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468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5-3 17:01:27 | 查看: 829|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雕细嵌云水间

稷山螺钿亦斑斓

一念一技抒千古

泽润惠济万里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先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古人根据漆器的特性和一些自然原料,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漆器,其各种漆器制作工艺精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令人赞叹不已。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有些漆器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有些还延续着古老的根脉,漆彩纷呈,依然光辉。稷山螺钿漆器就是现存中国古代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螺钿漆器将螺钿镶嵌在乌黑的推光漆背景上,与清新晶莹的螺钿相衬,优雅细致,朴实清丽。该技艺自清末至今在山西省稷山县已流传百年,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师徒代代传承。2014年,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嵌螺钿漆器的历史渊源

漆器的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嵌螺钿漆器是其中的一种,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由于唐代镶嵌螺钿的贝壳片较厚,至北宋始将贝壳片研磨,截切成薄片,作品更为精细。在明、清两代,镶嵌螺钿漆器又饰以金银箔和金银屑,使之更为绚丽。直至清末,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此技艺从宫廷流至民间,几经失传、断代。清末民初至上世纪30年代初,稷山县就有部分艺人从事漆器的制作,并且有漆工在山上常年以割漆为生。上世纪70年代,稷山县政府在社会上招募聘请一些漆器老艺人,成立了稷山工艺美术厂,研究恢复嵌螺钿漆器的制作工艺。1986年稷山嵌螺钿漆器传承人李爱珍,曾师从王满水(清末民初,从事嵌螺钿漆器制作的老艺人),潜心研究,搜集各方历史资料,坚持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采用原材料和纯手工制作不变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产品种类,并在产品文饰和造型上积极变革、拓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使镶嵌螺钿漆器这一传统技艺绝活新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主要原料和工序

稷山螺钿漆器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材料。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中国特产,故泛称中国漆。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金黄、赤色、血红、紫红,最后变为黑褐色,时间长后固化变为黑色。螺钿,分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主要取材于蚌壳、鲍鱼壳和贝壳等,将其磨薄磨光加工成硬螺钿片或是通过泡制加工成软螺钿后,具有美丽的珍珠般的光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稷山螺钿漆器主要制作工序分十一道:设计胎型、制作胎体、灰制胎体、打磨胎体、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漆、反复打磨、油面推光等。每道工序中另有几遍重复工序。在如此繁杂的工序后制作出的产品,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图案清新高雅,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稷山螺钿漆器传承人

李爱珍,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漆器艺术大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顾问。在近四十年的大漆螺钿制作生涯中,李爱珍先后收徒30余人(其中获得省级传人的有2人、省级漆器艺术大师1人),2013年至今,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运城学院先后在李爱珍创办的“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2015年元月至今,李爱珍创办的“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开设了螺钿漆器制作培训班,使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进驻校园,每周李爱珍及其徒弟等人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授课和学生实际操作教学。正是李爱珍孜孜不倦的做法保障了该技艺后继有人,得以传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爱珍之女马静,先后担任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协会理事、山西漆器协会理事、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8月学校毕业后即跟随母亲李爱珍从事螺钿漆器制作至今,协助母亲制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在制作主图方面,对雕刻人物、花草、翎毛走兽等方面有独到的技艺,力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曾受到日本漆器艺术大师大西长利和韩国漆艺大师金圣洙的高度赞誉。2010年在《中国生漆》第2期发表论文《彩贝镶嵌出的艺术——稷山嵌螺钿漆器工艺》引起国内、国际高度重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贵堂,山西省漆艺协会副会长,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多年从事嵌螺钿漆器制作的过程中,钻研、创新了大量优秀的螺钿漆器作品,他使用天然大漆,研究制作出一次成型,整体无接缝的漆胎,解决了以上用木、纸等材料作为胎体存在的弊端,其代表作《鬼谷子下山罐》的胎体曾在漆艺界引起轰动,作品多次获“百花杯”和“金凤凰”金、银、铜等奖项。这些年,他不断发扬和保护稷山螺钿漆器这一传统制作技艺,一是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作为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参加了山西省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演示周,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稷山嵌螺钿漆器可谓匠心独运,李爱珍等非遗传人巧妙的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理念想结合,漆器作品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既可以看到晋南粗犷奔放的性格和特点,却又不乏细腻优雅的细节刻画以及古代传统风貌重现,稷山嵌螺钿漆器作为对传统漆器制作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是华夏民族聪明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同时表现出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漆器文化艺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3:27 , Processed in 0.0457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