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又称“螺甸”,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薄片,根据画面的需要而 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是一种最常见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因材料源自自然,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 髹漆、抛光,成品往往色泽绚丽、色彩奇幻,视觉效果奇佳,将天生丽质完美演绎。清代诗人刘应宾更作“螺钿妆成 翡翠光”,螺钿的光泽堪比翡翠,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唐 高士宴乐螺钿镜)
(清 红木嵌螺钿炕桌)
【螺钿的历史】
螺钿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 漆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一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雕琢的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彩绘兽面凤鸟纹)
唐代盛世,中国的螺钿工艺到达了相当成熟的地步,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唐代的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它是用螺蚌贝壳 雕刻成各种图案,按照原先的设计要求黏贴于素镜背面,然后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多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精巧细致,颇为华美。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盛世佛教信徒增多,反映该文化特征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就是一件代表作。
(唐 正仓院藏平螺钿背铜镜)
(唐 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
清代,螺钿家具达到了高峰的时期,甚至受到了清朝宫廷的青睐。资料显示1771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十余件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
(红木镶嵌螺钿四季花卉屏风)
【螺钿工艺】
据材质不同,所使用的贝壳片有厚有薄,螺钿工艺可分为厚螺钿、薄螺钿两类。厚螺钿一般呈白色、牙黄色,只宜于镶嵌在家具和胎骨较厚的漆器,又称硬螺钿。而薄螺钿可泛出红、粉、蓝等美丽的色泽,色彩异常绚丽,又称软螺钿。
(酸枝螺钿桌椅)
(铜胎黑 大漆嵌五彩软螺钿小盒)
从所需材料以及技法,螺钿工艺又可以分为平螺钿和雕刻螺钿。平螺钿的工艺分为磨平打光、刻画阴线、粘合、上漆打磨等几个步骤;雕刻螺钿的工艺主要分雕、搜、堆、铲、嵌等几个步骤。由于雕刻螺钿选材广泛,一件器物上往往存在螺钿和其它材料(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镶嵌相结合的情况,使之色彩更显富丽堂皇和奇妙典雅,因此又称“花样嵌”和“百宝嵌”。
(清 黄花梨百宝嵌笔筒)
(紫檀百宝嵌博古官皮箱)
“蟠螭金凿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这是元代诗人尹廷高赞赏螺钿家具的诗句。总的来说大到床榻、柜橱,小到凳椅、木盒,螺钿艺术无所不适。以其天生丽质、色彩斑斓、缤纷多彩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日本古董 金漆莳绘镶嵌螺钿珊瑚红木梳)
(清 漆嵌螺钿首饰盒)
(正仓院五弦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