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3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8 21:00:26 | 查看: 1100| 回复: 0
漆器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艺品,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典雅、绚丽而名扬四方,其工艺之繁缛,制作之细腻,耗时之久长,令人叹为观止。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漆器多次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外国首脑和友人,享誉海内外,成都漆艺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色满园大圆盘
早在3000多年前,成都漆器的制作工艺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西汉著名学者扬雄在《蜀都赋》中,描述成都漆器制作“雕镌扣器,百技千工”。蜀漆精致,古已有之。用“成都漆艺”做成的漆器,因其精美华丽而成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出土的500多件漆器,虽历经2000多年,仍光亮如新,灿烂夺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王堆汉墓出土2000多年前成都漆器
宋西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十大民间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西平
1972年,刚过20岁的宋西平,进入成都漆器厂,跟随成都漆艺大师陈春和老艺人学习技艺。先后受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乔十光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李大树教授和四川工艺美术研究所漆艺家胡开新,重点学习漆器工艺的各种装饰技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工作中的宋西平
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制作一件成都漆器需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完成。要完整传承整个工艺,非数十人潜心学习数十年不可。和宋西平同一批学习的人,大多都已从事其他行业,只有宋西平坚持了下去。
多年的创作使得宋西平的雕刻功底扎实,用刀娴熟,线条均匀流畅,从制漆、制漆胎、研磨、清抛光到各种髹漆技法样样精通,成为了成都漆器制作的顶尖人物和代表性人物。她的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并且数次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和官员,创作的上百件精品被收藏人士收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西平作品《雕锡填彩缠枝莲纹梅瓶》入选2020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近年来,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成都漆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产品市场狭小,制作者后继乏人,许多传统技艺已开始变形和失传。宋西平害怕非遗技艺失传,也开始招收学徒。她的女儿张丹毅然决然辞去北京的高薪工作,投身到漆艺学习,开始做一个“半路出家”的手艺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丹作品
如今张丹在成都漆艺界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与她的勤勉和年轻人自带的敏锐是分不开的。在传承母亲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又有所补充,曾到日本向著名的漆艺大师学习,将中日两国的漆艺融会贯通。面对年轻市场,宋西平和张丹都坦言要做出改变,“这样是为我们好,也是为漆艺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嵌银斗笠杯
采访中,我们以外行的身份来看技艺,向宋西平和张丹提了很多问题。这里面有宏大的提问,也有微小的着点。但无论是哪种,宋西平和张丹,都回答得很坚定,“只希望能越来越好。”作为单纯的手艺人,她们没有太执着去给梦想定义,只想脚踏实地,让这门“描绘美”的技艺被更多人熟知。
01
“把漆器传承下去,
是我的责任”
对话宋西平
Yun:看过很多关于漆器的介绍,但成都漆器具体是什么概念呢?
宋西平:一是漆的材料,不同于现代的化学漆,我们的漆器是以生漆作为原料,用的是植物的漆。这种漆在我们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古代是没有化学漆的,只能用生漆,延续至今,我们也是用植物漆来做漆器,所以也只有植物漆做出来的物品才能叫漆器。现代的化学漆成本低廉,对人体有害,而生漆自然无害,我们做的漆器就能用来做生活用具。
二是成都漆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就是最鼎盛的时候,成都漆器以日用品为主,都是小而美的物件,比如杯子、碗、盆等。汉代设了很多官坊在成都,因为成都盛产生漆,气候四季如常,适合生产漆器。所以成都漆器就延续的很好,技艺也一直都在传承,我们现在都是用的古法技艺,全手工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漆器的胎具体是指什么呢?
宋西平:漆器是有器形的,它的胎就决定了器形,圆的、方的等等......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四川盛产木材,成都漆器以木胎为主,我们把胎拆好以后,就要拿生漆调制,一道道制成漆胎,最后打磨至光滑,再上底漆、面漆,在上面进行各种装饰,比如雕花、镶嵌、彩绘等,一般都用一百多道工序。周期都很长,一件漆器最简单的都要100天,稍微复杂的也要半年一年,甚至几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那您一件漆器最长用了多久时间?
宋西平:大概五年。一般一两年的比较多,因为漆器工艺繁复,做一道工序就要静置一段时间,工期就很长。
Yun:您是怎样进入漆艺这门行业里的呢?
宋西平:我们是成都近代漆器的第一批学徒工,从1972 年就开始跟着师傅学做漆器,至今也有近50年了。因为国家想保留这门技艺,请了民间的老师傅来教导我们,建立了漆器工艺厂,我们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
Yun:您的作品制作出来,一般会去向哪呢?
宋西平:在前几年,我们的制作重点是放在收藏方面,做的东西都有很复杂的工艺,都是属于收藏级别的物品,一般就是去到博物馆,价格动辄就是几万不等。现在涉及到传承问题,成都漆器这么久以来也是主要作为日用品存在,我们想把它的功能性突出,让它重新回到大众的生活,只要把漆器用起来,传承可能就容易很多。现在为了贴近市场,我们更多把它日常化,做些实用的器具,大家都能够买得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对于漆艺的传承,你有什么愿望吗?
宋西平:没什么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家能来多多地学习这门技艺。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我们的非遗,我们成都的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
“投身漆器,
真是缘分到了”
文创云集对话张丹

Yun:为什么会放弃高薪工作,来从事漆器呢?
张丹:真是缘分到了。我作为宋老师的女儿,就从小耳濡目染,对漆器有一些简单的了解。我以前是在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在北京的那段期间, 我也在帮我母亲在北京做一些宣传,因为非遗传承人会在北京有一些展,大家对成都漆器也比较感兴趣,也认识了一些圈子里的老师。
因为我是我们家中的独女,但家族里没有一个能够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也带了很多徒弟,徒弟都是学完以后就走掉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把我们的漆器品牌化,把品牌也能传承下去,所以我就考虑回归到传统手工艺行业。但是这也是基于国家非常重视非遗,也在宣传非遗。反复思考很久,就决定放弃我的职场生活。
2012年,文殊坊想要调整业态,想要引进银漆秀竹锦的非遗传承人在文殊坊开店,所以我们也就有了第一家对外的一个窗口,因为我母亲自己成立工作室,十多年都是没有一个销售的窗口,全靠口碑。我们2012年年正好就有了这个机会。文殊坊要招这些大师入住,所以我们就有了第一家铺子,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回归,专注品牌打理和漆艺学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我看您之后还去到了日本学习,您觉得中日两边漆器有什么差别吗?
张丹:工序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其实我们成都漆器的很多工序和日本的是一样的,就是装饰技法有些不同。但是日本髹漆更精致,他们每一道工序做得到位,出来的东西就是精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日本漆器是否在海外比中国的更出名?
张丹:确实是。日本是最早唐代的时候从中国学走了漆艺。但是在日本这个保护和发展得很好。所以日本人对大漆会比我们深入的多。因为日本的传统家庭都会有一套漆器食用器具。比如碗、杯子餐具。,国内最近几年,好多年轻人也知道了大漆的优点,是大自然给予的原料。我们12年开店的时候,路过进来的人都以为是喷的油漆。我们不停地跟客人讲,给客人介绍,这是土漆,是自然的。但现在进店的人都知道这是大漆,是人工做的漆器,这就是很明显的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作为年轻一辈,相比起老一辈,感觉您们会有更多的思考,您在漆器这方面有什么思考?
张丹:对于我们年轻一辈来讲,年轻的手艺人不能光埋头做,还要改进。我老是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漆器的使用感受,。一方面是你用了你才会知道你漆器有哪些不足。第二个我要告诉我的消费者大漆是安全的。有些人不太了解漆器,会产生一些误解。我就是希望通过通过给朋友圈也好,一些视频也好,能够宣传一下我们土漆的优势。因为天然大漆,它好处很多,能耐300度的高温,不会出现任何的化学物质,所以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你可以安全来饮用。第二它能耐酸碱、防水,也不会出问题。但前提就是,要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一道一道的做出来,大漆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我在我女儿四岁的时候给她做了漆碗。一直用到现在。像我日本的师傅,他的那只碗用了300年。是他在几十年以前收的日本传统寺庙里漆碗。他一天三顿饭都用它。这好像在我们国家就可能还没有使用的那么频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我看您们传达的理念是“以居而用,世代相传”可以具体讲一下吗?
张丹:十多年以前,宋老师他们做的都是大漆都是拿来收藏,作为观赏。但因为漆器,它的成本高昂,就是人工成本很高,原料也很贵,这注定了它不会是一个廉价品。但很多人会接受不了,因此我们想做一些小物件拿来用,深入到生活。然后让大家也能用上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un: 传承的一路,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张丹:也谈不上困难。就是你每走一段时间,就会遇到一个需要思考的阶段。全靠坚持,我们团队好多人都是把工作辞了,来学这门手艺。这是一个很苦的手艺,收入也不会很丰厚,就靠热爱。有时候遇到一些困惑,就只能多想多看,给自己一个信心,好好做我们的手艺和品牌。因为疫情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就希望今年大家收入好起来,我们东西能够卖得更多,卖得更好。从卖出去,然后卖到卖的更好,卖的更多,能体现我们手艺人的价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3
“因为喜欢,我觉得不闷”
对话宋西平学徒
Yun:为什么会学习漆器?
“以前了解到中国很多非遗的手艺快要失传了,觉得很可惜,就想学一下。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电视上介绍的漆艺。当时就觉得很漂亮。后来了解到宋老师这里,就来拜访,想做学徒。开始真的很折磨人,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又想坚持下去。"
Yun:你现在做了多久呢?
“三年多了吧。我之前也是做其他工作的,以前放长假再去上班,会觉得很烦躁,可是做漆器我不觉得烦,我还想继续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采访:四十七
编辑:四十七
审核:五老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2:58 , Processed in 0.0605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