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焱十一带你看
拍卖
博美2022秋拍
雕漆工艺
Plab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要做一件雕漆作品少则60余道漆,多则300多道,一道漆只能有0.6mm),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明永乐 剔红游归图莲瓣形盘
上海博物馆藏
其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
髹漆、雕刻、打磨、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明嘉靖 剔红云龙纹八角盒
上海博物馆藏
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
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
明宣德剔红云龙纹圆盒
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雕漆共有剔红、剔黑和剔犀3个品种,其中以剔红为最多;形制有圆盒、长方盒、圆盘、八方盘、葵瓣盘、樽等,以盘、盒居多;装饰图案有
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
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宣德剔红穿花双凤纹倭角方盘拍前估价1200-1500万港元,最终以1692万港元成交。
2017年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上,一件元末/明初 剔红花卉纹大盘拍出了约合人民币1400万元高价。
2017年伦敦苏富比
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
元末/明初 剔红花卉纹大盘
博美2022秋拍即将举槌,在此次秋拍中,《乾坤髹饰》——古代
漆器专场作为博美拍卖的当家花旦,精彩依旧!
臻选宋元明清时期,剔红、剔犀、单色漆、描金漆、螺钿漆等各漆器品种中的代表性作品,共计38件标的,值得关注!
「博美2022秋拍·乾坤髹饰精选」
Lot610
明 剔红锦地开光花卉纹折沿盘
直径16.5cm;高2.2cm
RMB: 120,000-180,000
备注:附包装及供盒
宋人崇尚素朴,该时期的漆器以素朴典雅的一色漆闻名,而雕漆也同样具有独到的特征和美感,为后来元明时期雕漆技艺的盛行打下了基础。《髹饰录》有云:“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阐明了当时雕漆入刀的特点,大多勾勒人物、楼阁、山水、花卉、鸟兽等经典图案。
这件剔红圆盘呈折沿,弧壁,浅腹,浅圈足。通体于素地上堆朱漆刻花,以盘中央的牡丹为中心展开,分别铺垫城垛纹、菱花锦地上的四处开光花卉、拐子纹、折沿内外的回纹,以及外壁上排列的仰莲纹,刀锋刻画圆润而不显锋利,体现了宋代雕漆的典型样式,漆面色调偏暗,古朴的情调给人一种沉静安定的视觉效果。足内底面髹黑漆,展示出宋代素漆的风采。
此盘风格简约淡雅,造型端庄清秀,工艺一丝不苟,美感隽永自然,具有典型的宋器特征,颇为难得。宋日两国间交流很深,贸易船的往来也颇为频繁,日本从很早就开始受到宋人对器物审美的影响,许多漆器、瓷器随之进入东瀛,并在此代代流传下去,著名的根津
美术馆、松涛美术馆等均展出过同类作品,可供参考。
参阅:
松涛美术馆,《中国の漆工芸》,东京,1991年,
编号35、36.
2. 《宋元の美—伝来 の漆器を中心に》,日本根津美术馆,2004年,编号110、116.
3.香港保利,2013年10月7日,编号1311。“宋·剔红花卉纹盘”,成交价HKD 805,000.
松涛美术馆藏 宋·剔红缠枝花卉纹圆盘
香港保利2013年10月拍品 成交价HKD 805,000
Lot611
明 剔犀如意云头纹盘式盏托
直径 17.5 厘米 高 2.5 厘米
款识:“卿记”朱漆款
RMB: 100,000-150,000
备注:附包装及供盒
拍品宋代雕漆盏托,独具一格,或为香盘之用、或为盏托之属,予人耳目一新之感。参考一例“南宋·堆黑屈轮问纹杯台”、“南宋·堆黑屈轮文天目台”,与本品工艺相同,且多以“心”形如意云头纹为饰,《宋元の美—伝来 の漆器を中心に》,日本根津美术馆,2004年,编号52,53。
盘以剔犀工艺制作,作正圆形,撇口折腰,浅腹卧足,盘心凸起圆形托台,周围衬饰莲瓣纹一周,莲瓣宽扁,排列舒朗。盘内壁饰如意云头纹十个,间以“心”形如意云头纹。外壁亦以心形如意云头纹装饰。足底髹黑漆,朱漆书“卿记”款识。整器造型端正大方,触手圆滑,可鉴磨工上佳,纹饰饱满,雕刻不做棱角之形,线条流转自然,细腻而富有张力,规律中不失灵活之态。此器自宋代七百余年保存至今,可珍可罕,当为藏家所重。
参阅:
1.《宋元の美—伝来 の漆器を中心に》,日本根津美术馆,2004年,编号52,53。
2.《雕漆》,根津美术馆、德川美术馆编,日本,图26.
根津美术馆藏 宋·剔犀屈轮文杯台
根津美术馆藏 朱面剔犀圆盘
Lot612
明 剔黑莲花式香盘
直径 17 厘米 高 3 厘米
RMB: 400,000-600,000
备注:附包装及供盒。
拍品以“乌间朱线”的剔黑工艺制作,整体作俯视莲花形,中心为圆形莲心,内有莲子十二颗,外壁莲瓣纹一周,瓣间心形犹如重叠花瓣,整齐中不失灵活,外壁则作桃形瓣。圈足略显高深。
整器漆色黝黑,漆层坚实,漆层厚重,刀法深邃利落,漆面及转折处打磨平滑,以莲花为形,将花瓣重叠的关系抽象化,造型富具创意,全器布局与造型均十分协调。
此盘工艺卓绝,是为元代置器,似乎从唐-宋时期金银器演化而来,可参考成都市博物馆收藏“宋·银质莲花式香盘”。同类的元代雕漆作品中,此式香盘以剔雕红漆为多,剔黑者尤为少见,一例上海市博物馆收藏,“元末明初·剔红莲花纹圆盘”,曾展出于2018年上海博物馆主办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编号067. 同为元代剔红莲花盘,还见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拍卖场上,一例带有“周明造”款识的元代剔红莲花纹盘,直径17cm,曾上拍于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编号0634,另见有香港嘉德2013年10月6日拍卖,虽纹饰略有差异,但制式基本相同,可兹参考,编号0736,成交价HKD 1,725,000.
成都博物馆藏 宋·银质莲花香盘
上海市博物馆藏 元末明初·剔红莲花圆盘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剔红莲花香盘
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拍品 周明造款元代雕漆盘
此盘漆色黝黑光亮,雕刻深峻,器物表面光滑莹润,雕工磨工俱佳,线条流畅委婉,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元·剔犀云纹圆盘”表现出来的元代雕漆工艺特征极为类似,见《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页18,图1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剔犀如意云纹圆盘
Lot617
明 剔红山水楼阁人物纹葵式盘
口径 28 厘米 高 3.5 厘米
RMB: 400,000-600,000
备注:附包装及供盒。
此元代雕漆盘,以木胎为,作八瓣葵花倭角造型,随形圈足,漫浅底,足内髹黑漆,余部以剔红工艺装饰。
口沿圆润光滑,内底菱花锦纹作天,水波锦纹为水,压雕江水连天,湖石叠嶂,古松苍郁茂盛,近处拱桥之上,老者仙风道骨,回首望向抱琴小童,似有所语;江中小舟,樵夫执桨,两人端坐舟内怡然自得;中景楼阁飞檐翘角,亭榭拔地而起,窗内高士或攀谈或远眺,一派闲雅清幽意境。外壁黄漆素地之上,每面随形开光内各雕菊花、梅花、茶花、牡丹等四季花卉纹,鲜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内壁则饰缠枝四季花卉纹,花叶舒展,回旋生动,线条圆润饱满。
拍品之类,盘心山水楼阁、内外壁素地花卉的纹饰组合方式,时代特征鲜明,比较一例德川美术馆所藏元代六瓣葵式盘,收录于《雕漆》,根津美术馆、德川美术馆编,日本,1984年,页103,图140。
德川美术馆藏 元代·剔红山水楼阁盘
另伦敦著名收藏家A & J Speelman藏有一件“元·剔红山水图七瓣葵式盘”,器型相似,边沿的处理似乎更为纤薄,著录于《Chinese Works of Art 2008 A & J Speelman》,伦敦,2008年,页82,图39。
A & J Speelman旧藏 元代·剔红访友图葵式盘
此类元代的雕漆盘,除本品经典的八瓣葵口形,亦可见圆形、椭圆形、菱形等。而装饰题材亦是极其丰富,其中以花鸟纹最为常见,如根津美术馆藏一件“元·堆绿花鸟文轮花盘”,与本品形制相同,见《宋元の美—伝来 の漆器を中心に》,根津美术馆,2004年,编号88。
拍卖场上的此式花鸟盘,最为昭著的当属本公司2018年7月2日释出的“元·剔红芦雁图葵式盘”,直径约30cm,以RMB 4,715,000成交,编号0675.与本品制式相似的一件“张成”款元代锦边山水人物纹盘,直径仅仅16.4cm,经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售卖,编号1336,成交价HKD 1,912,000.圆盘之属,尺寸29.7cm,“元·剔红商山四皓图盘”,北京嘉德2019年6月2日拍卖,编号2733,成交价RMB 2,530,000,可见市场对此类元代雕漆器的追捧.
博美拍卖2018年拍品 成交价RMB 4,715,000
北京嘉德2019年6月拍品 成交价RMB 2,530,000
此盘造型舒展优美,尤以刀法古朴、圆润、敦厚见长,且用漆精道,髹漆厚重,纹样大气且具有文人生活意趣,全无后来雕漆作品那种掩饰不住的琐碎、萎靡的作风。正如明黄成《髹饰录》中写道:“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是件作品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件极其典型的元代漆雕佳作。
Lot618
明万历 剔红狩猎图撇口碗
直径 18 厘米 高 10 厘米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楷书填金款
RMB: 800,000-1,200,000
明嘉万雕漆,盘碗器物屡见不鲜,剔红碗之类,多以表现花鸟、龙凤、瑞兽者,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雕漆龙纹碗”,收录于《中国古代漆器》,王世襄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图66.花鸟纹者,见清宫旧藏“明·剔红茶花雀鸟纹碗”,文物号:故00115471,但其尺寸及雕刻工艺不可与本拍品同日而语。人物纹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十六世纪·剔红婴戏纹高足碗”, 《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93,图83.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剔红婴戏纹高足碗
上海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剔红人物纹三足碗
此碗大气端庄,侈口,深腹,直壁下收,底承圈足。碗内髹朱漆,足底髹黑漆,正上方镌“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并予以填金,款字工整有度。
618款
外壁髹层层朱漆剔刻纹样,花卉锦纹作背景,“卍”字锦纹作地,外壁剔红装饰锦地狩猎纹,山石松树掩映中有鹿群仓皇逃窜,有三人骑于马上手持兵器围猎,为首之人立于马上张弓欲射,腰间悬挂箭筒,中间一人持三叉戟,腰间悬挂一长刀,最后一人持鞭催马。马匹身姿矫健,四足腾空,马尾随风而动,疾驰形态栩栩如生,马身鬃毛装饰、马鞍、马镫皆刻画精细,纤毫毕现。
猎手神情严肃,对猎物志在必得。碗的另一侧有三人驯马,一人持缰绳牵引马匹,中间一人手持刷子刷毛,右侧松树下有一匹正仰卧的马,旁边有一人持鞭驯马,雕刻刀法有力,两侧图案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极富趣味。
此件拍品以“狩猎图”为主题纹饰,十分少见。《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性质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他们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举行的大规模狩猎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猎获动物和成全祖传礼制,更在于狩猎有练兵习武、军事检阅和展现军事实力威慑四方的重要意义。拍品画面错落有致,内容丰富,人物生动,所刻马匹纤毫毕现,实在为反映明代皇家狩猎场面之精品。
Lot630
明 剔红放鹤图多层套盒
12×12×13.2 厘米
RMB: 100,000-150,000
备注:附供盒,盒上有墨书题识。
此盒样式经典,流行于元末明初及明代中晚期,后世不见。一例“元末明初·剔红杜甫诗意图三叠盒”,收录于《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页110,编号066。一例童子戏弥勒纹的剔红六方多层盒,载于英国德里克克利福德编著《CHINESE CARVED LACQUER/Derek Clifford》,伦敦,1992年,页61,图37.与本拍品主体纹饰相同,但纹饰更为简洁的一件三层盒,曾拍卖于本公司2018年1月4日,《器度方圆—古代漆盒专场》,编号0636,成交价RMB 483,000,可兹对比赏鉴。
伦敦Derek Clifford收录 剔红弥勒纹六方多层盖盒
博美拍卖2018年拍卖 成交价RMB 483,000
此件剔红放鹤图多层套盒,造型方正规矩,呈正方体形,连盖共五层,子母口层层相套,样式朴拙端庄。盒内及底髹黑漆,外壁髤朱漆剔刻纹饰。盖面随形开光内雕饰弥勒放鹤图,水波锦纹做天,龟背锦纹为地,古松之下,弥勒圆首大耳,坦胸露露,身披袈裟,肩背行囊,手执拄杖,赤足月下前行,其旁仙鹤驻足回首,一派宁静幽远之象。盒壁以赭黄漆为地,每层每面各雕牡丹花卉纹一组,皆是花肥叶厚,过梗穿枝,遮花压叶,妙处在于皆用刀纹样凌厉,却不失花容姣好,线条流畅均匀,藏锋不露。足墙饰卷草纹一周,流畅而富有生命力。
整器漆色沉稳红颜,包浆沉稳自然,构图舒朗有致,给人端庄典雅的美感,此种有条不紊的章法与精细严谨的工艺,充分显示了明代雕漆的水平。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