕填戗金工艺,三国时期出现了虎皮漆工艺,唐代出现了剔红(即雕漆),宋代出现了断纹工艺,明代出现了百宝镶嵌,清代出现了立体镶嵌。从品种上讲,由器皿摆件、酒具、食具发展到各类家具、屏风、牌匾、壁饰,并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建筑装饰。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文人荟萃,工匠云集。尤其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御作,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元代设有油漆局,隶属工部,配备副使一员,用从七品印,掌管髹漆之工。元代漆器的主要品种有彩绘、雕填、螺钿镶嵌、雕漆等。元代螺钿漆器的特点是螺片由厚变薄,开创了“软螺钿”的新工艺,因而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漆器生产出现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永乐年间皇室在果园厂(今西什库东)专门设立了官局制造漆器。关于果园厂的漆器,适如明代著名漆工杨明所说:“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即果园厂)之始,制者殊多,是为新式。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 又据清代高士其《金鳌退食笔记》:“果园厂,在棂星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而愈新。其盒制贵小,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古色苍莹,器传绝少,故价数倍于剔红。二种皆称厂制,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

清代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其中设有“漆作”。漆器产品主要有车、轿、仪仗及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和器皿。乾隆年间颁布的《工部则例》中有《漆作用料则例》、《漆作用工则例》、《泥金作用料则例》、《泥金作用工则例》。此外还有《圆明园漆作价值则例》、《圆明园漆活彩漆扬金则例》、《圆明园内工佛作则例》等,分别讲述了制作灰胎、漆胎、描漆、描金等工艺的配料、操作。可以说,这是清宫漆作的操作规程。

清王朝的灭亡,使漆器这一宫廷艺术大步走向了民间。

传承关系

北京近代民间漆器、漆作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兴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几十年间陆续开业的金漆镶嵌作坊有十余家。其开业缘起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原皇宫中的漆器艺人在辛亥革命后自开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间私人作坊,多是通过太监拉关系,应宫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艺人出师后自开作坊。

如“英明斋”创始人苏明堂是清末皇宫中的漆画匠首领。辛亥革命后,苏明堂流落民间,在金鱼池精忠庙旁开办了“英明斋”。苏明堂桃李满园,他的弟子侯松山在东单三条开办了“瑞兴斋”,侯之弟子姚林五又在灯市口开办了“升利”,而苏明堂的另一再传弟子陈瑞兰又在东四头条开办了“瑞丰斋”。

还有一些无字号的作坊。虽无字号,却有来历。清代光绪年间,漆器艺人韩启龙在东城沙井胡同开作坊,专应宫中之活。韩启龙的弟子孙其祥在橡皮坑胡同开作坊。孙其祥的弟子王兴瑞又在马圈胡同开作坊。王兴瑞弟子众多,其中最有成就者当首推王珍。解放后,王珍在北京金漆镶嵌厂从艺,为挖掘、恢复传统产品做出了宝贵贡献,并培养了很多新人。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漆器作坊擅做彩绘雕填类产品。此外,还有些作坊擅做镶嵌类漆器。如清末王俊江在隆福寺街开办“永信局”镶嵌作,专应宫中之活。王俊江弟子魏焕丰于1914年也在隆福寺街开办了“华丰斋”。初起为位于王府井大街大元帽胡同的“协立成”古玩铺修复镶嵌类旧活,由此发展到较大规模地生产镶嵌类产品。

由于受师传关系和作坊规模的影响,这些作坊除在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有别,在品种方面也自然地形成了大体分工。其中大部分作坊以家具、屏风和摆件类为主。但清代光绪年间,在东四六条开业的“中和局”,以及出师于“中和局”的张文彬于1914年在南箭厂胡同开办的“兴一局”,却是以牌匾楹联为主。

第二个时期,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业的萧条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后,使北京的漆器行业面临灭顶之灾,除少数一、二家外,纷纷倒闭。

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业的恢复时期。在国家的扶植和发展手工业政策指引下,一些过去的掌柜重操旧业,再招旧部,收纳新徒,一些艺人也自开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作坊采取公私合营方式联合建厂,命名为“北京金漆镶嵌厂”。从此,北京金漆镶嵌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中华古典家具网()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主要从事古典家具行业资讯、交易与帮助古典家具商家进行网络营销的行业门户网站,由中国南部最大的古玩城--巨龙古玩城投资建设与运营,并得到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三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广东省科技厅下拨的高新科技项目补助与三乡镇古典家具行业经费补贴等。
一、中国漆器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漆之使用,远在原始社会石器时代。1978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古文化遗址发掘到大量文物。其中“在第三文化层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观,腹部瓜棱形,有圈足,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经科学鉴定“它的物理性能和漆相同。”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

七千岁的木碗,证实了我国是漆器艺术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苑中一支奇葩。

夏商周时期,漆器的应用有所发展。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发现了漆器残片。 (《史记》中也有豫州贡漆之说。漆器手工业主要由官家经营。此后历代相袭,各朝均设官办作坊。

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制作,经过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和更为广泛的发展阶段。漆胎有木胎、木片卷胎、夹苎胎、皮胎等多种。漆器品种也很多,包括家具、器皿、武器、乐器。这一时期十分重视漆树的种植和生产,设有专职官员进行管理。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教学派的重要人物庄子就曾在其家乡当过管理漆园的官吏。 ((史记.老庄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

秦汉漆器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汉代达到鼎盛时期,史书多有记载,出土文物亦不少。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设官管理漆器生产的就有八郡:蜀郡、广汉郡、河内郡、河南郡、颖川郡、南阳郡、济南郡、泰山郡。 (《金石索》一书载有“漆园司马”和“常山漆园司马”两枚汉印。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时丰富多了。大件礼器,如漆鼎、漆壶、漆钫。其它品种有耳杯、漆盘、漆罐、漆奁、漆卮、漆案、漆几等。

汉代漆器的装饰工艺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漆绘,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绘描于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色泽光亮。一种是针刻,用针尖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然后在刺刻出来的线条内填入金彩,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戗金”漆器。还有一种用金银箔制成各种图样,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出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此外,还发现有堆漆的作品。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时期大批漆器,仅一号西汉墓就出土184件,真实地记录了汉代漆器艺术的辉煌。

唐代漆器工艺品类既繁,技艺益精,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和革新。器物多作镜、瓶、盘、碗、琴等生活器皿,以及箱、床等家具。制作向华美的方向发展,其中金银平脱、剔红(即雕漆)和螺钿镶嵌,在漆艺上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代漆艺呈现大发展趋向,不仅官方设有漆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民间作坊也很普遍。戗金在宋代又有新发展,已有戗金、戗银和填彩之别。犀皮是宋代漆器的新品种,俗称虎皮漆或菠罗漆。宋代螺钿漆器也很发达,多在黑漆地上镶嵌白螺钿片。宋代漆器多朴素无华,以造型取胜,充分表现出器物的韵律美。

北京地区出土的漆器也屡有发现。如琉璃河出土的西周彩绘漆器,丰台大葆台西汉燕王墓出土的大型漆棺及漆艺器皿,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代嵌螺钿“广寒宫”黑漆盘残件,以及老山汉墓出土的彩绘漆案等。

二、北京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漆器产区

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上文人荟萃,工匠云集,漆器文化十分发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元代设有油漆局,属工部领导,配备副使一员,用从七品印,掌管髹漆之工。元代漆器的主要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元代螺钿漆器的特点是螺片由厚变薄,开创了“软螺钿”的新工艺,因而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漆器生产出现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永乐年间皇室在果园厂(今西什库东)专门设立了官局制造漆器。关于果园厂的漆器,适如明代著名漆工杨明所说:“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即果园厂)之始,制者殊多,是为新式。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又据清代高士其((金鳌退食笔记》:“果园厂,在棂星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而愈新。其盒制贵小,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古色苍莹,器传绝少,故价数倍于剔红。二种皆称厂制,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

清代设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其中设有“漆作”。漆器产品主要有车、船、轿、仪仗及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和器具,也有各种装饰摆件。乾隆年间颁布的《工部则例》中有《漆工用料则例》、 《漆工用工则例》、 《泥金用料则例》、 《泥金用工则例))。此外还有《圆明园漆作价值则例》、 《圆明园漆活彩漆扬金则例》、 《圆明园内工佛作则例》等,分别讲述了制作灰胎、漆胎、描漆、描金等工艺的配料、操作。

几千年以来,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漆工经验并曾加以总结。第一部漆工专着是五代朱遵度的《漆经》,惜已失传。明代著名漆艺家黄成完成了我国现存的唯一的一部古代漆艺专着《髹饰录》。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问。全书分为干、坤两集,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色漆的配制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各种装饰方法。此书在天启年间又经杨明逐条加注,内容更加翔实。当代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潜心于中国漆器文化研究,以严谨、科学的笔触写出了《髹饰录解说》。而 四川美院教授沈福文先生所著《中国漆艺美术史》一书,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有十几处描述了漆几、漆盒、漆盘、填漆床、黑漆嵌蚌楹联、螺钿柜子、泥金屏风等漆艺家具工艺品。

三、北京近代民间漆作的兴衰

北京近代民间漆器、漆作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兴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几十年间陆续开业的漆器作坊有十余家。这些作坊之开业缘起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原皇宫中的漆器艺人在辛亥革命后自开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间私人作坊,多是通过太监拉关系,应宫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艺人出师后自开作坊。

如“英明斋”创始人苏明堂是清末皇宫中的漆画首领。辛亥革命后,苏明堂流落民间,在金鱼池精忠庙旁开办了“英明斋”。苏明堂桃李满园。他的弟子候松山开办了“瑞兴斋”,候之弟子姚林五又开办了 “升利”;而苏明堂的另一再传弟子陈瑞兰则开办了 “瑞丰斋”。除此还有:华丰斋、中和局、兴一局、隆和、关记油漆局等,还有几家无字号的作坊。

第二个时期,白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业的萧条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后,使北京的漆器行业面临灭顶之灾。除少数一、二家外,纷纷倒闭。有的作坊则改了业。艺人们流离失所,其景况十分凄惨。日本投降后至1949年,漆器行业亦未 见恢复。

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业的恢复时期。由于漆器工艺品可以给国家换取外汇,所以在国家的扶植和发展手工业政策的指引下,一些过去的掌柜重操旧业,再招旧部,收纳新徒;一些艺人也自开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漆器作坊采取公私 合营的方式联合建厂,命名为“北京金漆器镶嵌厂”。

中华古典家具网()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主要从事古典家具行业资讯、交易与帮助古典家具商家进行网络营销的行业门户网站,由中国南部最大的古玩城--巨龙古玩城投资建设与运营,并得到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三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广东省科技厅下拨的高新科技项目补助与三乡镇古典家具行业经费补贴等。
四、北京漆器的艺术特色

北京漆器的艺术特色即明清宫廷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种繁多。

北京漆器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首先选用上好木材经烘制定型处理后制成木胎,然后披麻或裱糊布、纸,刮灰,再施以中国天然大漆或合成大漆,制成漆胎,具有不变形,不脱落,防潮防腐,耐酸耐碱,经久耐用等特点。在造型方面,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在装饰手法上,不同工艺各有千秋。

“镶嵌”,亦称“花镶嵌”。以各种天然软硬玉石为原料,以搜、磨、堆、铲、镂、雕等技法制成人物、花鸟、山石、楼台等浮雕,镶嵌于漆胎之上。为烘托主题而点缀的远景山水,昆虫小草等,多以彩画、搜金、勾金等技法描绘。如用贝壳制作,称为“螺钿镶嵌”。如以象牙、玛瑙、牛角、玉石为原料,称为“百宝嵌”。这类产品,翻转折迭,层次清晰,雕刻细微,玲珑剔透。若施以悬雕技法,于浮雕之中显现三维效果,谓之“矫嵌”,乃更为精湛的技艺。

“立体镶嵌”,多以人物及龙、凤、麒麟等鸟兽为题材。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制成木坯,再将玉石、兽骨、螺钿等加工成的众多形态各异的片、甲、鳞、块精心组合,粘附于木坯之上。这类产品雕琢纤细、拼嵌严谨、神形兼备、光彩照人。与一般镶嵌类产品相比,选料更为严格,技艺更为高超。

“彩绘”,即“彩画”。亦称“描漆”,“描华”。一般以黑、红、紫、黄等各色漆胎为画面。以各种色漆及金银粉为颜料(高档产品则敷贴金银箔),以特制的画笔为工具,精心描绘。细分之,又有描漆、描金、搜金、平金之别,或兼而有之。这类产品,犹如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生动而细腻,典雅而隽秀,情景交融,灿如锦绣。搜金产品则虚实相同,层次分明,苍劲古朴,意味深沉。而平金产品更显现出金碧辉煌的特征。若再加以涂罩处理,愈加光泽鲜亮质感丰润,称之为“罩漆”。

“雕填”,全称“彩漆雕填”。雕填的基础是彩绘。彩绘之后,需按纹样轮廓,以勾刀勾勒出较为浅细的纹路,称之为“刺”或“雕”。打金胶后,戗之以金银粉或填彩漆,称之为“填”。这类产品,具有线条流畅,锦地规整,色彩艳美,富丽堂皇的风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刻灰”,又名“刻漆”、 “大雕填”。其灰地工艺具有特殊要求,灰层略厚且刚韧相济。髹漆后,在漆胎上敷以图案,以勾、刺、片、起、铲、剔、刮、推等技法,雕刻出和谐精细的凹陷纹路,最后施粉、搭彩、固色。这类产品线条饱满,圆润流畅,但又风格有别。有的色彩艳丽,如工笔重彩;有的刀锋犀利,恰似泼墨,具有粗犷,浑厚之气韵。

“断纹”,即在漆地之上制作均匀细密的裂纹。从工艺上划分有晒断、烤断、抉断、颤断之别;从艺术形式上划分,有龟背断、流水断之别。漆纹裂而不糠,仿古旧而不脏,给人以饱经沧桑后自然形成之感。

北京漆器的题材非常广泛,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名人字画等,几乎涵盖了各个文化领域。大多有繁荣昌盛、前程似锦、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之寓意。各种题材都非常讲究构图。人物生动,仪态万千;山水楼台,情景交融;花鸟鱼虫、生机盎然,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

五、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建国后,金漆厂初创时,品种单调,只生产一些彩绘、镶嵌类的首饰盒、挂屏等小件产品。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陆续恢复、挖掘和创造了很多传统品种和新品种,胎型也由以小件为主逐步发展到大件为主。其中包括,恢复并发展了断纹仿旧产品、雕填、刻灰产品、立体镶嵌产品、螺钿、矫嵌产品和虎皮漆产品。近些年来,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古老的艺术又焕发了新的青春。

如今,北京金漆镶嵌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漆器生产厂家之一,工艺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单位及其所属漆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北京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民族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北京市涉外旅游定点企业。

北京金漆镶嵌厂产品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形成了端庄华贵、古朴典雅的北京风格,在祖国的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主要有以镶嵌、立体镶嵌、彩绘、雕填、刻灰、断纹等工艺生产的屏风、牌匾、柜橱、桌椅、墩几、盒盘、摆件等计3000余花色品种。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非常丰厚。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漆器历史非常悠久,工艺门类繁多,包括金漆镶嵌、雕漆和脱胎漆器三大门类。

那么,何谓“金漆镶嵌”?漆艺最早出现和应用最广的是漆绘,这就自然离不开漆与颜料的结合。除了颜料之外,便是漆与金的结合。如描金、贴金、搜金、扫金、洒金、戗金等等。明代漆艺专著《髹饰录》称之为“金髹”,一名“金漆”。涵盖彩绘、雕填、刻灰等工艺皆可统称为“金漆”。“金漆”与“镶嵌”工艺的结合称之为“金漆镶嵌”。

中华古典家具网()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主要从事古典家具行业资讯、交易与帮助古典家具商家进行网络营销的行业门户网站,由中国南部最大的古玩城--巨龙古玩城投资建设与运营,并得到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三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广东省科技厅下拨的高新科技项目补助与三乡镇古典家具行业经费补贴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2:50 , Processed in 0.0660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